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七真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方七位真人,均系王重阳嫡传弟子。因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被尊为真人,并得列元世祖的诏封。他们是: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创全真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原名玉、字伯玉。山东宁海人。创全真南无派。著有《水云集》等。  相似文献   

2.
丘处机     
(1148—1227) 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创人。或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  相似文献   

3.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郭武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村人。生于金皇统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系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高徒,“全真七子”之一,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后执掌全真教,为全真教龙门派...  相似文献   

4.
崂山之行,山居六日,得暇访问了邱长春真人在崂山留下的遗迹。经过实地考察和书本资料参看比较,访得邱真人摩崖石刻诗四十首、词一首、圣旨刻石两方,其由来一一考之于下。据《元史》与《甘水仙源录》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至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县),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师从王重阳,学习道法,后为“七真”。《太清宫志》说:“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崑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改‘牢山’为‘鳌山’。(见《崂山餐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18-22日,我所李刚、唐大潮、钦伟刚、丁培仁、张钦、郭武等六位教授及博士生赵芃、张明学赴山东文登参加了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烟台师范学院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六位教授的论文题目为:《全真道的生命哲学》(李刚)、《试析闵一得“真一”、“真元”论及其三教观》(唐大潮)、《俞琰<参同契>注解所见全真教文献》(钦伟刚)、《全真道散论》(丁培仁)、《论王常月的修炼思想》(张钦)、《全真七子“入门”次序略考》(郭武)。赵芃、张…  相似文献   

6.
正"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此诗,是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王重阳,赠给丘处机的一首诗。王重阳有七位著名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即全真七子。他们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这七位王重阳嫡传弟子中,丘处机却是格外特殊的一位。19岁始拜王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8.
重阳祖师,道教全真道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创立全真道后,重阳祖师改名喆(zhe音哲),字知明,号重阳子,全真道徒尊称为“重阳祖师”,世称“王重阳”,咸阳大魏村(今属陕西)人,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生。祖师自幼聪慧异常,及长体貌魁伟,有湖海之相,弱冠修进士业。伪齐阜昌(1130—1137)时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间应武举,中甲科。关于重阳祖师是否有“应武举”之事,姚从吾《金元全真教》考证曰“《金史》卷四《熙宗本纪》,天眷共有三年(1138——1140),只有天眷元年举行一次文官考试,‘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其制则见于泰和(章宗年号元年为1201年),试有上中下三等,是天眷间根本没有考试过武举,王喆自然不能‘捐文场,应武举’,改易名字了。”笔者以为此说更可信。  相似文献   

9.
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  相似文献   

10.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11.
正离开道德,信仰无法落实。离开信仰,道德无所寄托。金元全真词于上世纪90年代被纳入到词学研究体系中。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界对全真词的体制、风格、手法都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尽管文学内部的构建逐渐成型,但当前全真词的研究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因为,全真词并非是一个纯文学文本的集合,王重阳、马钰等全真祖师更多地是用之劝世修道,故其书写内容多是关于全真道的教义、劝人向善的说教  相似文献   

12.
编号俄A20V的黑水城出土的全真教佚词,杂汇了释、道、禅三家经义的内容;本卷所存的内容,不少是释、道、儒家经义的糅合;佚词的语言词汇高度因袭、逼似重阳及七子的作品;词中还有一些可以联系全真七子的线索;同卷的《亡牛偈》,也是十一首佚词为全真七子作品的有利旁证。故而,它们既非西夏人的作品,亦非宋人的作品,更非13世纪中期元人的作品,它们是秦渡镇分手之后,马钰较为早期的作品。词作对于全真教在西夏、马钰、金元词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  相似文献   

14.
天水玉泉观是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道观,由元代丘祖高徒梁志通于1276年创建,主轴线上的神灵信仰基本与宋德方及其门人构建的"三清、四帝、二后、五祖、七真"这一核心信仰体系一致,副轴线上还有药王洞、王母洞等民俗信仰神灵以及李杜祠、托公祠等官方神道设教的祠庙,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俗性和三教合一的特点。而玉泉观被誉为国宝级的碑文就是元代所立的《崇道诏书碑》,特别是在其四面碑文中的《全真列祖赋》中宋德方为了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而极力强调全真道的道教正统地位,第一次将东华帝君王玄甫列入全真祖师谱系并断言全真祖师传承始自东华帝君,还构建了一个严密庞大层次分明而异于后世的全真道早期传承谱系。与此同时,天水境内茅峪河畔元中统三年(1262)创建的朝元观实为全真道向西传播进入甘肃创立的第一观。研究玉泉观宫观传承、神灵谱系和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崇道诏书碑》,对于研究全真道早期历史及其向西传播进程,对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和"一带一路"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全真教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使用碑刻、方志等新出资料以及《道藏》《藏外道书》等教内资料和保存于各地各级档案中的档案资料,而较少涉及到文学资料。事实上,明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王重阳度化全真七子为主题的小说、宝卷和善书等,如《七真因果传》《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天仙宝传》《七真宝卷》《金莲仙史》和《重阳七真演义传》等6种不下于40个版本的文学作品。作为现存于上海市图书馆的惟一一个版本,《重阳七真演义传》一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以神话的方式讲述了王重阳度化七子之事,其中不乏情节错乱、时空颠倒等谬误之处,另一方面又坚定地排除了其他仙传对于七真事迹的抹黑,如妓院修真、房中采战等事。总之,《重阳七真演义传》表明了以养真子为代表的一批全真居士在清末民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全真教的形象重塑和身份护持所做出的努力,而此书曲折的刊刻历史,也体现了全真教与民间宗教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后2卷为全真道的宫  相似文献   

17.
清宣宗宁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公元1 843年 ) ,北京白云观住持孟豁一在大学士完颜崇实指导下刊行了《白云仙表》一书 ,内容主要是全真道五祖、七真、十八宗师① 传记 ,卷首载有完颜崇实所亲笔撰书的《序》言 ② ,记述此书编撰、镌刊过程。考 ,此书刊行至今已百五十多年 ,原刻板旧时存白云观内 ,“文革”中已被毁 ,观内幸存之旧本 ,亦已纸页憔悴 ,不堪翻阅。余曾慎为读之 ,觉得完颜崇实所撰序文 ,反映出当时朝廷达官显贵对白云观的殷切护持 ;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时观主张合智缺乏全真史识的贬意。颇有启人思索之处。故钩稽前人事迹 ,并…  相似文献   

18.
逸山 《中国道教》1990,(2):48-49
重阳万寿宫位于陕西省户县西祖庵镇北的蒋村,是道教全真派王重阳的故居,也是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据《甘水仙源录》、《七真年谱》和《金莲正宗》所记,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陕西咸阳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弱冠修进士业,后应武举,两皆无成,又逢宋亡和家遭劫难,慨然入道。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于甘河镇遇仙人,授以修道真诀,遂改名为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所遇者据传为吕纯阳。正隆五年(1160年)又遇仙人于醴泉,授其秘语五篇。  相似文献   

19.
<正>全真道重视肉体生命的道德意蕴,将道德实践与全真修炼结合起来,力图在修炼中践行道德,在道德实践中进行修炼。全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的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的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  相似文献   

20.
现在羁留于大洋彼岸的吴亚魁君的大作《江南全真道教》(中华书局,2006)揭示江南地区的全真道教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其中所包纳的和北方全真道所迥别的地域特色。在笔者看来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