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2.
金陵刻经处坐落于古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淮海路,这里仍然保护和传承着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通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原生态活态传承下来。2006年5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9)。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处传承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萌青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保护与传承,是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以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探索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5.
郑炜 《美与时代》2024,(2):118-121
园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空间。在分析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必要性,阐述针对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提炼包括数据采集与整理、处理与分析、展示与互动、存储与传播四大板块的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线,最后构建出以数字呈现、数字体验、数字文创、数字共生四种模式为核心的南宋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化路径,为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在数智时代的保护和活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蒋亚伦 《美与时代》2023,(12):125-12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凸显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力量。基于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视角,分析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保护现状,从而提出名镇名村保护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鹏 《美与时代》2014,(8):117-117
1998年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由中国、挪威共同建立的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开馆,这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十余年来生态博物馆逐渐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一种新手段,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境,以下以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目的,以期探索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发挥好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作用,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8年6月14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穆斯林》2013,(1):I0001-I00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源于民间生活,是其所存在的地域内民族历史、民族个性、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脱离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上海的三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与民间信仰、黄道婆信仰与上海的海派精神两个专题的探索,论述了下列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因为前者的使命就是保护与传承对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而一部分的传统文化正寓含在民间信仰中。因此,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略研究其民间信仰的源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民族村寨保护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效益与村民自觉是摆在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面前的主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就民族村寨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摇篮和基地,民族村寨保护是民族文化遗产是否能延续下去的根本措施。保护与开发,发展与传承,效益与村民自觉是摆在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面前的主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就民族村寨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武 《管子学刊》2009,(1):114-119
虽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发挥好贵州民族文化宫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作用。贵州民族文化宫于2008年6月14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曾经拥有萨满文化传统的许多国家、民族纷纷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复兴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萨满文化遗产成为诸多无形文化遗产项目中的重要类别。各个国家、民族如何选择萨满文化遗产,萨满文化遗产与民族政治、文化需求如何互动,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萨满文化的发掘与利用现象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采 《美与时代》2014,(6):112-112
非物质文虎遗产的概念是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中,国际上是存在很复杂的流程的,这一认定流程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鉴定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大运河常州段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入手,分析了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指出目前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保护的对策,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出台,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预示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南阳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琳 《美与时代》2024,(2):112-114
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寻求有效途径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关联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总结在融合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探讨跨学科融合理论与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领域的应用,提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