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理、教义体系。“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重要的教义思想之一,对这一教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现代价值进行探索,有助于21世纪的道教教义思想发展与建设。人生变幻莫测,在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古老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思想不啻为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道门中人以“天道自然,人道自己”的“道理”来衡量、透视宇宙自然、人生社会,响亮地提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口号。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思想蕴含着道门中人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认为通过…  相似文献   

2.
论点编摘     
<正>○道门入山思想略析朱展炎在《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道门人士认为,"自古仙人及西王母皆得道,皆自山中成"。因此,入山向为道门修行的重要环节。此外,道门中人还认为在尘世修道、合药有诸多不便,易受各种污秽干扰。这样,在精思、  相似文献   

3.
在道教中,道门中人借助多种修炼方式,以祛除疾病益寿延年,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其修炼大体包括存思、导引、内丹等方法,而其中存思修炼通过神、鬼、法术所组成的意象结构给人们以生的企盼。本文主要从道经中众多的存思修炼图像切入,分析道门中存思图像所反映的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生命存在的奇幻形态,由此可反映出道门中人对于人生观、生死观的独特看法和认识。这些存思的神仙境界令人神往,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学、绘画等艺术提供了神奇绚丽的浪漫意象。  相似文献   

4.
裘梧 《中国宗教》2013,(1):32-34
道教养生文化博大精深,融贯着道教提升自我、遍利他人的生命理想。道教养生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的大众,还是出世间修行的道门中人,都可从中获取滋养。与道合一,是道教的崇高理想,也是  相似文献   

5.
瘟疫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中国古人抵抗瘟疫的历史上,道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众遭受疾疫侵袭时,道门中人并没有隐遁山林,而是积极投身于防治疫病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对于染疫患者的救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医学疗法:针灸、药剂等;(2)法术疗法:符咒、劾厌等;(3)仪式疗法:上章谢过、修斋祭祷、设醮送瘟等;(4)心理疗法:持诵经咒、虔诚奉道等。这些应对措施中既含有科学化成分,也带有宗教神秘色彩,均彰显出道门中人对生命的尊重及其寄托于道法战胜病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正书画是道家、道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蕴含的"自然超脱、恬淡清净、返璞归真"的主题风格,体现出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历代悟道修真之士大多潜心书画,将其视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文人书画家也大多把道家、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艺术追求之中。道门中人的书画艺术与深受道家、道教思想文化影响的文人书画艺术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7.
李纪 《中国道教》2002,(6):44-45
道门中人经常说要“持经佩戒”。那么,经戒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说的很清楚,“经以检恶,戒以防非”。遵经修道,依戒行事,对于修道者修道能否成功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位道士来说,学道修道是理想和目标,清心守戒则是他日常所必须行持的功课。那么,一个尘世俗子怎样才能成为道门中人?其间,他要经过什么样的修持程序、经历多少考验呢?出家 就是放弃家庭生活,专门从事修真向道的宗教活动。原先没有建立家庭的,不得成家;已经建立家庭的,则要  相似文献   

9.
“道教养生学”是道门中人在致力于长生登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贵己重生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生命为终极目标,形成养生范畴论、养生宇宙论、养生过程论、养生社会论、养生身心论、养生自然论、养生环境论等系统理论。由于养生范畴的鲜明指向性强化了养生效能,从而使道教养生的思想精粹世代相传。本文择其要,从生道互保、形神俱妙、性命双修、动静互摄、先天后天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生道相保:直指养生究竟“生”不仅指生命,还包含有生长、生成、化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从古至今,许多道门中人致力于探究天文、地理、历法、养生、医学方面的知识,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材料,对于科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在九十年的光辉岁月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伟大复兴的历程;在九十年的光辉岁月中,许多道门中人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投身革命与建设的滚滚洪流,为祖国的解放与进步贡献着力量。黎遇航道长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黎遇航道长的一  相似文献   

12.
戒律,是规范宗教徒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戒律,也是教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戒和律又是有区别的,戒是戒条,主要以防范为目的;律是律文,主要以惩罚为手段。 道教戒律,不仅是规范道教宗教行为的警戒条文,是道门中人必须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思想内容,是道教徒坚定信仰、实现信仰的一种手段;后世道教又将戒律与修仙联系在一起,所谓“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将戒律作为成仙得道的基本条件。因此,道教戒律在广大道徒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被历代道教徒所重视。明清以后,道教日渐衰微,道教戒…  相似文献   

13.
周旭 《中国道教》2002,(6):46-47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前辈道长在上千年以前写下的不朽著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像其中第一、二卷关于道经的源流、传授、写经、诵经等规定,对于我们今天道门中人重视经和经的念诵都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第四、五、六、七卷关于道教历代的规  相似文献   

14.
朱斌 《美与时代》2004,(1):47-48
自然呼吸与钢琴演奏中人为呼吸是不同的.认清演奏中人为呼吸的特点,调整好呼吸状态,对提高演奏技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选取“安其天地”、“用而安之”、“三才既安”等短语进行解读,认为这些短语是道教关于生态安全的独特表述.接着,本文阐述了道教生态安全意识赖以发生和流行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认为道教所信仰的“道”本来就蕴含“安全”的思想意义,而现实环境的安全问题又促使道门中人认真思考,从而形成了道教独特的生态安全意识,提出了维护生态安全的许多主张、措施.  相似文献   

16.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所在,神仙居游的处所--洞天福地,自然成为道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配套部件.洞天福地是道教各级仙真仙居、游憩之乐园,也是道门士众奉道、弘道、修道及通灵接真之圣地.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中国古代历法关系十分密切,其内修外养均强调顺天应时,离不开对自然节候的把握.节气时辰对于道门中人来说,是一个极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一封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系。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仙道贵生,道门中人普遍肯定现世人生之生命价值,高扬“生为第一”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在九十年的光辉岁月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伟大复兴的历程;在九十年的光辉岁月中,许多道门中人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投身革命与建设的滚滚洪流,为祖国的解放与进步贡献着力量。黎遇航道长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黎遇航道长的一生,是道教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透过他坎坷而壮丽的生活轨迹,我们会发现,正是那段峥嵘岁月熔铸了他爱国爱教的峥嵘人生。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