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成 《福建宗教》2000,(5):37-38
澳门,这座在20世纪落日的余辉中从葡萄牙人手中回归祖国怀抱的城市,从其开埠至今400年来,笼罩在它上面的始终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梵蒂冈”或“东方蒙地卡罗”的面纱。人们对澳门的印象只有一个字:谜。今天,徐晓望、陈衍德两位先生著述的(澳门妈祖文化研究)一书的问世,终于为我们掀开了这个“谜。的一角。  相似文献   

2.
英国诗人奥登在游记诗《战争时期》中曾盛赞澳门创造了中西交融、兼收并蓄、多元并存的文化,盛赞“欧洲来的野草”已在中国“扎下了根”。的确如此,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别具特色的宝库和窗口。随着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片文化绿洲将更加繁茂,这份文化宝藏将更具魅力,这扇文化之窗将愈益明亮。多姿多彩的东西方建筑文物景观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澳门是弹丸之地,区区二十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甚至小于内地一个乡镇的面积,但受当地政府重点保护的文物景观就有近90处。西式建筑如澳督府、市政厅、大三巴牌坊等,与妈阁、观音堂、…  相似文献   

3.
澳门即将回归中国,这是令全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事件。其实,澳门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的文化问题。从历史上讲,澳门文化与内地文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澳门文化是内地中华文化的传播及其在澳门的发展。历史上澳门文化的发展与转变,都离不开内地文化的发展及其向澳门的传播。这其中,从西方传到澳门的天主教文化和其他西方文化,虽然对澳门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于澳门的葡萄牙人和葡裔澳门人之中,而对占澳门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来说,来自内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地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依据,论述了澳门居民的妈祖崇拜具有的民俗与民间信仰的双重性质。这种崇拜既构成澳门渔民生活方式的一个要素,又成为澳门陆上居民生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中外各地进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崇拜妈祖的民俗活动在澳门具有集中和一致的特点。而妈祖崇拜与各宗教信仰的融汇贯通,在澳门则具有兼备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向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妈祖祭典仪式看两岸文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本姓林,叫“默娘”。少时有“预测风暴”、“平息海上风浪”等奇异的本领,死后因其护航佑民,人们奉她为神,称之为“女神”、“海神”,又称“妈祖”、“娘妈”。元朝以后,又被历代皇帝敕封为“天后”、“天上圣母”等。妈祖崇拜自宋时起盛行至今,妈祖祖祠香火不绝。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更是香火鼎盛。妈祖祖祠就像中国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徒竞相朝拜,其中台湾民众为最。每年妈祖的诞辰、升天等重大纪念日,进香谒祖朝拜的队伍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成千上万的台湾妈祖信徒,从台湾辗转赶到妈祖祖祠——福建莆田…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对于澳门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自1623年葡萄牙人向澳门派驻总督以后,天主教在澳门实际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最近一百多年来,天主教为澳葡当局所尊崇,一直得到特别的扶持,因而更增强了其在澳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暂别殊方物色新,短衣长帔称文身。相逢十字街头客,尽是三巴寺里人。箬叶编成夸华盖,槛舆乘出比朱轮。年来吾道荒凉甚,翻羡侏离礼拜频。”这是三百年前著名晚明遗民僧人迹跚和尚来澳门时亲眼所见的当时澳门天主教兴盛之景象。自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后,天主教也就随之传入澳门,16世纪中叶就建立了圣安东尼教堂(花王堂)、…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仰在澳门流行是随着福建人移民此地并从事贸易而出现的,海上保护神妈祖因而兼具了财神的性质。妈祖作为商业守护神,在澳门的渔商关系中扮演了信用担保者的角色,反映出这一民间信仰与传统经济模式的互为适应关系。妈祖信仰还通过对各种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广泛吸取与渗透来间接地与澳门商业经济产生互动。妈祖信仰逐渐被澳门中外人士所普遍认同,成为一种商业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8.
常正 《法音》2006,(11):37-38
本刊讯10月27日至30日,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圣辉副会长为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应邀赴澳门,先后参加了澳门无量寿功德林启建的第二次“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和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10月28日上午,圣辉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法师、澳门佛教联合会会长泉慧法师、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法师在无量寿功德林共同主持“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启建仪式,并即席讲话。圣辉法师致词说,戒晟法师前年应请担任无量寿功德林住持以来,便振兴梵刹,大作佛事,广泛联系两岸四地的高僧大德共襄盛…  相似文献   

9.
帅志强 《世界宗教研究》2022,(4):68-76+129-132
本文采用修辞学、符号学方法研究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历时演变规律和视觉修辞变迁特征。从符号再现体维度分析妈祖雕塑,发现妈祖像变化脉络:宋、元、明时期的妈祖像呈现“青圭蔽朱旒”式标准化造型,清代妈祖像以“凤冠冕板”式造型为主,呈现多元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世俗化、华丽性、地域化日益突出。从古至今雕塑类妈祖像的生产遵循了某些共通像似性元素的规律,达到同一性的视觉效果。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关键提示符变化是视觉修辞变迁的重要体现。宋、元、明时期妈祖像提示符主要有“圭”“笏”“冕旒”,以及带有“龙凤”图案的服饰等,清代以后妈祖雕塑添加了更多表征海洋文化的提示符,手持物件有“灯塔”“夜明珠”“灯笼”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使用较多的注释型文字、陪衬型图像、装饰型实物等副文本,对受众接收妈祖像施加了影响。此外,妈祖雕塑的创新组合、物理数据关联等修辞方法营造了区域或庙宇之间特殊想象,增强了妈祖像与接收者的对话与交流互动,勾勒了行动的“场景”,引向某种“可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月10日至12日,应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颜延龄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常务理事兼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为副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澳门,出席了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梳妆楼落成典礼及观音像开光法会。在出访前召开的组团会上,圣辉团长介绍了此行的重要性和意义,一是此次中国佛教协会组团出席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梳妆楼落成典礼及观音像开光法会,不仅我会高度重视,而且澳门方面也相当重视,行政长官何厚铧以及当地的社会名流都将随喜落成典礼,接待规格也相当高;二是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澳门妈祖阁"神山第一亭"内陆续发现的明代碑刻,表明该地建筑于万历年间的石亭是重建、而不是始建。明代前期漳州人的船队出没于香山南部沿海,应是他们最早将妈祖的香火带到澳门的港口——亚马港。澳门妈祖阁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妈祖庙,庙内神像以佛教为主,另有道教、儒教的因素,这证明妈祖信仰宗教属性的多元性,它并非只属于儒教或是道教、佛教,而是一个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2.
圣辉 《法音》2000,(2):4-5
站在20世纪的尽头,放眼世界,21世纪的曙光已经升起在东方。我们欣值千年之交、世纪之交,可谓百年一遇、千载难逢。1999年12月20日,祖国的神圣领土澳门终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羁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血浓于水,情重于山,这是令全世界炎黄子孙激动万分的日子。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以后,被葡萄牙人逐步侵占,成为葡萄牙人的居留地,但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澳门的主权。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  相似文献   

13.
李贺敏 《法音》2004,(6):40-42
5月lO日至12日.应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颜延龄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常务理事兼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为副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澳门,出席了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梳妆楼落成典礼及观音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证明:(1)有关天妃(后)的宫(或庙)和信仰是按照朝廷的祀典建立,属于儒家系统的中国官方祀典的坛庙宗教信仰.(2)“妈祖之名”的文献最早出处,实为荷兰人达波(Olfert Dapper)编的《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大清)中国记(Tweede en Derde Gesandschap na het Keyserryck Taysing of China)》,据此纠正当今流行的各种误说.(3)说澳门的“Macao(或Macau)”之名是来源于对澳门人的“妈祖”名称或“妈祖阁”名称的译音,可以肯定是颠倒时代先后,牵强附会的误说.(4)否定“澳门是世界上唯一以妈祖命名城市”之说,证明马祖岛的岛名及村名至今仍为世界上真正名副其实,唯一以“马(妈)祖”命名的岛与村.(5)当今对有关神祗的正式称呼应该用其在清代正式的官称“天后”,不应该用后来出于台湾地区的民间称呼“妈祖”.  相似文献   

15.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的“哲学与文化”研讨会,1993年12月19日至ZI日在澳l河举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棋致欢迎词,澳门文化司署副司长魏美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洗为铿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代表宣读了贺词。“哲学与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题目,此次研讨会提交的20多篇论文所涉及的哲学与文化的有关问题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有关问题是;哲学与科技的关系,哲学与道德的关系.哲学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哲…  相似文献   

16.
戴上文化人类学这副“眼镜”,看似纷乱的现象都填入了“文化框架”。不过这也叫“文化”,那也叫“文化”,“文化”便是这世界么?原来,不管你使用哪一门知识(或者就比拟作“眼镜”),最终目的是看世界,同时为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澳门特别行政区古称"莲岛""莲花地"。在这座喧嚣繁华的都市内,有一座闹中取静的莲花禅境——澳门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被澳门当地人称为"观音堂"的普济禅院。一在澳门半岛之上,有一条以旧时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的名字和职衔命名的"美副将大马路",澳门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普济禅院正位于这条马路的一侧。今天,当我们探讨澳门佛教的历史文化源头时,多会从这座寺院谈起。  相似文献   

18.
妙联趣事     
1.江苏、四川成巧对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宗教信仰的"复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专家学者们从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加以探讨,成果最为丰硕者首推妈祖文化的研究。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6年3月,"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信俗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学术界对妈祖文化的研究迅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传播、管理等各个交叉领域,从跨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成为一种趋势,各种妈祖文化开拓性研究成果正合时代之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建晓教授的专著《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野》(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从乡村治理这一新颖的角度着手,把妈祖信俗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正>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1当前妈祖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文化、宗教等领域,如何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梳理是下一阶段应努力的方向。"慈善精神"是妈祖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哲学表达,其主要来源是妈祖生前的善行义举和身后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