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沈建国 《学海》2001,(4):24-3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典范.在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中把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为"三个代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揭示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理论创新视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义,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中,提出了衡量政党先进与否的新标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概念、吸收新党员的新标准、衡量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新标准,为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强调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与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态度的辩证关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与目标的统一.《讲话》在理论上的创新必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晓理 《天风》2002,(11):24-25
我作为上海教会的一位年轻的传道人,我感到解放后,中国教会所面对的是与新的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当时,各地绝大多数基督徒都在考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教会如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3.
冯军 《哲学动态》2005,(3):14-15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uislaw Malinowgki)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in-tegrate whole),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它也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神构成的庞大装置(apparatus).[1]这种意义的文化已涵盖一切人类生活,可分析为器物、技术、制度、风俗习惯和信仰与理念五个层面,与文明同义.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作为信仰与理念的文化,指特定社会和群体人们所信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因为它是人类构建文化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4.
《一地鸡毛》揭示了日常琐事中合人震惊的事实——小林作为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一个社会小角色,始终在矛盾、无奈、痛苦中转变着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应对并适应着这个变革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5.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哥白尼革命”一词在许多领域都被用以贴切地说明与康德为哲学带来的转变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转变。在《从外面(中国)思考:远东访谈录》[1]一书中对哲学家兼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进行提问的蒂埃里·马尔谢塞写道,这本书“不啻提出了重新启动‘离中心’这一伟大工作的动议,即定义我们的现代性———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哥白尼颠覆’”。[2]朱利安解释说,“中国和西方的对峙是当代最伟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在连贯关系”,它“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理智之后的先入之见”,因此中…  相似文献   

6.
张宪 《现代哲学》2002,(1):87-95
本文论述了胡塞尔现象学中作为科学奠基的“生活世界”概念,把它放在中国哲学的传统加以观照,试图对其进行一种新的本体诠释,由此拓展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成唯识论>的"俱时因果"观念有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现在前".  相似文献   

8.
何艳玲 《学海》2003,(5):96-104
论文从行政民主的角度探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理想关系模式及其制度化构建过程 ,将我国在改革之前的政府与公众模式概括为管制模式。论文指出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这一模式日益受到挑战。而在新的制度环境下 ,我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模式应该是平衡模式。这一模式的制度化措施包括培育自主的市民社会 ,赋予公众以独立的活动空间 ;促进行政公开 ,建立一个开放负责的政府 ;推进行政法建设 ,抑制行政恣意  相似文献   

9.
刘刚 《天风》2006,(2):24-25
最近国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目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和谐社会”与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如何积极引导广大弟兄姊妹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摆在我们传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何使这样一个系统和谐,关键是人。家庭是社会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用家的理念来理解“和谐社会”的建立。家庭是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但对每位个体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港湾。家庭和睦,可使人身心愉悦,人们在充分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的同时,可以使人精神更加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家庭失去和谐,不仅会给个人带  相似文献   

10.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作为人类提高自身健康素质的技术工具,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寻找遗传性或者难治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和治疗新途径,追求个人和社会整体的良好生存状态,有着巨大的医疗价值,符合"行善"的伦理原则,应该允许限制性的开展.考虑到可能引发的伦理和高技术风险,履行审慎的准入制度.进行规范的伦理管理和严格的法规、行政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articulation”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链结”。该文从词源上考察了“articulation”一词的意义及其历史演变,并对其基本含义和特征做了深入的分析。该文认为,链接是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的核心概念。链接是发生在主体身份之间的,话语性的,偶然性的建构实践活动。但拉克劳、墨菲的链接虽然力图避免近代哲学的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但却仍然避免不了其精致的“唯心”倾向和向上的还原论的嫌疑。我们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合理化角度回顾了当前几种重要的骨折治疗理论体系的发展与演变,认为骨折治疗的最优原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没有绝对最优只有相对合理.只有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维体系,加强医疗逻辑思维能力,用多维思考的方式寻找矛盾的合理平衡点,始终坚守医学伦理道德底线,才能真正做到为每一位骨折患者进行最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高科技医疗技术,如试管受精技术在医疗实践中往往引发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通过对英国一试管受精案例的分析,展示自主性原则与公正原则之间存在的深层张力.在对两个基本范畴作哲学解析的基础上,寻找两个基本原则的契合点,为解决类似的伦理困境提供一奈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林伟 《现代哲学》2006,(1):90-95
印度佛教中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论是对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然而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印度佛教思想,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本文考察印度佛教的三世概念、因果报应论与中国灵魂论和善恶报应思想的融合过程,并试图通过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来说明佛教理论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基督教与佛教为例 ,从人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亡故”与本体论意义上的“死亡”两方面分析了人的“有死”性 ,并指出正因人具有这种有死性 ,才推出了人在宗教中的求“永生”的神圣追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治疗实践提出了以"分析自我"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模型.模型假设心理治疗需要整体地分析自我,包括从需要、能力、感受和交互角色等不同角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对该治疗模型的基于认知任务分析方法的过程性质性研究框架,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与"白马非马"--试论易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相传有三个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周易》为《易》,"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易》的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的基础上以"象"的方式解《易》  相似文献   

19.
放弃治疗与生命质量--对生命质量和"放弃"的求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和“善待生命”传统的冲突将在卫生经济伦理学的建构中得到缓释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伦理学 ,尤其是生命价值理论对“放弃治疗”予以理论支撑 ,而它源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伦理背境和西方各种哲学和伦理学反传统的思潮 ,并指导“放弃治疗”的科学标准的建立和程序法则。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宁夏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五次全国应用伦理学讨论会",于2005年8月21~22日在银川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学者围绕"媒体伦理与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媒体伦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