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炊烟,是乡村生气的标志,也是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一道风景。它因村庄而诞生,村庄因它而美丽,它为村庄增添了生机和灵气,是一条富有感情的精灵,珍藏着村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它久久地飘散在岁月深处。我老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它沿河而建,傍河而居,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由燃料产生的炊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白板     
一段编年体史书的精简版,成长、认识、快乐与痛苦等都是里面的话题。在这里,时间已被生活硬生生截开,便给每一段描上花纹、涂上油彩、捏出奇异的形状,摆在你我面前欣赏。优劣证券是题目外语,重要的是从中看到或发觉可追求的美,便是真谛。我想要描述的是一段不断完善中的历史,它已经存在且正在发生,我由它所指引,并努力使它朝向积极的方向展开记录。  相似文献   

3.
性情小语     
乡村乡村,古朴、清新,是文人墨客灵感的发源地。那里代表着自然、代表着本性、代表着希望。我向往村庄,因为它与我的灵魂最接近。我渴望走进村庄,犹如渴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救。乡村里,朴实的农民、空阔的田野、成群的牛羊、古老的树林、洁白的棉花,那就是一首首  相似文献   

4.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  相似文献   

5.
正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  相似文献   

6.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7.
星光     
今夜,凉风习习,我突然想在村里转转,看看夜幕下村庄的模样。那满天的繁星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都提着小灯笼为我带路。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总编: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很荣幸能看到你编的《心理世界》。但遗憾的是我却得不到这本书,我跑遍了我们这里的杂志摊,就是看不见这本书,只能去学校的图书馆看,所以我的购买方式是无。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我们这个地方发行。我觉得这本书很好,我第一次读了这本书以后,就被它给迷住了,每天晚上我必须去图书馆与它进行会面,我读了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现在每天的心情都非常舒畅,即使遇到不快的事,我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了。我想继续读这本书,因为我的生活已经不能没有它了。这本书里面所写的,都是我们如今生活中所遇到的,它是最切合实际,适…  相似文献   

9.
做学问首先得“安贫乐道”。如果做学问,又想升官发财,绝对做不好学问。必须使心先静下来,跟坐禅一样入定。我在龙门36年,龙门石窟远离城市,在山村,要洗澡得走30里。当年(1964年)龙门没有围墙,正式编制8人,加上编外共12人,是个副科级单位。一到星期六下班后,周围的人都回家了,办公室、图书馆、食堂钥匙都给了我。我才20多岁,不甘心这种寂寞,怎么办?我昼读古史,夜数繁星。我读佛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日本出版的《大正藏》史传部三卷,我既看它,又当枕头。现已36年了,书皮也磨损坏了。所以做学问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站在讲台上讲道,对于已在教会里服侍多年的我来说,原本并没有什么困难。可是,当学习了释经学这门课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讲道了……我读了一些释经方面的参考书,但是只读了绪论和导论部分,是的,这些书很难读,是我从未涉猎过的领域,很多名词都是第一次看见,我要花很多时间读顺它,试着理解它。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熟悉又  相似文献   

11.
自述     
我于20世纪70年代生于陕北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灰暗而又愉快的童年. 在我童年记忆里,村里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也没有电,唯一高兴的事就是能听祖父讲故事.祖父是一个博学而又有些保守的人,在他的影响下,童年时期我读了《三国》、《西游记》、《水浒》等名著.对英雄五体投地崇拜的我,从那时起就不断地画着关羽、孙悟空、鲁智深等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对我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暖     
正"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的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所有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馑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跃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树的课堂     
我喜欢独自站在树下,手指摩挲着树干,读绿得发青或千涩开裂的树皮,读葱茏或稀疏的树冠,从而就走进了树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智慧》2008,(7):M0002-M0002
赏读《思维与智慧》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读《思维与智慧》没什么功利性,而是纯粹享受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赏读经典名刊,我感悟良多。  相似文献   

15.
陈默泉 《思维与智慧》2008,(10):M0002-M0002
说不准是哪一天初识《思维与智慧》的,反正是一见钟情。它的刊名新颖而智慧,让人怦然心动。刊物内容以原创哲理小品为主,寓理于事,情理俱胜,读之拓我思维,启我心智,润我情感,祛忧解惑。它的文章从不故作深沉,从不枯燥说教,既有一种透明的真诚,又有一种耐读的深邃,让人如沐春风,如品清茗,如对佳醪。《思维与智慧》永不过期,常读常新,耐得住品咂耐得住回味。  相似文献   

16.
无人播种,或许它只是一个弃儿。秋风瑟瑟,我心疼它一天天枯萎。但在这之前,很多时候,它令我驻足,令我感动:感慨一株植物也有追求生命长度的那份执著。它,是墙角的一株番茄,一株不经意间也会诠释生命意义的植物。过去,它只是一粒来历不明的种子。不知是随风飘来,或是鸟口中无意唾落,亦或被人们无意遗弃。不知道耐过多少时日,它孤独地蹲守在墙角,默默无闻,静静地等待。阴冷的墙角感受不到阳  相似文献   

17.
有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当他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18.
刘昂 《道德与文明》2021,(1):137-14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治理以村庄干部为主力,以政策法规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村民主体价值彰显不足,"地方性道德知识"难以凸显,伦理道德约束不断弱化.从"个体—社会—国家"三维视角分析,这些现象主要受小农伦理的延续、村庄伦理共同体的式微、现代国家建构的伦理诉求等因素影响.为此,要从主体、机制、目标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村庄公共道德平台、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追求村民美好生活,以此增强村庄内生动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9.
正那一蓑烟雨,时不时就飘进我的梦里。梦里,一个被时光湮没了的村庄,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人,就恍惚地站在我的面前。感觉那个老人分明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历经沧桑、被锄头麻袋压得腰弯背驼的上一个世纪的农民,手里攥着镰刀,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而那一身蓑衣挂在墙上或披在身上,就像一面旗帜,召唤着一种生活,挥洒着一段历史。什么时候,梦里的村庄都是  相似文献   

20.
我6岁丧父,母亲哭得很伤心,而我却不知道伤心。不久,家里送我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学生中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带着小的,老师很严,动不动就打学生。我很怕,想到父亲曾教我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使我读错了,他也不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