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4,(11)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法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京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藏大专家、藏佛教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佛教徒提供显、密宗派的内容和图样。现略个细如下。唐卡的种类和内容唐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一类唐卡,大多数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线在纸面、上。使用的颜色非常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蒙古族唐卡的起源蒙古族唐卡,其蒙语译音为"布斯吉如格",藏语即"唐卡"或"唐嘎"。唐卡的汉语意思为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唐卡这种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传入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广大蒙古族民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早期传入西藏时由于传播的需要和藏民族四处游牧的生活方式,修行者会请画师把佛像和曼陀罗等绘制在布、绸或木板上,以便随身携带。这种平面画的方式也体现于寺院墙上,它是传播佛教思想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好辅助修行的一种方式。从修行者信心角度出发也是用这种方式将佛请到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4.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自佛教传入吐蕃后而兴起。经其上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卡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大量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艺术绘画形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背景使得唐卡的诞生充满了多样化的因素。由于早期唐卡已经无从窥见,故而试图从宗教、地域等方面来综述唐卡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样式,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并且因地域因素等原因,保持着一定的神秘色彩。文章通过探析唐卡的审美艺术倾向,重新审视唐卡这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及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10):F0004-F0004
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热贡艺术发源于公元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普贤菩萨》彩唐《文殊菩萨》泥塑夏吾角俗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北京雍和宫这一藏传佛教寺院所藏的唐卡为例,从来源、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唐卡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热贡艺术以其神圣性和神秘性吸引了众多人在此驻足,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次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与雪域高原神圣和神秘相关的就是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热贡艺术就是其藏传佛教下的产物,带有典型藏传佛教气息的吾屯村落唐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吾屯村落唐卡富有民族气息的绘画艺术,它承载着藏民族关于艺术与美的集体记忆,是藏民族智慧与美的体现,浓缩了深奥的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0.
张俭侠 《法音》2021,(3):66-69
藏传佛教金刚铃,可将它归为法器与乐器两种:一般作为供奉物,或任何造像的相关器物时会尊崇为法器;实际演奏时又归为乐器。金刚铃在藏传佛教寺院仪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很少被人们关注。本文依据宗教学、音乐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对藏传佛教法器(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器金刚铃的词释义、法相、历时(纵向)性和共时(横向)性,金刚铃中佛学内涵以及诵经仪轨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唐卡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的绘画艺术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直至今日仍流行于藏族地区,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道教的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大尊、道德天尊等神尊。因此,道教几乎所有的“十方丛林”和著名宫观均供奉有上述神尊,如果没有供奉“三清”、“玉皇”等主神,似乎该道观不为丛林,或格局正待完整,不然为小庙(即子孙庙)。这种情形亦成为道教丛林宫观一种习惯或说是道教丛林一种规范和模式。在湖南的一些庙宇中,除祀奉一般道教神明外,还有一些庙宇供奉着地方神祗。这些庙宇将人们自发的信仰观念及民俗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反映道教功德成神的特质。现将主要的和有一定影响的这一类的庙宇简介如下,以便分析它与道教…  相似文献   

13.
果洛石经文化,是指近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发现的石刻藏文大藏经。是用金属等工具将号称藏传佛教大百科全书的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镌刻在石头上的一种特殊的经书形式,也可俗称石头书。这种形式在金石学上一般都被称为“石经”。果洛石经是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板两面镌刻佛经后,按一定规则或顺序重叠而成,远处望去,犹如一堵城墙,当地藏族群众形象地称其为“多卡”(R do K ha)或“多让”(R do R ing),意为“石经墙”。果洛石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任何一种文化的出现,主要受制于人的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因素。果洛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3,(10):24-25
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核心区域的藏、土族民间艺人传授制作知识、手工技能,并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沙画坛城、建筑彩绘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造型艺术。热贡艺术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一代代热贡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传承弘扬着令黄南人为之骄傲的热贡艺术。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安多藏区的主体民族,其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然而,汉民族广泛信仰的二郎神在该区域内也有较为普遍的崇拜和信仰。二郎神传入热贡地区后既在神像特征,又在供奉体系、模式,祭祀仪式等方面完成本地化,建构起较为成熟的信仰体系。在热贡二郎神信仰的历史传承过程中,通过与苯教和藏传佛教的长期互动和调适,而发展演变为具有跨族际、多元文化整合的神灵。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源于古印度,佛经最初所使用的语言是巴利文和梵文,传到中国后,分别翻译为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傣文等多种语言,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佛教经典的契机。佛教传到中国后,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思想、习俗又有了新的发展。譬如在建筑、绘画、石窟雕刻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佛教中国化的特点,藏传佛教地区的佛教建筑更具有藏族地区和中原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在唐卡艺术以及藏医学领域也具有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本意有二:一是平坦的意思;二是指政府的诏令,后逐渐演变为专指一种特殊的卷轴画。 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如寺院建筑、绘画、佛经等也相应发展,唐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9.
桑吉扎西 《法音》2010,(3):51-56,I0001-I0004,F0003
<正>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密宗神像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宗神像(也称“秘密佛像”)是藏传佛教佛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种类众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一、藏传佛教密宗的主要神像藏传佛教密宗神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神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