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研究者认为,模仿与言语获得没有关系(Slobin,1967).早在六十年代,不少人研究了儿童直接模仿成人句子的效果(Brown,Bellugi,1964;Cazden1965).他们认为,尽管模仿在儿童语音、新词语的获得和习惯语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说明模仿在儿童句法获得中起作用.Slobin(1967)指出,在某种情况下,儿童能对成人的句子正确地模仿,只是能模仿的这些句子比儿童自发的句子(Spontaneous sentences)稍长或稍复杂些.我们认为,这种模仿能加强儿童的句法能力,因此有利于儿童下一阶段句法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来,Bloom,Hood和Lightbown(1974)提供了儿童早期言语发展的证据,表明有模仿倾向的儿童似乎是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的语义句法关系以及新的词汇、习语.有模仿倾向的儿童在语气材料和上下文知识的处理中是积极的.这些研究涉及到句法,也涉及到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经验的人虽然能够办理个别性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  相似文献   

3.
砚边点滴     
●模仿模仿是形式上的照搬。艺术家的模仿是像我者死,政治家的模仿是历史的重演。●习俗的旁观者把习俗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多是旁观者,一旦让他入乡随俗,他未必能忍受习俗带来的苦恼。●小人的虚荣占别人家的便宜,说别人的坏话,挑拨别人的是非,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鼓励求知陈军穆圣教导我们说:“你们寻求知识从摇篮至到玟墓。”又说“踏上求学道路的人,真主已使他踏上了直达天堂的坦途。”穆圣的谆谆教导,阐明了伊斯兰教对求知的重视,并指出了作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应该把求知作为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把求知作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乔舒亚·雷诺兹是英国18世纪后期极负盛名且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肖像画家和艺术评论家,他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演讲中多次提到“绘画中的模仿”,即追随大师的风格,从他们的作品中受益.这一理论的阐发是建立在古希腊“模仿论”基础之上的,16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乔尔乔·瓦萨里对此观点也有所解读.雷诺兹进一步认识到通过模仿能产生多样性与新颖的创意,具体表现在模仿自然、模仿大师、学会借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艺术产生的母体是生活,是劳动;艺术的起源则是游戏,它产生的契机是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对生活的模仿,产生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上说来,目的还是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与协调,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稳定,为不断到来的,维持人的生存的艰难的物质生产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学前儿童在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中,是注重效率原则而有选择性地模仿,还是注重忠实原则不加辨别地模仿?这一问题成为近10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进化人类学中的争论问题。争论双方提供了大量实验证据支持各自观点,并提出种种假设以解释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机制。如基于因果关系推理角度提出自动因果编码假设和意图不清假设;基于社会交往角度提出社会依存假设和自然教育法假设等。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假设能解释所有证据。因此,在整合相关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这一争论的新视角——"损益权衡"假设,即学前儿童模仿策略选择是特定情境下权衡利益与损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借助于一个神话故事阐述了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按照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人类文明是在恐惧自然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发生的。无论在科学中还是在神话中,人都是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的时候,自然一定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对人进行报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成第二自然就是自然对人的报复的一个表现。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征服内在自然的时候,内在自然被扭曲,人成为自我憎恨的人。这种自我憎恨的人无法形成社会共同体。虽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说明了征服自然和自然的报复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他们的历史哲学还是包含了机械历史观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嗓音模仿是言语交流中关键的认知过程,即对话一方(说话人)将感知到的另一方(目标说话人)的嗓音信号映射为自己的发声器官运动表征,达到发声器官运动表征复制和目标说话人嗓音再现的目的。成像结果表明,嗓音模仿的认知加工涉及颞上回到左侧额下回,再到发声相关初级运动皮层的神经网络,并且基底神经节在该网络中发挥协调作用。嗓音辨别能力、嗓音信号至发声运动表征的映射能力以及发声器官肌肉的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嗓音模仿的认知加工。未来研究应该考虑将嗓音模仿与发声障碍以及侵入电极技术结合起来,旨在共同揭示脑与行为的因果机制,并进一步应用于言语的终身发展、认知可塑性以及言语预期领域。  相似文献   

10.
模仿在人类生命进化中具有举足轻莺的意义,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模仿缺陷是导致自闭症谱系儿童沟通障碍、社交困难的核心缺陷.而镜像神经系统机能失常假设有力地解释了自闭症谱系儿童模仿缺陷的神经机制.尽管镜像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过程还存在着MOSAIC模型和EP-M模型的争论.但这两种模型都支持自闭症儿童脑神经功能连通异常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唐骅 《美与时代》2005,(1):11-15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由新技术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导致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美术领域,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术的出现,严重地动摇了一向以模仿自然为全部目的的绘画观念.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使西方美术界出现了大的震荡,新的审美观念逐渐崛起.在社会科学领域,康德、尼采、叔本华以及弗洛伊德的出现,使新一代美术家思想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2.
人类出于天性,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最善于模仿,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亚里士多德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他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艺术模仿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于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就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有时候,妄想会是我们自身的杂质,只有让妄想沉淀下来,感官的纯粹才能被开启。艺术没有是非对错,也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然而当绘画被赋予了哲学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有理可循。绘画使人意识到单纯用视觉观察到的东西有待考究,它鼓励我们用身体去感知。绘画表现的方式也有很多,文章据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静斋大阿訇是中国回族著名的翻译家、著作家。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爱国爱教,永葆革命的青春是他求知的重要内容;刻苦读书,洁身自好,品端学粹,以学养德是他求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命不息,求知不止是王静斋大阿訇一生的真实写照,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试论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一、科学活动的储德性。它是指主体通过科学活动积蓄生成德性所具有的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主体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活动在求真和创新中实现的。求知活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易社强  楚德天 《学海》2004,(5):19-25
皖南事变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联大人决心要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继续维持下去,于是他们不畏艰苦的环境,毅然离开家、离开故乡和他们熟悉的环境,团结一致,来到云南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团结又因国家统一而得到了加强.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小的党派组织都在致力于共同抗日.由于每一个人都对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毫不懈怠的求知和对战争努力的无条件支持--达成了共识,因此人们在其他事情之上就易于宽容.从1938年到1940年,思想界之活跃是后期无可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知主要围绕"理论理论"与"模仿理论"两个经典模型来解释人际间的理解。这一主流框架既包含重要的洞见,也隐含着成问题的理论预设。同感现象学及其当代的代表"直接感知理论"对上述框架提出挑战,认为他人认知的起点不是认知者的理论推理或者心智模仿,应该回溯到认知者初始的感知经验,认为感知是通达关于他人心智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学原理阴阳辩证一元论窦宗仪[美](1)序言这个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理的治学态度是以人的认识作用出发的,因为知识是人的产物,人由未知去求知,由已得知去求真知,水无停息的,为什么?争论不一,不知,便一切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18.
艺术模仿自然理论的提出是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开端,也是古希腊雕塑艺术重要的创作理念,斯托尔尼兹关于模仿论的三种形式——简单模仿、理想模仿和本质模仿,恰恰可以说明从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实践中,艺术模仿自然这一核心理念被不断地真实化,尤其到了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逐渐肩负起了反映社会本质和现实矛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审美培育一般通过艺术熏染来实现,正像求知教育通过科学考察,道德教育通过伦理约束实现一样.这三种培(教)育及其三种手段不可或缺.求知教育使我们洞悉大自然的奥秘,道德教育使我们自觉持守人类自身的规范、良心,审美培育使我们养成良好的感情、情操,发现生命活动的自由,由衷获得难以言说而又非常珍贵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求知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认识与求知(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关于天人关系、心物关系、形神关系方面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求知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习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试对这些观点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