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丽·罗兰珊(Marie Laurencin, 1883-1956)是20世纪巴黎画坛风格独树一帜的女性画家,画风柔美梦幻。文章通过对玛丽·罗兰珊生活经历和作品进行梳理,从题材、色彩、造型等方面探究其绘画作品中的诗意:罗兰珊的出身奠定了其后作品中女性视角的基调;早年受到野兽派和立体派影响,作品形成了平面化、程式化的造型特征;与诗人阿波利奈尔无疾而终的爱情和战乱时的颠沛流离为罗兰珊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忧郁的色彩;虽然从现代艺术思潮中汲取养分,但罗兰珊有意识地探索革新,游离于艺术潮流之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意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2.
沈洁 《学海》2006,(3):189-19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无论在历史认识上还是在叙述范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后现代主义以及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历史研究实现了“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的范式转换。通过对文化事象的再发现与叙事方式的革新,历史学不再被当作单纯的事件排列和描述,而是在追述文化事象、文化情境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对于中国史学极具启发意义,而如何在中国情境中有效地内化并展开这一范式转换,同样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3.
沈建 《美与时代》2006,(1):83-85
“五·四”时代现代文坛很活跃的作家王统照,以别具一格的叙述风格革新小说形式,以开创性的现代特色和开放意识进行叙事技巧上的先锋试验;王统照重创作不重因袭,让叙事结构、视角和时间等方面呈现出多样风貌;其陌生化的叙事方法,相互映衬的叙述主体和开放式的结尾使叙述行为得以完整化。  相似文献   

4.
东西先生的《没有语言的生活》由小说到影视剧改编,均获成功,究其本源在于其主题都切中了“无形语言”这块璞玉,由此切出三块“玉石”,实则“本同而末异”.“无形语言”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涉及叙事话语材料的变化,这不仅造成了审美观感的不同,还折射出不同材质叙事语言背后整个话语权力结构的变化.考察“无形语言”如何在此话语转换中成功穿透精英文化文本和大众文化文本的场域,对于多元文化空间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瑢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华作品的语言与传统的定式文学语言有着巨大差别,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将从余华小说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蜕变两方面阐述其文学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无疑是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都较强的一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他对文学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他的早期作品强调一种平易近人、贴近自然的语言风格,乡土语言经常出现在小说中。在1985年席卷文坛的"寻根浪潮"中,韩少功不再将方言作为一种增强作品生动性、真实性的简单工具,而初步意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其代表作《马桥词典》中,他不仅通过语言透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更将语言与人的生存、命运联系在一起。正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追索和反思中,韩少功逐步确立起自觉语言意识,开始聚焦于语言的文化性,关注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80年代的格非热衷于形式实验和语言探险。而90年代,格非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关注人类的生存境态,从而揭示了当代生活的本质要义和存在的真相。格非的转变为先锋小说的探索确定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80年代的格非热衷于形式实验和语言探险。而90年代,格非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关注人类的生存境态,从而指示了为代生活的本质要义和存在的真相。格非的转变为先锋小说的探索确定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陈璟 《美与时代》2014,(7):104-105
20世纪80年代,女作家迟子建带着她美丽而忧伤的北极村童话和中国北疆最原始的风景走上了文坛,给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别样温情而感伤的气息。在她纷繁复杂的小说世界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精心刻画的女性人物。迟子建一方面以充满诗意的叙述将她们描绘成从大自然中走来的纯美精灵,另一方面又感同身受着她们的忧伤,并以深邃的笔触探究着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同时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故事建构消解着这种悲剧。  相似文献   

11.
叙事心理治疗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本体存在一伦理实践的总体取向,隐含着某些基本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尤其是语言观的根本转变。现代主义的观点把语言看作是对现实的表征,而后现代主义关注语言的本体论地位,关注我们如何使用叙事和文本来建构和解构我们的生活世界,强调话语实践的自我反思性。该文探讨了后现代语境中心理治疗的几个关键问题,并讨论了叙事观在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含义。  相似文献   

12.
周艳秋 《美与时代》2008,(1):129-131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小说一版再版,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大奖.  相似文献   

13.
李明洁 《学海》2011,(6):156-160
目前,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语文的兴起拉开了一场新的语言转向的序幕。基于群众性非虚构叙事行为的现实性和行动性,大众的言说行为突显了主体性,演变为具有民主意义的话语实践。我们把这类兼具"现实性"与"行动性"特征的言语实践称之为"非虚构言语实践",其特征是:文本编码行为、话语言说行为和社会实践行为三位一体。"非虚构言语实践"在当代极具社会实践价值:作为饱含当下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事实,它以民间包围学院的方式解构了虚构的宏大叙事,以新的话语形式开启了新的文化启蒙的路径;它也促发了言语实践重回本体论地位的认知反思,导致"语言转向"运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再次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家而族--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玉 《学海》2002,(6):139-141
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的崛起 ,是与“家”联系在一起的 ,或叙述家庭的离散聚合 ,写两个人的故事 ,或叙述母亲及子女的爱怨情深 ,写两代人的故事。发展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由家而族的拓展线渐渐呈现 ,从家庭叙事走向家族叙事 ,出现了一批写几代人和一个家族的故事的中长篇小说。这种女性家族叙事的特点是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启示着什么 ?是很值得考察的。当然女性的家族叙事并非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早在 3 0年代就有丁玲的《母亲》问世 ,以其《红楼梦》式的框架演绎母辈的生活和心路的历程 ;40年代更有张爱玲的《金锁记》成…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他的短篇小说《球状闪电》中进行了一次叙事视角的实验。他以叙事视角的转换为小说构造出了一个新的叙事秩序,并且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也展示了他独特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本文试着从叙事视角的多变、叙述角色的特异以及优美的叙事画面与叙事节奏的反差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生活一直处于封建宗法道德的束缚中。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传统婚姻道德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从追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婚姻目的转变;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的婚姻观念转变;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夫妻关系转变。但这些现代婚姻道德元素的出现,并未改变传统封建宗法婚姻道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论语》的语言风格进行探讨,认为:切磋琢磨因而文质彬彬、词达不已的基本风格,体现了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熔铸了《论语》语言的诗性建构,才是其语言艺术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19.
顾春华 《美与时代》2004,(12):54-55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已从以往追求款式的多变转变为追求面料的个性风格,从单一性的面料延伸到多元化综合材料的范围,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此可见,在服装设计的发展中,其材料的设计语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活跃并在90年代走入低潮的一种小说类型,20世纪后现代主义小说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支配性的地位,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在主题、人物、叙事结构这三个方面自然受到后现代主义强有力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