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霞 《思维与智慧》2009,(10):14-15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美丽的事物是永远的喜悦。”永久的、坚韧的爱是比玫瑰花还要美丽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反穿袜子     
唐朝有个诗人叫王梵志。他写过一首诗,意思是说我反穿着袜子,人们都说我穿错了。其实袜子的里面做得粗糙不平整,贴在脚上很不舒服;而外面却做得光滑平整,不过它是给人看的。我宁可让别人的眼睛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穿着不舒服,所以尽管“人皆道是错”,我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记》系公元5世纪中国诗人陶潜(365~427)之作,是中国文学中描绘理想完美境界的最著名的作品。中国人的想象对它如此神驰心往,以至于桃花源的名字几乎已成为理想国本身的代名词。这篇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序和一首诗。二者均讲述了桃花源被发现和消失的故事。不过,或许是由于那篇散文具有更加实实在在的感染力吧,当中国人想到理想国时,更会马上想起它。  相似文献   

4.
插曲是阿提卡旧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剧诗人借歌队之口直抒胸臆的地方,也是观众和读者理解诗人政见和意图的场所。本文试图疏解《阿卡奈人》的插曲正文,以此探寻插曲对喜剧诗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看似安闲的时刻,我们不妨也就安闲一把来消遣时间,想到当年读《千家诗》里朱熹的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人写的是他当时的一种心境,在这禁足闭户的非常时期,我们不妨干脆放下一些东西,让自己真正地、安安静静地,思考一下,反省一下,就像佛教所说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相似文献   

6.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不仅继承了《左传》优良的叙事传统,开启了后代以人物为中心,“以类相从”的写人文学的不二法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这一叙事写人的创作传统。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叙事结构方面对《水浒传》中为英雄立传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汤士文 《天风》2021,(1):28-29
《路得记》是一篇脍炙人口、温馨动人的短篇故事,是希伯来文学中的珍珠.施莱德声称:"世上没有别的诗人写过一篇比这更美丽的短篇故事."《路得记》讲述了信仰女英雄路得的故事,属于叙事文体,故可采用叙事释经的方法对本篇加以解读.所谓叙事释经就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释经方法,以经文作为故事来解经,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场景、情节和修辞...  相似文献   

8.
庞德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诗人中的诗人"的称号,他花了50多年时间创作的《诗章》堪称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一座丰碑。特别是其中的《比萨诗章》部分,因融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尤其是大量引用儒家四书经典,颇受中国读者青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文本详尽阐述庞德与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这对正确评价庞德其人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引言追求和谐完美,不只是现代人的理想,古人也同此心;不只是中国人的愿望,外国人也同此愿。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作有《理想国》,16世纪英国莫尔著《乌托邦》,18世纪英国欧文发起合作社运动,还有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和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人们总是在憧憬一个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清诗铎》呈现了禁屠、打旱骨、暴巫、焚巫、鞭石以及求龙降雨法术,特别是以舞龙为中心的多种法术的杂揉,成为各地的主要祈雨术。诗人对祈雨法术的仪式及效果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1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绝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是饮誉诗坛的脍炙人口之作。有趣的是,它还曾被人巧妙借用,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三则有趣的佳话。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读过台湾著名散文家琦君写的《桂花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对桂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3,(10):36-37
《诗篇》第15篇,是诗人大卫所写的训诲诗,他以自问自答的写作方式,将上帝子民在圣殿崇拜中应有的态度及日常生活中应有的追求勾勒出来。开头,诗人提出问题——"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接着,诗人给出答案——"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最后,诗人预告结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诗人提到的这些品格,大多也会出现于别的章节,  相似文献   

15.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表达出其内心浓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特色.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有它独特的魅力,不仅保持了古典传统练习曲的精髓,还发展了练习曲的技术难度,并在发展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细腻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思念.《离别》练习曲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品,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从埃及、中东、伊拉克到尼泊尔等地,经历半年,写出了《千年一叹》。这些文明如今大多已不可收拾,而中华文明跌跌撞撞一路走下来了,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有位诗人这样说:“母爱是大海,父爱是山脉。”可我一直认为:父爱是盏明灯。因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父爱会经常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路上     
远方的朋友A君,寄来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其他什么也没有说,只写了道劲的几个字: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楚简《周易》有限的卦爻辞资料,配合既有的《易》学文献,分别推论经文和传文中《彖》、《象》二传的写定过程。其形成为今本固定的面貌,可能是经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易》家之手所修订改造完成。而就于今所见文本而言,楚简本年代最早,又可据以参证检讨经文的解读,以至判定其前出土帛本文字的是非得失。全文析分为四项,各举出若干例证以为说明。透过这些例证,不只可以更清楚了解今本《周易》形成过程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秦典籍编制的性质和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老师     
李进 《思维与智慧》2006,(10):M0003-M0003
我与《思维与智慧》结识时间不长,可如今她却成为我与女儿期期必读的案头书。记得今年2月的一天,我在路上遇见女儿的语文教师,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说,这孩子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阅读理解也不错,可就是作文写得太幼稚了,都初二的学生了,理解问题还处在小学生阶段,天真烂漫,写出来的东西立意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