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渴望倾听     
正契诃夫写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说法,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于他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因为他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就直接来自他和儿子相处的经验和痛苦的思索。如果没有残疾的儿子,自然就没有这部小说,他也就不见得会享有广泛的声誉。对于大江健三郎来说,1963年无疑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出世了。这原本该是一件喜事,却从此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3.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促使青年卢卡奇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状况,这种批判首先以文学的或美学的形式得到了实现,其成果就是《小说理论》。青年卢卡奇以文学为内容,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以左翼立场为理论意涵,为我们诠释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古希腊的史诗时代是一个具备总体性的时代,但过渡到古希腊戏剧的历史环节后,总体性就被打破了;而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则彻底制造了现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元对立;要恢复总体性,必须寄希望于小说。他认为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现代社会自身保留着呼唤总体性复归的力量,因而小说也承担着恢复总体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 这个故事是小时候爷爷说给我听的。 爷爷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喜欢和村里的同龄人打赌。不管赌注是一顿饭,一支好烟或者别的什么,他都乐此不疲。因为打赌不仅仅是赢得赌注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可以向别人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5.
阿里斯·梅里特是美国的一名跨栏选手。那年,有同学和他打赌,让他跨越场地中一个比较高的障碍物。虽然梅里特从未练过跨栏,但生性好强的他不愿在同学面前低头,于是他铆足劲,纵身一跃,竟然不是很费劲就跳了过去。梅里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短跑成绩不怎么理想,而跨栏却有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写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告小说家》等文章。他对小说文学“熏、浸、刺、提”感染人的“神力”,做出了十分精采的论述。同时,对一些坏小说文学坑害青年、毒害社会的恶劣影响,也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7.
原来写小说,他是很容易获得掌声的。那时的人们喜欢看小说,他的小说发表后总能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县里、市里的文化单位开会,也老是表扬他,赞美他,有些学校也请他去作报告。“有掌声的日子感觉真美妙!”那时候他在给我的信中这样说。然而现在,他的小说发表之后,几乎就像一块瓦片丢进了水里一样没有动静。  相似文献   

8.
青春家园     
青春实力派小作家张悦然是山东大学的学生,她初中阶段的作品《诺言角落》就发表《青年思想家》上;高中阶段的《残食》在《青年思想家》上发表后,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她大学阶段由中国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获得了著名作家莫言的好评。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评论张悦然小说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近日翻阅张总先生的新著《地藏信仰研究》,使我想起王昆吾师给我们讲过的李春、鲁班造桥的故事:鲁班与李春打赌,一夜之间各造一座桥,看谁造得好。在天亮之前,鲁班早早地就建成了一座精巧的木桥。但李春是一位石匠,他先去遥远的昆仑山采集上好的石料,费了很大地力气把这些石料运  相似文献   

10.
龙一的第一部小说发表之后,就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正当大家翘首以盼,强烈地期待着他下一部小说问世时,龙一却一直没再写新的小说。不少出版社看中了龙一的潜力,纷纷向他约稿,可龙一客气地回绝了他们,仍旧没有动笔的打算。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年马克思的人通常都很强调要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他的影响作出估计。本文的着眼点稍为不同,而是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认识,即青年马克思并不过分看重哲学批判在导致社会变革上的作用,而是开始强调无产阶级所要起的作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很早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他能沿着完全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同时来到一个池塘边钓鱼。不一会儿,老人就钓了好几条大鱼,青年却一无所获。青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的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青年来到老人身边,向他请教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约稿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3天的时间是例…  相似文献   

14.
丁光训 《天风》2007,(13):6-8
弟兄姊妹们,今天让我们来认识神的一个青年仆人,就是对神忠心耿耿的约瑟。约瑟一家共有弟兄十二人,他是第十一。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大志的青年,为人正直,对哥哥们不太严肃的生活很看不惯,常去告诉父亲。这当然就导致了哥哥们长期对他的不满。当约瑟十七岁那年,哥哥们远出放羊,约瑟奉父亲的命给他们送饭。哥哥们对他怀恨在心,就暗暗把他卖给一批商贩,对父亲  相似文献   

15.
1872年的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餐馆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争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打赌方式来解决.他们约定了打赌金额后,请来了一位驯马好手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判断谁是谁非,因为单凭人的眼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瑢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方教授焚稿断痴情》(《作品》一九八三年第五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年过半百的方正在某电影制片厂修改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其公开身份是A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到电影厂不久,A大学将他晋升为副教授)。由于他其貌不扬,加上不修边幅,极不时髦,因而人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位青年作家来到方正的住处“信手翻翻他的稿子以找出疏漏之处,待他回来后哂而正之。”但是“展卷一看,竟惊呆了:娟秀,  相似文献   

18.
直面刺激     
有一个青年中学毕业后,因父亲卧病在床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就去一家酒店当了服务生,工作是替客人搬运行李。 有一天,一位大腹便便的富商开来一辆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在酒店门口,吩咐他“把车洗洗”。 这青年从来未见过这么漂亮的  相似文献   

19.
责任     
一个旅德华侨,曾讲过他的一次亲身感受:他刚到汉堡时,跟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焦,看车窗外没有人,就顺手将香蕉皮丢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一声,来了个急刹车,然后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袋里,放进车中,并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相似文献   

20.
行走的美丽     
这是一条非常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行人如流。一日,一位酷爱开车的富人与一位喜欢步行的老人打赌,看谁先到达街的另一头。比赛开始,富人驾汽车扬长而去,很快将老人甩开。老人并没有丧失信心,他放开脚步,全力追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