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抗震救灾伟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持续发展、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是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政治、经济和伦理基础.以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为基本内涵的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公仆精神集中体现的行政伦理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得以弘扬.成为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伦理学学会为努力宣传十三大精神,促进重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1988年5月初开始,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理论与实践》节目里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专题广播讲座。讲座共16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为中心,密切结合实际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政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道德现代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理论阿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转换点与结合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道德能对中国社会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它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当然可以从中国特殊的社会存在中我到答案,然而,作为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自身的逻辑原理中获得本源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秘密,深藏于中国道德特殊的精神取向与原理中。中国道德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中国道德的精髓与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德”“得”相通。“德”“得”相通是中国道德精神的最本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离不开对传统道德的扬弃;而扬弃传统道德的前提,必须冷静地对传统道德进行反思和清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制欲主义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深刻影响,至今还影...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道德主流精神的反思张华一、引言1996年上半年,在太仓召开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会议,胡绳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这些年,法制方面、文化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最欠缺的是没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6.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2007,(1):19-23,33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7.
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志于道,据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必须重视和发展道德的作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我们的道德思想和实践,支撑起我们民族复兴的擎天大厦.  相似文献   

8.
普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7-177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在2001年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制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建设两个文明的今天。如何认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道德原则?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为反对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而提出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列宁于1920年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是,千百年来私有制培植起来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互不信任、人心涣散等恶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障碍。要清除这些障碍,必须进行“移风易俗”的长期斗争,以便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1920年春,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  相似文献   

11.
论宗教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 ,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 ;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 ,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本真形态是“天理”和“良心”,即普遍的、至高无上的实践法则及其在人心中的体现。道德要通过人的理论和实践体现出来,就需要实现道德的学理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道德理论与社会规范两种道德的派生形态。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Refinements in Darwin's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a moral sense create a framework equipped to organize and integrate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 on morality. Morality originated in deferential, cooperative, and altruistic "social instincts," or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 that enabled early humans to maximize their gains from social living and resolve their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adaptive ways. Moral judgments, moral norms, and conscience originated from strategic interactions among members of groups who experienced confluence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Moral argumentation buttressed by moral reasoning is equipped to generate universal and impartial moral standards. Moral beliefs and standards are products of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d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make moral decisions, we must understand how early evolved mechanisms in the old brain and recently evolved mechanisms in the new brain are activated and how they interact. Understanding what a sense of morality is for helps us understand what it is.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和发展,道德隐喻的研究焕发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三个维度考察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实验1的结果显示,红白颜色可能并不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表征。实验2表明,左右位置与道德概念交互作用显著,左边、右边位置分别与不道德概念、道德概念存在一致的隐喻表征。实验3发现,正斜字体对道德概念的判断具有干扰作用,正体字与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斜体字与不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研究表明:左右位置、正斜字体与道德概念存在一定的隐喻联结。  相似文献   

15.
新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也完全能够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常人道德是道德生活中一种普遍而经常存在的道德行为类型和道德境界层次。它既不是道德上超凡脱俗的圣贤或先进的“君子”,也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小人”,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人”之性和“常人”之德。“常人道德”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其行为特征既非应当,也非失当,而表现为正当。第二,其价值观是义利兼顾的;第三,其人己观是人我两利的;第四,其行为动机是追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统一。常人道德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生活的常态真实存在。常人道德的义利统一、人己两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现代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常人道德是道德的中间层次与境界。研究常人道德并给予道德上的正面价值评价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克服我们过去的那种善恶两极的对立道德思维方式,有利于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现代道德精神,有利于当代道德研究面向生活和民众,从而有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Unlike the principles of Kant, Mill, and Rawls, those of principlism are not action guides that stem from an underlying, integrated moral theory. Hence problems arise in reconciling the principles with each other and, indeed, in interpreting them as action guides at all, since they have no content in and of themselves. Another approach to "theory and method in bioethics" is presen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principlism, though actually the "alternative" predates principlism by about 10 years. The alternative's account of morality stays close to ordinary, common morality with its rules and ideals, which in turn are grounded in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As such, morality must be understood to be a rational, impartial, and public system that is incumbent on everyone. Morality is a unified and integrated system. The moral rules and ideals are also "culture-" and "profession-sensitive" in that they are interpreted more specifically within these various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的灵魂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合力、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