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使用修订的学习氛围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61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也可以形成中介链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学能力实体观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消极学业情绪量表(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量表,对10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数学能力实体观、学业自我效能感、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在数学能力实体观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这表明,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实体观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也可分别经由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46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母学业卷入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IGD;(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IGD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父母学业卷入对中介路径"感知校园氛围→学业自我效能感→IGD"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相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低的初中生而言,这一间接效应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高的初中生更强。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或调整父母学业卷入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IGD。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论的溢出假说,以376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父母婚姻冲突问卷、学业倦怠问卷和父母共同教养问卷,探讨父母婚姻冲突、父母共同教养对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冲突中的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因子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婚姻冲突与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呈显著正相关,婚姻冲突较高的父母在共同教养中表现出更多不支持的教养行为;(2)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作为单独变量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2所初中(初一和初二)和2所高中(高一和高二)共562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教育规划,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未来教育、职业规划之间均起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3)纳入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后,父母自主支持对未来职业规划具有显著的负向残余效应,但对未来教育规划的残余效应不显著,这表明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可能存在坏的一面。因此,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是影响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调查2038名中小学生,考察不同方面的家长投入(学业社会化、基于家庭的投入、基于学校的投入)与子女成就目标的关系,以及教养风格(自主支持/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学业社会化正向预测三种成就目标,基于家庭的投入正向预测成绩回避目标,基于学校的投入正向预测掌握目标;自主支持的教养风格增强了家长投入与掌握目标的关系,控制的教养风格增强了家长投入与成绩目标的关系;结果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1222名青少年进行六个月的追踪测查,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前、后测父母自主支持均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前、后测父母心理控制均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3)前测父母自主支持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前测网络成瘾也可以预测后测父母自主支持。(4)前测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预测后测网络成瘾,但前测网络成瘾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父母心理控制。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因素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交叉滞后设计,以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北京市13所中学1419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测查,探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年间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焦虑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焦虑的关系基本符合互惠效应模型,且相比于父母效应,儿童效应更稳定,表现为:初一的青少年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二的父母心理控制,同时,初二的青少年焦虑也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三的父母心理控制;但只有初二的父母心理控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三的青少年焦虑;(3)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焦虑的互惠效应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父母学业参与和学生消极情绪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对1569名上海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填写学业参与量表、心理控制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消极情绪评估量表。结果:(1)父母学业参与和学生的消极情绪负相关;(2)父母学业参与可通过提高亲子关系质量从而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3)父母心理控制调节父母学业参与和亲子关系质量、父母学业参与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结论:父母积极参与子女学业并减少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将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减少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中介效应。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人际自立量表、青少年校园排斥问卷、消极社会适应问卷对辽宁省3所中学的1209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对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无明显预测作用,心理控制对消极社会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自立和校园排斥在父母控制与消极社会适应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行为控制只能通过人际自立的单独作用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序列中介作用预测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父母心理控制既能直接预测消极社会适应,还能分别通过人际自立和校园排斥的单独作用,以及人际自立与校园排斥的序列中介作用预测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研究最终梳理出一条“父母教养→人格发展→人际反馈→适应结果”的理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选取343名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1)心理控制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且这种影响受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2)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情绪控制影响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抑制控制影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结论:心理控制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受自主支持的调节,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