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以及新时期的现实主义版画创作,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版画富于战斗性、贴近生活现实、关注民生的特点的同时,赋予了版画艺术全新的面貌和精神内涵,同时将我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彦涵、力群、王琦、李焕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艺术家皆有佳作问世。版画家们在坚持走现实  相似文献   

2.
明代画家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和山水,但其中以酒牌"叶子"的版画创作形式却鲜为人知。创作和刻工的天机之合,达到了中国版画创作史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了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作品风格,同时探讨了叶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版画形式对后世版画创作和刻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主题版画一直是贵州版画创作的主旋律,从研究贵州创作版画的历史出发,将贵州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发展按时间段划分为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四个时期,透过客观历史文化背景及中国特殊政治背景,梳理贵州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发展轨迹,了解贵州创作版画的历史变迁、风格流变,对于推动贵州版画创作向前发展,建构具有民族气派、时代精神、地域内涵的贵州版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版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而出现的。之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画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创作版画。我国版画从建国前宣扬抗日救亡贬斥社会黑暗,转型为歌颂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繁荣美好。从鲁迅先生倡导版画以来,当代创作版画登上我国艺术的历史舞台,此后版画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可以说一本版画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6.
<正>宗教文化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重要题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868)刊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扉画《说法图》也是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存世最早的版画作品;版画艺术首次出现技术革新——彩色套印版画,就是元代资福寺刊刻的《金刚经注》中的“无闻和尚注经图”。在明代,中国版画艺术达到鼎盛期。随着雕版印刷业在宋元基础上的进一步兴盛,不同地区的版画创作也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版画艺术的创作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不仅取决于版画语言的独特性,更是人们审美的需要。版画语言是指在版画艺术创作中包括材质、刀法、韵味等有别于其他绘画的造型手段。形式美在版画艺术中往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码版画艺术是在传统版画和网络信息化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由于当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交流,便产生了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形态数码版画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世界艺术文化发展的格局.数码版画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版画艺术概念的扩展它还开拓了版画艺术家创作的新思路.版画的艺术语汇被极大地拓展欣赏者对版画艺术的接受能力无形提升.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这对促进版画艺术的进步必将产生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伊犁版画家的不断努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伊犁版画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繁荣时期,并成为新疆版画的重要创作基地,对新疆版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犁版画发展陷入低谷。在21世纪,伊犁版画要走出发展困境,开拓创新是其必由之路。要重视艺术交流学习,加强版画创作队伍建设。同时要做好版画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广泛的版画群众基础。只有不断打破发展的"瓶颈",伊犁版画发展才会有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综合版画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偶然性,是一种非常灵活轻松的创作方式,其艺术表现力很强,技巧丰富多样,是带有较强的现代艺术特征的新版种。在本科艺术院校综合版画的创作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艺术思维,而不能只把综合版画教学沦为材料的堆叠与制作技艺的传授。  相似文献   

11.
肌理是一种重要的版画创作语言。它使作品本身具有内涵的多义性,为主体的人提供了丰富的开敞的审美环境,拓宽了版画家创作时的思路手法和表达方式,更好地表达情感,也增加欣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创作者、欣赏者、作品之间的桥梁。版画中肌理的运用,强化了画面在视觉上的表现力,承载着精神,蕴涵着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12.
高倩 《美与时代》2016,(10):26-27
美术发展至今,总有一个最初的开端,它从最原始的单一形态演变成如今的多姿多彩。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说起版画不得不从黑白木刻版画谈起,在众多的版种当中,黑白木刻是发展最早的,历史也最为悠久,它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而后才逐渐传入欧洲,并经过相当长时间艺术家的努力转变为创作木刻艺术。世界著名的版画家肯特对黑白木刻的理解是:版画的最起点和最难点都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而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中,技法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是作品中黑白的处理和布局。黑和白所占的比重,黑和白的对比,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田华 《美与时代》2014,(9):96-96
中国创作版画中一些作品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版画家们在深厚的中国文化中生长,耳濡目染留下了很多中国式的审美习惯。从构图和内容两方面就可以看到大量运用中国元素的痕迹,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琪 《美与时代》2014,(1):45-45
作为版画的一种创作表现形式,丝网版画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在发展中逐渐融合了当代艺术的概念,这使得丝网版画在版画艺术形式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受工业和商业印刷原理的影响,现阶段丝网版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丝网印刷设计教学中,在其他方面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实际上,丝网版画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满足人的诗意需求,它在商业开发方面也有很深的潜在价值,因此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挖掘丝网版画的商业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90年代的湖南版画发展以群众版画作者为主体力量,其中:80年代的湖南版画是活跃且有成就的,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版画一度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进入90年代,版画家们团结不够,意见不一,同时在市场经济和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走向了历史低谷。从创作队伍、学术展览及活动等角度阐述湖南版画的发展概况,并分析版画图像的生成逻辑及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版画教学的特殊性,版画基础课创新在创作课程中能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意识和创新的潜能。通过技法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使创作品更充满活力。同时,利用工作室的完善设备及开放形式,提高工作室利用率,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7.
杨涵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从小受"铁"与"木"的熏陶,爱好美术。青年时,受新兴木刻运动和报刊上的漫画成为他木刻之路的契机,成为一名军旅版画家。苏中报时期积极开展木刻工作,身兼数职,刀工和技术不断进步,是他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作品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取材绘制,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成为鲁迅版画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经历了楷字定型、石碑雕刻捶拓复制、印章模像捺印等早期复制技术之后,又具备了丰富的纸、墨等物质基础上,雕版印刷术在隋至初唐产生了.而版画是最能代表中国早期印刷品的艺术成就,留存至今的早期版画以敦煌地区最多.敦煌地区版画的刊刻又与信仰紧密相关,在五代宋初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四种版画中均出现了净土信仰的倾向,通过对这四种版画的考察,从而揭示五代宋初之时敦煌乃至整个中国民间净土信仰的热情在雕版印刷术中的传承面貌.  相似文献   

19.
王威,1930年生,河南省杞县人。中学时拜吕佛庭先生为师,学画工笔人物、山水画。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为河南大众报社、河南画报社、奔流杂志社美术编辑。1959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在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后为河南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版画、国画创作,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或被选送国外展出。1962年、1978年、1996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中有13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风格稳健严谨、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1996年6月获中国鲁迅版画奖殊荣。2004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有《王威素描集》、《王威版画》、《王威山水画选》、《王威扇画选》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荣誉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郑州商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20.
刘京 《美与时代》2014,(7):89-90
《十竹斋笺谱》是中国传统套色水印版画的杰出代表,其技术的精妙程度,品格上的高雅清淡,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境界。它是将绘、刻、印三者进行结合的较早实践者与成功者,是拱花技术的发明者。十竹斋的技术为今天的水印版画研究者提供了完美的参照。更重要的是,它那宁静如水的意境,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由来已久的淡泊与中和。其精神的深度与力度,更为后来者所不及。另外,作为实用艺术的传统水印版画,它所具有的传播性与社会影响力,为日益式微的当代版画提供了一个可供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