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恬静等;另一种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绪,如焦急、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我们把后者叫作负性情绪。愉快情绪是美容的“化妆品”、“保鲜激素”,而负性情绪则容易使人早衰,损害容颜。现实生活中,因负性情绪影响健康、肤色和容颜的例子不胜枚举。张晓本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下岗。家中母亲年迈,父亲偏瘫,妻子又是无业人员。下岗的恐惧以及家庭经济重负,使其原本红润的肌肤黯然失色,皮肤枯黄,面部色素沉着。时仅半年,容颜已判若两人。陈强脾气暴躁,…  相似文献   

2.
寻找快乐     
渴望生存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和权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状况、观念意识的不同,以及面临着生存的竞争或下岗的可能,使不少人遇到种种忧虑和烦恼。英国大思想家伯特兰·罗素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理学》表述的是一种形上学的思想体系。冯友兰认为,他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理学讲的。这表明《新理学》中的形上学系统既与宋明理学有着思想渊源的关系,又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思想上的渊源关系表现在冯友兰反复强调“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地,反思底,思想”,“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这种觉解,是人有最高底境界所必需底”,“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冯友兰对哲学…  相似文献   

4.
“向钱看”和“一切向钱看”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向钱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一切领域、一切情况下都以“钱”为目标,但它同样也没有把它限制在某一领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向钱看”,在本质上只能是“一切向钱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使  相似文献   

5.
提起火药桶,总会让人联想到战争;提起避风港,人们的脸上便会露出温馨的微笑。谁会想到,有时温馨的避风港里,也会埋藏着一只火药桶呢?我有一朋友,叫老王,今年四十五了。厂里效益不好,他被宣布下岗了。王嫂便对他说:“下岗就下岗吧,家还有我哩。”王嫂开了家饮食店,生意还不错。老王便笑  相似文献   

6.
老公练摊记     
老公下岗了。年届30的人,再想找个“铁饭碗”是难上加难。老公原是一家国企的材料保管员,再往前干过销售,除此以外,别无所长。下岗后,他托了朋友的姐姐,找了份临时工作,在一家农药厂的便民门市部卖农药,刚干3个月,却又生了一场病,把工作给丢了。此后,老公便一直百无聊赖地在家闲呆着,整天过着无所事事又无经济收入的生活。这样过了没多久,老公便沉不住气了。那天我下班回来,他说他要把家中的旧书旧报旧杂志整理一下摆个卖旧书刊的地摊。我望着他那落寞的神情,瞬间意识到“下岗”对而立之年的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每天“抛头露面”摆地摊,又多…  相似文献   

7.
试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新经济公平与效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 ,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主张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的倾向。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立足于经济 ,但又超越经济 ,它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了起来。遵循科学发展观 ,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就会日益协调与相容。这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有利于消解人与人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促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说:在历史上,人道主义既与唯物主义哲学有联系,也与某些唯心主义流派有联系。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人道主义哲学恰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同在经济、社会和精神上使人解放出来的斗争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它把资产阶级关于人道主义的神话和现实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立起来。对于人来说,人是最高的价值。这是马克思所宣布的一条伟大的人道主义原则。为了使所有的人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这个原则作为准绳,就必须从社会上清除一切贬低人、侮辱人的尊严的事物,清除一切使人的生活失去价值的事物,也就是必须消灭人对人的剥削、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统治、等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性质,最充分、最全面地表现在它与共产主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它不是口头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实际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现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它体现出人类的最光明的、最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其中包括资产阶级的优秀革命家们在过去所提出的理想。这篇文章原有四节,这里译出的是第一、三节,第二节“决定论和自由”和第四节“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资本主义现实”未译。  相似文献   

9.
从心里流出的歌总是美丽的,用心来吟唱的歌总是迷人的:它能使人热血沸腾,它能使人潸然泪下,它能使人悠然神往,它能使人永志不忘。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姑娘曾问他“你真的爱我?”“真的。”“愿意为我牺牲一切吗?”“愿意。”“那么,请把你妈妈的心挖来。”小伙子听了果然“紧跟照办”,把妈妈杀了,他捧起那颗心直奔姑娘,突然,急切的小伙子跌倒了,也就在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 自身利益 选自托马斯·霍布士的《利维坦》和《哲学原理》。 问题: 1.概括霍布士的心理学理论。它对他的“善”、“恶”定义有什么影响?一般地说,它对他的道德哲学有什么影响? 2.根据霍布士的意见,人的“自然状态”是什么?它使他产生了什么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1.
赏心与悦目     
赏心与悦目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因为“悦目”仅仅是使人“看”了舒服,而“赏心”则是使人为之“心”动。它感动的是灵魂! 这道理正如古代的一个故事。古时有个女子,博览群书,颇有诗才,只国家境贫寒,父母把她许给了一个卖盐的富商,新婚后,她发现丈夫过于平庸不求上进,曾写诗叹曰:“淡红衫子淡红裙,淡扭娥眉淡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为了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市场就必然要通过广告等现代营销术去激发人们的消费,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若人们对这些营销术不假思索地回应甚至被牵制,就必然会投入到为消费而消费的活动中,从而丧失人的主体性。消费是人的消费,人的现实消费行为应将“以人为本”作为价值依据,使消费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在广告的“循循善诱”下,我们应当科学、文明、健康地消费,使人之为人的规定性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走出困境     
“我下岗了,我好痛苦,我真没用……”这是下岗女工刘英在下岗之初的日子里见人都哀怨的话。她越是这样说,就越感到沮丧和无能。一天,她又是苦恼地唠叨着,她的丈夫冲她嚷了起来:“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你就不好好想想你还有没有行的地方。你织毛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才型”社会:它需要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人,它需要能言善辩的人,它需要博学多知的人。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单纯靠掌握课堂上的那一点点知识,是非常肤浅的。课外阅读,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认识兴趣……总之,它能使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势在必行。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全文共有三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中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给古典的政治经济学”指定这么一个“对象”,“即‘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的联系’。他所打算分析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的人和人的关系,就其‘真实的和亲切的’内容来看的商品关系”。但是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基本人类关系的这个真实内容,是纯粹的否定性”。这样,马克思就“从这种激进的批判里产生出来的计划,共本身也是激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消灭任何的资本主义关系,而且还消灭任何的商品关系、任何的生产或消费的特权和除了直接消费的财富之外的任何财产所有制”。在第二部分《经济人的两个成分》中,作者说:“这个激进的计划只掌握到经济现实的社会一面,‘类的’一面。它不知道经济现实还有个人的、个别的一面”。“个人关系直截了当地被社会关系所吞没”。接着,作者论证说:“经济过程”是“个人的”。“集体是中介者”。“集体主义”“不知道经济人有其个人成分”,而犯了“严重的错误”。同时,他还污蔑说:“集体主义不怕把由资本主义开始的集中工作推进到它的完成。它把劳动的自主权破坏得更彻底。它把资本主义使之从地下出现的庞大的金字塔一直提高到极限。在这种集权的和全面的计划化里,劳动者的自由比在资本主义的不完善的计划化里只有更小的地位”。又说:“更严重的是,集体主义不怕把消费者本身也吸收到一个分配制度里面去,使消费者受一个严格的计划化的支配”。在这一段最后,作者叫嚷说:要注意“工业财富和商业财富的‘你的’和‘我的’这个范畴的人类价值”。为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面,必须有一个关心个人经济权力的组织,以便有效地平衡这个国家的无处不在的权力”。在第三部分《马克思著作里提到的人》中,作者说:“在马克思的价值论和资本论里”缺少“一门超验性的哲学”。因为“如果人们没有一个超验的历史观,那就不可能不自相矛盾而断定人对生产的第一性”。“马克思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没有认识人的真实座标”。他说:“‘人无限地超过人’。这就是人的神秘之所在。人只能把目光放到本身范围之外才能认明自己。当你把人归结为他本人时,你是把人阉割了。当你把人当作一个‘绝对者’时,你是使人降格了。唯有向着一个超验性开放的人道主义,唯有在这种人道主义启发之下的一门政治经济学,才能消灭金钱的唯物主义而确认出人来”。最后,作者妄想:马克思主义在“改变社会结构”之后,“也许会打算让自身去屈从精神力量,用人的名义向这种结构本身的改造提出一些正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是一个严重不平等、彻底身份化的社会。它实行严格的政治与经济分化,崇尚特权,“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泾渭分明,政治权力被全面垄断,经济机会也被专制统治所牢牢控制,社会严重的利益分化与政治不平等,使古代中国阶级矛盾突出,社会时常笼罩着一种不满、对...  相似文献   

17.
三、敬畏 敬畏是一种宗教美德,《古兰经》用它来确定人与人、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敬畏”一词及其派生词大都出现在《古兰经》中有关道德和社会主张的经文中。所谓“敬畏”就是要人类谨防那些使真主恼怒和损人害己的行为。因为“敬畏”一词本意为保护自己。人之所以保护自己,是因有可惧怕的东西存在。安拉是最值得惧怕的,所以因安拉而保护自己是特别重要的。既然惧怕,就  相似文献   

18.
在《孔雀东南飞》中,表示“说”的词语就有“白、启、告、谓、说、云、语、言、言谈、举言、交语”等。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呢? 它能使人看出说话人的身份,说话时的情态,同时还避免了用词单调重复的缺点。一、用“白、启、告等”,是表示下对上说话,都有“禀告、禀白”的意思。 (一)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是  相似文献   

19.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20.
高芳英 《学海》2003,(1):173-175
美国在 1 9世纪最大的“工程”要数西部开发 ,它使原来人烟稀少的西部变成了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几乎把自己的领土从大西洋沿岸向西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广告文化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它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形式 ,介绍了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 ,宣传了西部发财致富的机遇 ,吸引了大批美国人涌向西部地区拓殖。它又积极地向消费者介绍最新的西部产品 ,在美国人心目中树立起“西部象征着美国未来”的信念 ,刺激大批美国人向西部迁移 ,推动了西部经济开发的蓬勃展开。正如美国人所说的那样 :“西部翻天覆地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