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崇莲  李宏翰  王玲 《心理科学》2003,26(3):430-432
探索了影响中学生成就目标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个中学生学业活动的简洁模式。(1)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学业焦虑和认知参与、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显著负相关;两成就目标间的相关不显著;(2)能力知觉、认知参与、学业焦虑是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冯晓杭 《心理科学》2006,29(5):1137-1140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小学2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儿童年龄大小,启动掌握目标都可以有效地促进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知觉与回避型表现目标存在交互作用,在回避型表现目标启动条件下,能力知觉低的儿童迁移成绩较差。儿童自身的成就目标取向未对迁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今许多应用心理学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个体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成就动机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于人们对它的解释,人们的成就行为受到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认知模式已成为工作、管理、运动、教育领域内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研究的基础,这种模式集中地体现在对成就活动中决定个体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成就目标定向(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4.
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成就目标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基础上,依据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Pintrich和 Elliott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成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和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4种类型。实证研究表明,四分法不仅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而且也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外成就目标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君 《心理科学》2007,30(3):755-757,726
该文从个人成就目标和目标结构(即情境)两方面分析了国外成就目标的研究。个人成就目标传统上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在二者都发展到包括趋近取向和回避取向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多目标观点;在目标结构上,掌握目标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无论是知觉的掌握目标情境,还是创造的掌握目标情境,对学生都较为有益,但在成绩目标上的结果还不一致,而对同时强调掌握和成绩目标的情境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以733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物理环境目标结构、成就目标定向、物理学业情绪及物理学业成就的关系建构模型.结果发现:(1)物理环境掌握目标结构对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和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皆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而物理环境表现目标结构则只对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2)通过成就目标定向中介对物理学业情绪的影响效果,物理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物理学业成就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影响模式不同;(3)研究结果支持学业情绪控制-价值扩展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成绩接近目标与三种学习策略都在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只与浅表策略显著相关;(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与初一年级相比,高二年级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目标显著下降,采取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的水平也下降;初一和高二年级中,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掌握目标和元认知策略;(4)多元目标比单一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但多元目标者并不必然比单一目标者成绩好。  相似文献   

8.
成就目标(Achievement Goal)是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是指与学业学习、班级指导和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各种情绪。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相互作用,即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成就目标。同时,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综合预测作用,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深入探讨成就目标与更细分的学业情绪的关系,以及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成就目标的测量及其与学校目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依据Elliot关于成就目标的能力界定标准和能力效价的理论构想,提出教师成就目标的理论结构。浙江省内外十多所中小学523份有效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成就目标由6个因素构成,即:绝对-回避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参照-回避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绝对-接近目标。然后,利用浙江省内外另外十多所中小学62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教师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握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绝对-回避目标具有显著负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和参照-回避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话务员成就目标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成就目标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调查270名移动一线话务员。结果:1.掌握目标取向与负性的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2.表现趋向以及表现回避与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成就动机存相关系数不显著;3.掌握目标取向负向预测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而正向预测成就动机,而表现回避正向预测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结论:掌握目标取向的个体感受的倦怠程度越低,而表现回避和表现趋向的得分越高的个体感受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