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人类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对动物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却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的。近年来,在灵长类,非灵长类哺乳类,乃至鸟类中都发现了一些生理和形态上的不对称现象。本文从进化的角度,评介了近年来的一些发现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汉字单词和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在左视野和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与中央视野的二个刺激是否属同一范畴,对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汉字单词的处理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对图片材料的处理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2)判断方式(异判断和同判断)在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未显示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关于雏鸡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已有资料从脑形态上、脑机能上和行为上提供了脑两半球不对称的证据;还介绍了雏鸡脑不对称性与个体发育和影响雏鸡脑两半球不对称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认识的起源、演变、最新发展进行了论述,尤其对五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研究技术及实验结果对传统观念的否定进行了综述。总的看,对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水平的发展而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汉字认知与大脑两半球关系研究的一些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定国  郭可教 《心理科学》1993,16(6):363-368
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历史之悠久和使用人口之众多也是绝无仅有的,关于汉字的特点有关文献已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我们这里不加多述。毋庸置疑,言语是大脑的机能,而有关言语和大脑两半球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人进行的,因而神经语言学上许多著名的论断也是基于这一前提的。对欧美人进行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大脑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左半球具有文字处理能力;而右半球则在空间、图形知觉上占优。对于汉字认知的脑机制,争论颇为激烈,有的认为中国人对汉  相似文献   

6.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与儿童学业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 3 1 8名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大脑两半球优势情况 ,然后对不同优势半球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优势半球为右半球的学生人数较少 ,只有 3 .8% ,明显少于优势半球为左半球的学生 (χ2 =2 3 9.83 0 ,p<0 .0 0 1 )。对不同优势半球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比较 ,未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 (语文 :F=1 .1 3 0 ,p>0 .0 5 ;数学 :F=0 .5 75 ,p>0 .0 5 )。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心理学报》1988,21(3):77-82
断奶前Wistar婴鼠168只,分为0、2、4、6……20日龄共11个日龄组。记录每只动物腹腔注射苯异丙胺(5毫克/公斤)所诱发的旋转行为,以研究大鼠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个体发生。本实验观察到0日龄(出生后0—12小时)婴鼠即可被苯异丙胺诱发低水平的旋转行为,其旋转行为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提高。该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出生时大脑两半球机能已存在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前言自从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解剖一个失语症患者的大脑,发现人控制言语的中枢位于左半球的额下回;1874年德国人威尔尼克发现颞上回存在着对书面语的理解中枢,研究者开始了对大脑半球机能差异和机能定位的研究。到1981年。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博士,通过研究“裂脑人”,对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心理学家称大脑为“暗箱”,社会学家认为大脑是“三大宇宙之谜”之一,这不仅仅因为大脑本身的高度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以往裂脑患者、右半球摘除患者和正常被试的若干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性的二次分析;同时对双脑协同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依据实验资料提出双脑协同话动的两种可能的模式:〈1〉双脑互补模式;〈2〉双脑互扰模式。 统览以往文献,觉得把实验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或某些概率运算的结果作为大脑一侧优势的指标可能是欠妥当的,因为它忽略了数据本身的性质。依据从三种视野所分别获得的数据可能具有向量性质,故建议: 〈1〉用左、右视野所获数据的向量差作为双脑协同活动中协同程度或协同水平的指标; 〈2〉把三组数据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析,把左、右视野数据与中问视野数据之间的夹角差数作为单侧视野相对认知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汉字属性匹配与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武田  冯玲 《心理学报》1998,31(2):129-135
在识别汉字时,大脑两半球同时加工的作业成绩是否随加工阶段的增加而显出优势。本研究用汉字形、音、义三种属性分别相匹配的方法用用指定指定提取法,所得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形似材料双侧视野同时识别与单侧视野识别成绩无显著差别,而同音与近义材料则表现出双侧呈现显著优于单侧呈现的作业成绩。最后结合脑功能成像研究,对加工阶段影脑半球佃同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母语不同者在汉字及英文辨认中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30人)和以表意文字为母语拼音文字为第二语言的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30人),进行对汉字、英文辨认上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点的对比研究,并以不懂汉字的外籍教师(10人)对英文的辨认作对照。大学生年龄为18~25岁,教师为20~40岁。结果表明:在汉字辨认上无论是单个汉字或双字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及外国留学生均为两半球功能均势;在英文单词辨认上,两者也均为两半球均势,但外籍教师则是左半球优势;对作为中性刺激材料的阿拉伯数字的辨认,各组结果与前人一致是两半球均势。文中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藏族、维吾尔族人(各60名),进行辨认表音、表意文字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藏族还是维吾尔族被试,对汉字(表意文字)的辨认都是两半球均势的,而对藏/维文(表音文字)的辨认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对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多年(五年以上)的藏族被试出现两半球均势,而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藏族及维吾尔族被试以及学习汉语四年的维吾尔族被试却为左半球优势。这表明对表意文字汉字的辨认是两半球均势的,对表音文字藏/维文的辨认似乎受被试使用汉语的影响,会由左半球优势转变为两半球均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个理解古汉语的计算机系统——SUACH。实验材料是两个古汉语的小故事。该系统对课文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系统也能回答某些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句法功能和意义。 汉语与西方语言不同。前者没有词形变化。人们不能根据词的形态来判定一个名词的格或一个动词的时态。汉语语法也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点。文中提出和讨论了一些计算机理解古汉语的临时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Ⅱ)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研究是对汉字分类过程中语义提取的进一步探索,主要研究汉字双字词的语义提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义符的作用在双字词的语义提取中依然存在,其趋势与在单字词中的情形是一致的。(2)被试在加工双字词时所采用的是平行加工的方式。(3)在汉字的语义提取中,被试头脑中的高级信息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语义提取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研究从语词的意义与概念统一的观点出发,运用快速分类的方法,对汉字单字词范畴语义的提取做了初步的探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汉字形声字的义符在汉字单字词的语义提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肯定和否定的反应里都存在:在肯定的反应里,当义符标明词的类属时起促进作用,当义符与词义不一致时起干扰作用;在否定的反应里,义符对语义判断有干扰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语义距离与词频在语义提取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钧  孙昌识 《心理科学》1998,21(2):146-149,158
汉字材料的熟悉性和复杂性对视觉短时记忆(VSTM)广度的影响研究存在分析。本研究在实验设计上区分了汉语字词的熟悉性和复杂性维度,探讨了它们对VSTM广义的不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材料的熟悉性是影响汉语字词VSTM广度的最重要因素,材料的复杂性影响不大;(2)在材料熟悉程度一致,被试在11-20岁年龄范围条件下,汉语字词VSTM广义将保持相对恒定(3)在承认“组块假说”的前提,汉语字词VSTM  相似文献   

17.
继《再认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一文之后,我们作了《回忆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在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问题,旨在比较在回忆与再认条件下人们对汉字信息提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回忆条件下意同判断的反应时最长,音近其次,形似最短。形似与意同判断,音近与意同判断间反应时差异显著,音近与形似之间不显著。 与前次实验相比。在回忆条件下语音的作用提高了,但形的作用仍然很大,说明字形与字音的编码对提取语义信息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回忆条件下,特征干扰都大于一般分心物的作用,说明单词的各种特征都影响到汉字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速示下再认汉字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人和小学生在速示条件下再认汉字和双字词,结果表明,成人和小学生再认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有共同的规律:结构上属于两边对称的字较易再认,半包围型的字较难再认。成人和小学生在再认过程中抽取汉字的特征也有共同之点:对左右结构型的字往往抽取字的右下角的笔划,对半包围型的字则往往抽取字的左上角的笔划。不同再认的方式(读出和指认)对再认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别。在指认条件下由于有视觉反馈,再认成绩大为提高。本实验的结果对识字教学和机器自动识到汉字装置的设计,可能有某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两对同构异字:“日” 与“曰” 和“由” 与“甲”的变体,作了确认率、自信度和满意度三种测量,一致表明识别和变体之间存在某种心理物理关系。它适合建立模糊集合论的数学模型。其次,表明人们对于同构异字的特征觉察具有动态的性质。此外,在两择一强制选择条件下,数据良好地表征出模糊集合论的余集和模糊熵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再认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用Condry和Levy(1979)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在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实验中,大学生和小学生各30名在四种干扰条件(形似干扰、音近干扰、意同干扰和控制干扰)下,分别对汉字进行同一性判断(形似、音近、意同)。结果表明,大学生与小学生进行同一性判断的反应时,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在同一年龄组内,形似判断的反应时最短,音近判断稍长.而意同判断最长。音近和意同的差别不显著。形似对意同判断的干扰,大于音近对意同判断的干扰。这说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语音编码并不是提取意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一结论是和神经心理学的某些发现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