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卢卡奇写的《青年黑格尔》一书,可能众说纷云,但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它看作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根据这个观点,人们进而可以考察卢卡奇所使用的方法的依据。例如,人们可以研究卢卡奇下述观点: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应该归因于他逐步揭示了他耳闻目睹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他揭示了确立这个社会的经济事实的重要性。卢卡奇强调黑格尔的经济观念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卢卡奇的这个新观点,从其出现时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B.克罗齐知道卢卡奇这本书(该书的副标题是《论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问世之后,他竟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宣称,卢卡奇这位著名的匈牙利—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在胡言乱语。但是,我们拿不出任何事实来证明,B.克罗齐决意去阅读《青年黑格尔》一书;我们可以设想,即使他了解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他仍然会拒绝阅读它。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社会评论》(月刊)1983年第8、9期发表了《纪念乔治·卢卡奇诞辰100周年提纲》。这个文件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文化政策工作部根据政治局决定拟定的。该材料对了解、研究卢卡奇及其论著有参考价值。提纲介绍了卢卡奇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提纲认为,乔冶·卢卡奇(1885—1971)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毕生的理论工作,为本世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中,他特别注重分析马列主义的哲学遗产、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史和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他的艺术理论也为本世纪的欧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活动和功绩远  相似文献   

3.
书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长福著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邢贲思为该书作序。本书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书中,结合邓小平的长期革命生涯,阐述了他的一贯求实精神,探索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并结合我党思想路线走过的曲折历程,阐述了邓小平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重大贡献。此书还结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及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过份的对照会使人的眼睛疼痛。路希特亨德出版社为它的作者乔治·卢卡奇作了一件颇成问题的事情:它在出版了卢卡奇《理性的毁灭》以后跟着又出版了他的《小说理论》。因为《理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卢卡奇的研究,大量的论著是研究卢卡奇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而探讨卢卡奇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文章甚少。实际上,卢卡奇不仅在其成长过程中与康德哲学有过关系,而且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也多次专门评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弄清卢卡奇对康德哲学的这些评述是掌握卢卡奇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把握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主导思想,进而从广阔的思想史背景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一直在海德格尔那里看到自己重要对立面的卢卡奇,曾多次同他的著作作对照。他把这样的对照纳入到诸如《是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或1949年的论文《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复活》等主要论战性的著述中;他把这种对照也纳入到诸如《美学》或《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些哲学概论中。在其他当代哲学家中,没有哪一位哲学家能使卢卡奇产生一种对照的兴趣,这是一种批判的兴趣,当然正象难以捉摸的亲合性和排斥性的作用那样,把这种兴趣同他的思想结合起来。 海德格尔对于异化现象的探讨也处在这个兴趣的中心,他的探讨始于《存在与时间》中对人的某种著名描述。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中和在《美学》中,在承认《存在与时间》中的某些篇章有启发性和有力的同时,对该书作者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他确信,异化,正如海德格尔所想像的那样,是针对马克思以物化和商品拜物教为题所分析过的社会现象。此外,他毫不犹豫地论及这位哲学家身上的“反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他不是转向过去,而是(沿着克尔凯廓尔的足迹)转向近乎神学的存在的现实,因为常人无非是被清除掉社会的和经济的规定性的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节中,卢卡奇论证了无产阶级意识自觉的可能性,但这一可能性尚处于抽象性之中,而不具备现实性。为此,他又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以此作为无产阶级意识达于现实性的关键环节。而该理论与他所借助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现象学家"观念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这集中表现在二者的地位与作用上的相通性上。这是其思想中的黑格尔主义要素的体现,是其恢复马克思主义中能动方面的理论努力。然而,由于卢卡奇所欲解决的问题同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与"现象学家"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张力,这要求卢卡奇超越这种总体性辩证法,但他最终并未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索中,提出了所谓“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问题。应当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并建立了庞大体系的,应首推当代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他在1964年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理论创造,先后写出了《历史》、《体系》和《总纲》3卷巨著,依次考察了新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尼古拉·哈特曼、黑格尔、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构建了劳动、再生产、异化、思想体系[意识形态]为主题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为1968年9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4届国际哲学大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即《维也纳论文》。在这篇短文里,作者简略地概述了自己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对于一般地了解他的本体论思想概貌,提供了方便。本文据英译文全文译出。英译由E.Jobs译出,在1983年出版的《卢卡奇最后的自我批判:本体论》一书中作为附录发表。方括号[]中的段落是英译者Jobs综括的卢卡奇的重复之处和未增实质内容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卢卡奇研究出现了极其可喜的局面。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我国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在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从哲学方面看,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在60年代向国内译介卢卡奇的哲学著作时,说他是“国际上著名的老牌修正主义者”,现在,承认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是卓越的、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王玖兴等在《理性的毁灭》一书的《译者引言》中  相似文献   

10.
一、卢卡奇为什么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 被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匈牙利著名学者卢卡奇,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1964年开始撰写,1970年停止写作)中专门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卢卡奇承认,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形态,所谓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现成地存在于马克思的文本中,而是他自己建构出来的(参见卢卡奇,上卷,第637页)。这样,我们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颜岩 《现代哲学》2023,(6):11-18
《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卢卡奇在书中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但由于未能完全洞察和拒斥黑格尔和韦伯思想中的保守主义成分,最终在理论上陷入了悖论。深刻剖析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法哲学以及韦伯的合理化和官僚制思想,揭露其中内含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因素,不仅是正确评价卢卡奇思想的根本前提,也是阻断《历史与阶级意识》理论错误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关键。梅扎罗斯对《历史与阶级意识》思想遗产的评估可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但由于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方法的积极影响,因此他对卢卡奇思想中保守主义成分的评估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按其标题来说,是介绍关于 G·卢卡奇的理论成就的争论,关于如何理解这位匈牙利思想家的著作的争论。它还包括一些有关卢卡奇的传记资料以及作者的评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K·施列茨卡的《G·卢卡奇的思想世界》”一文的继续和补充。在过去五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匈牙利思想家 G·卢卡奇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他在哲学和文艺理论方面广泛的成就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实用神经伦理学:增进对于心脑的治疗和理解》一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书的思想路线.在作者看来,书中通过经验研究清晰地展示出神经科学研究同临床实践以及社会文化互动的方式和结果,成功证实了生命伦理学研究在神经科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作者指出了该书在论证上存在的矛盾和缺陷,以及时某些哲学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Ю.К.普列特尼科夫是苏联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研究室主任。1982年,本刊发表了他的文章《进一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全面阐述了以他为首的所谓“活动论”派关于构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该文在苏联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他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论》一书(三卷集)就是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写成的,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在构筑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该书即将在我国翻译出版。此次本刊编辑利用赴苏学习之机,走访了普列特尼科夫教授,请他就有关问题做了回答。下面即是此次谈话的译文。(根据谈话录音整理并经普列特尼科夫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15.
张亮 《现代哲学》2007,42(3):32-37
卢卡奇创作《青年黑格尔》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由于他未能恰当处理自己关于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发展方式上具有类似性这个重要的理论直觉,不自觉地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某些评论,当作观察、评判《精神现象学》的形成与本质的参照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混淆与偏差。但是,不管是对黑格尔研究、卢卡奇研究还是一般思想史研究来说,《青年黑格尔》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俊文 《哲学动态》2007,42(7):25-29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以卢卡奇的晚年著作的再生产理论分析为视角,以社会进步发展为实践诉求,展开其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现实意义的挖掘。卢卡奇在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著作中表述的再生产理论主要论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与再生产的具体性问题。一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何谓再生产,卢卡奇认为:“再生产过程是在一个——由诸多整体组成的——整体中进行的,因此,只有从它的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整体中才能相应地把握它。”[1]这里,与其说卢卡奇确定了…  相似文献   

17.
外尔(H.Weyl,1885—1955)是本世纪著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兼科学哲学家。1918年发表的《空间、时间和物质》一书被公认为有关相对论的一部经典著作。他对科学哲学的最大贡献当推《群论与量子力学》(1925),因为他在该书中打算用相对论去解答统一场的理论。《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1927)也在西方科学哲学界享有很大声誉,该书探讨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題就是空间、时间和超验世界;尤应关注主体与客体的认识论的问题。他还分析了物质与因果性的  相似文献   

18.
当卢卡奇最后在1955年开始写作他的伟大著作《美学》时,他已经七十岁了。196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分。根据这位哲学家的计划,这一部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写成的,是他的《美学》的整个基础。实际上,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新改造。卢卡奇把《美学》看成是他一生的主要著作,而它的读者也承认它是这样一部著作,把它看作是一位伟大思想家终生著作的最高荣誉。这部著作一下子结束了许多过去的讨论,并给这部书的作者带来了一种他从未得到过的承认。在他写完《美学》的其他部分之前,他下决心首先试图对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根据这部伟大的认识论著作,他已经深刻考虑到对认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并试  相似文献   

19.
李灿  张亮 《世界哲学》2023,(1):25-34+160-161
G.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卢卡奇的个人际遇成为知识分子转向革命者的典型。然而,承载着卢卡奇共产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家身份的苏联时期,长期以来受到部分西方学者的非议与指责。本文认为,“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两种看似矛盾的指责,实际上都带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卢卡奇而言,苏联时期不仅是对其共产主义信仰的试炼,更是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阶段。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文学的关键性讨论中,卢卡奇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建构作用,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产生了多重思想史效应。在国内外学界卢卡奇研究复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历史与文本的重访,系统梳理卢卡奇在苏联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考察卢卡奇苏联时期理论与方法的当代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含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读与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截然不同而又颇具高度。卢卡奇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必须在理解思路上厘清马克思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基础上的价值分析,以及对伦理应该、伦理自由、伦理异化等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分析,卢卡奇既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又分析了斯大林式僵化意识形态错误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