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潘玉进  曹立人 《应用心理学》2009,15(4):374-378,384
运用社交认知绘图(SCM)、班级戏剧量表与同伴提名等方法调查了处于同伴团体形成关键期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294人,以考察同伴团体诸变量对个体学业成就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拒绝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伴团体在小学四、五年级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其密度和中心势均随年级升高而提高;(2)性别、学业成就和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团体形成的主要因素;(3)个体学业成就对同伴接纳与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拒绝与退缩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4)团体密度和团体学业成就在同伴接纳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团体中心势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团体学业成就对亲社会行为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雯婧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13,36(3):627-631
本研究对杭州市2519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学业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学习成绩预测中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相比父母和教师的支持,对于初二学生来讲,同伴支持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2)学业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与学习成绩间起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与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群体,学业自我概念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于女生群体,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河南和云南抽取4988名高中生实施问卷调查,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学业、个性社会性和生涯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和生涯方面,女生发展好于男生,重点学校学生发展好于普通学校学生;个性社会性方面,重点学校学生发展高于普通学校学生,高二、高三学生发展显著高于高一学生;(2)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发展。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业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对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发展影响最大,对生涯发展影响最小;(3)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三方面发展的影响均显著大于父母自主支持;(4)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学业和生涯发展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51名六年级小学生及其所属班级的21名班主任为被试,考察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控制知觉对教师差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作用及其学生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积极行为,男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消极行为;(2)在控制了学生性别与学校地区以后,学生学业成绩仍能有效预测教师差别行为中的机会特权、情感支持和指导控制等行为,教师控制知觉能够有效预测机会特权、指导控制、情感支持和负性反馈等行为;(3)教师控制知觉在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差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4)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模型存在学生性别差异,男生群体为完全中介作用,女生群体为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倾向,对于个体发展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学校情境中探索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以郑州市两个区县的258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从班级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个体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显著预测其学业成就;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分别通过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通过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对班级公正的感知,进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多重中介路径发挥作用。个体对班级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是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维度,初中三年级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而在冲突性维度则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在冲突性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师生关系可以归为3种类型: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喜欢和回避对学业行为、退缩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金华市和杭州市两所市区普通小学, 选取366名3~6年级儿童为被试, 采用同伴互评、同伴提名法和班级戏剧问卷, 考察了社会行为在小学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 亲社会行为、退缩行为在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而攻击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同伴信任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都显著高于男生, 使得女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男女生的同伴信任对退缩行为的预测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但是男生的退缩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女生, 使得男生退缩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尽管朋友是影响青少年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朋友之间双向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和自我报告问卷收集了8年级青少年在两个学期末的数据,获得在一个学期中稳定的同性别朋友对216对;使用主客体互倚性模型,探究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以及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相互影响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青少年朋友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相似性既源于选择效应,也源于影响效应;(2)掌握目标取向不仅在个体自身当前和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而且朋友一方的学业成就还能通过自身或对方的掌握目标取向影响对方或自己后续的学业成就,男生的中介路径多于女生;(3)对于男生而言,表现-接近目标取向在个体当下学业成就和自己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但对朋友后续的学业成就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对友谊关系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情境之一,并突显了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相互影响中的关键作用和性别差异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54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女生社会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农村学生社会创造力适宜性水平高于城市学生。(2)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创造力的关系上,交换意见、收回爱能够解释适宜性,自主选择能够解释独创性;(3)父母自主支持正向预测子女的社会创造力(γ=0.27),心理控制则负向预测子女的社会创造力(γ=-0.29);自主支持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12),心理控制则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7。  相似文献   

11.
张真 《心理科学》2012,35(4):926-931
采用儿童移情和亲社会反应量表,由母亲(n=86)和老师(n=8)分别对86名3-5岁儿童进行评价,并记录实验情境中儿童的亲社会反应,考察母评和师评间的一致性,以及两种评价对儿童亲社会反应的预测性。结果发现:(1)母评得分高于师评,两种评价只在男孩中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2)只有师评能预测男孩的亲社会反应,两种评价对女孩的亲社会反应都有预测作用。结果提示评价者间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评价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关注点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学业被家庭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构成了青少年学生时代的主要旋律。学业成绩不仅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也会被社会性发展所影响。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通过同伴提名和标准化考试对1283名初中生(Mage=13.43岁,SD=0.65岁,47.7%为女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学业成绩和社会性发展(受欢迎程度、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T1~T2时间段,学业成绩显著正向预测受欢迎程度;(2)T1~T3时间段,男生学业成绩均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攻击行为,但这一关系对于女生而言仅在T1~T2时间段显著,并且在该时间段男生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3)T1~T2时间段,受欢迎程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但预测强度弱于同时期学业成绩对于受欢迎程度的预测。本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业成绩、攻击行为与受欢迎程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一作用随着性别以及时间的变化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郭伯良  王燕  张雷 《心理学报》2005,37(2):233-239
运用同伴提名和问卷法,对82个城市初中班级的465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探讨了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和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受和学业成就,儿童的攻击、退缩行为对学业成就和同伴接受有明显的负向预测效果;在班级环境变量方面,老师支持可以减弱退缩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老师训诫不仅可以减弱攻击行为与同伴接受间的负向关联,并且对退缩行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负向联系也具有削弱效果;同学关系这一变量的班级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明显地增强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而班级秩序纪律对攻击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关联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4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同伴拒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业成绩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优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高,学习中等儿童居中,学习困难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低。(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纳、负向预测其同伴拒斥;但学业成绩只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同伴接纳,而对同伴拒斥无显著的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对男、女生的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大于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Among 9th-grade students (248 girls, 255 boys) from a large multiethnic school, the authors examined 2 aspects of anticipated situational engagement in relation to 3 types of hypothetical teacher behavior: authoritarian, authoritative, permissive.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students’ personal (trait-like) engagement and gender. Multilevel analyses showed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type. Anticipated situational engagement was generally highest with the authoritative teacher and lowest with the authoritarian teacher. However, students’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gender qualified these effects. The effects of the authoritative and authoritarian teachers versus the permissive teachers on anticipated situational engagement were more positive (or less negative) for students with high versus low personal engagement. Also,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authoritative and permissive teachers versus the authoritarian teacher were stronger for female students than for male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at anticipated situational engagement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examining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contextual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科学》2013,36(4):904-909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减少,而在低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