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在我的著作《自然科学之解释学的现象学观念》中,我解释了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我认为自然科学生来就属于解释学事业,以及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科学家在其作为科学家的工作中对“那是什么”给我们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我还阐明了,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这些解释(就其的确对“那是什么”作出的断定而言)是真的;不过,对这一点的理解总要假定或预先断定:这些科学家一定有能力去做他们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个理由,对于“那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断言无法把完整、详尽和确定的事实全部揭示出来。在对这种基本观点的详细阐述中,我曾努力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欧洲大陆思想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最为怪癖的现象,就是对自然科学缺乏研究。的确,科学文献似乎否认哲学有超乎生活经验的立足点,并力求以这种方式采取一种客观陈述的姿态。分析的科学哲学采取了这种表面上有价值的姿态,并且以文化和历史要素相结合为代价而得以发展。分析的科学哲学家们把他们的工作看作是使自然科学的方法形式化,他们的兴趣不是专注于文化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因素能够成为决定因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其他领域。然而,科学的知识也像一切知识一样,涉及对某人揭示(诉说)某事。科学探讨意义,这些意义就是体现在语…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把传统注重文本理解的解释学改造为注重现实实践与理性批判的解释学,即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它本质上是一种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在哈贝马斯看来,伽达默尔强调前见、权威、传统、教化的合理性,导致其缺乏彻底的意识形态反省与批判精神。批判解释学也是深度解释学,即心理反思分析的解释学,它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榜样,注重挖掘潜藏在各种扭曲交往、虚假交往、神经病症等的意识形态压抑与控制。最后批判解释学也是一种政治解释学或社会解释学,它珍视平等交往、自由解放等价值理念。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产生了双重历史效应,它实现了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解释学转向。  相似文献   

4.
肖永明 《法音》2009,(8):52-56
《法音》刊行三百期了!三百期《法音》蔚为一道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作为“法”的“声音”,理所应当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而这种超越意义要让人们能够理解,也就理所应当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就应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式的注释,而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第2卷第8页)中陈述了人类语言两个不同的任务:它“说明”和“指出某物”。因此,解释学(Hermeneutik)就是说明的学说,理解的学说。解释学常常被说成解释的学说(也被称之为解释的艺术)。解释学是作为解释的总理论来用的。解释学常常同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同时使解释学历史性的概念有意识地同天主教的传统概念对立起来。在基督教教义里,被强调的是解释学的注解作用。 1625年,J.克劳伯吉尤斯(Johannes Clau-  相似文献   

6.
游戏与对话─解释学哲学的原型季桂保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一般指的是消遣行为或娱乐活动,游戏是游戏者的主观行为或意向活动。而解释学所指的“游戏”则具有不同的含义。伽达默尔明确地把“游戏”确定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在真正的游戏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游戏活动者的意志和愿望,而是游戏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如此,解释学关于游戏的思考就从游戏的主观反思转变为对游戏本身的存在方式的思考。游戏现象学所揭示的是艺术真理,它所展示的游戏已超出了艺术经验的范围,因而普遍适用于解释学哲学所涉及的全部真理领域,游戏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职能,以致于缺乏这种因素的文化是不可想像的。游戏作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成为包括历史经验和哲学经验在内的解释学理解的原型。游戏同时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解释学所探讨的理解根本而言就是一种作为交往活动的游戏,这种理解活动和交往活动本质上也就是人类的“对话”活动。同游戏一样,在真实的对话流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对话者自我控制的个体意志,而是对话所指向的“共同论题”,这种“共同论题”最终促成了对话双方的相互交流。对话的“共戏”“共在”和“对谈”的结构要求对话者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对方所言。由此,从伽达  相似文献   

7.
8.
有一次,上级有关部门向我们厂提出了一个改变生产流水作业线的计划。这涉及到我们厂的厂房、设备和劳动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厂里一次干部会议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实现这个计划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主张坚决执行;第二种意见认为这个计划有贪大求洋的思想,不符合我们厂的实际情况,主张坚决抵制;第三种意见认为既然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不管对不对,照办就是了。于是提第二种意见的说提第三种意见的是“奴隶主义”,提第三种意见的说提第二种意见的“组织观念不强”,讨论逐渐转移到他们的互相指责上去了。  相似文献   

9.
库恩和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区别的争论金吾伦编者按:“科学追求真、伦理学追求善、艺术追求美”,科学史之父萨顿的这一见解几乎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判断;而社会科学是关于价值的判断,因此两者之间有一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随着解释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这条鸿沟是不存在的,在科学理论的评价过程中,除了真理标准外,还存在价值标准,自然科学中同样存在语义、语境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重新讨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究竟何在?现发表“库恩和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区别的争论”一文,以期引起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其间的区别是哲学界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久前,在台北举行的“传统中国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的学术研讨会上,就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可见这个问题已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国际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很重视。库恩与泰勒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之区别所展开的一场争论,便为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个新视角。一般人的心目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是对事实的认识,后者是对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们对非洲诸语言怀有一种出自职业角度的兴趣,所以丝毫没有必要掩饰存在于我们希望中的利己主义动机:即希望这些语言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继续保存下去。就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而言,一种非洲语言(不管是哪一种)消亡了,便意味着一种以观察为依据的重要资源遭到了决定性的和无可挽回的损失,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是如此,对人类的文化史研究也是如此。然而在大学范围之外,对非洲语言的消亡感到某种忧虑的人实在是凤毛磷角。相反,在非洲,许多人十分重视保持他们的(民族)认同和他们的文化遗产,而其中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11.
哲学要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划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改变自己的形式。可是,过去人们总认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只须关心社会生活的发展就够了。这是不对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从其他社会科学,也要从自然科学那里汲取养分,丰富和发展自己。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历史唯物主义怎样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汲取养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客:得知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以“准长者”身份向你提一个忠告:世界上不能没有神。你以口头的、文字的形式宣传无神论,得罪了神(上帝),那还了得!  相似文献   

13.
冯建华 《学海》2004,(5):175-178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 ,既要作认识论研究 ,又要作解释学研究。在解释学视野里 ,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量和质 :“量”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范围 ,“质”是指此范围内的文本是绝对具有、还是相对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著作、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不能绝对地、确定无疑地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解释学的问题果真是根据一些局部性科学,特别如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历史学提出过,那么是德国浪漫主义首先意识到,用狄尔泰的术语,理解与诠释不仅在用文字限定的一生经历的各种证明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在词汇派生中也可观察到,如理解一词正是如此。因为理解也有对某事表现出  相似文献   

15.
解释学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采用的解释学的暂行定义如下:解释学是关于与“本文力(text)的解释相关联的理解程序的理论。我的主导思想是有关作为“本文”的话语(discourse)的形成的问题,在整个第二讲中我将详论“本文”的诸范畴。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设法解决在第一讲中提出的中心难题——在说明和理解之间的那种在我看来是破坏性的分裂。设法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寻求某种互补性的联系(而具有语义学根源的解释学一直倾向于使二者分离),将通过本文概念在认识论上表明解释学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传记数据──一种心理测量方法宋官东(辽宁青年干部学院)1引言1894年Peters在一次学术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个人生活史的标准化问题.指出可以根据求职者对一套共同的关于先前行为和经验问题的回答来选拔人寿保险代理商。自此,许多学者相继研究并...  相似文献   

17.
去年,石国强在《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对“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之后,《山东师大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是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年代界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有无自然科学基础?如有,是否包括三大发现在内。这一讨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争论是紧密联系的,开展这一讨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指出,布鲁尔选择性地忽略了许多相关的哲学文献,把少数人的观点等同于哲学家的主流观点,其对所谓哲学家观点的批评实际上是在与稻草人作斗争。作者认为,科学知识并非都具有因果性,即使有也未必普遍具有社会学特性;而强纲领中的公正性和反身性论题都是因果性论题的必然结果,它们也是多余的。他把对称性论题细分为认识论对称、合理性对称和实用对称,并指出了它们的问题。他论证说科学理论和理论的选择未必都具有社会性,强纲领也没有被证明比其他解释科学的理论更科学,如果对称性论题难以成立,强纲领就不能称作“强”纲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某种先入为主的基础。现象学的被给予性是超越传统基础主义的,它同时也是对怀疑主义的超越,它的怀疑是笛卡尔似的。伽达默尔似乎不满于利科过于执着于怀疑的解释学与信心解释学的对峙和差别,而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即置怀疑的解释学于信心解释学之中,虽然他在本文中并没有明确使用"信心解释学"这个词。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从怀疑到信心,是通过辩证法来实现的,而他眼里的辩证法被解释学化了,并与现象学对接,它涵盖对话、解释学的应用、实践智慧和视域融合等因素,伽达默尔突出从中引发出来的"分享"概念,强调理解作为一种参与是"分享",而不是独占,它不是获取部分,而是获取整体,人类的文明、文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自然科学究竟属于什么的问题中,讨论了自然科学是否属于社会意识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它们反映的是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的不同方面。自然科学反映着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反映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