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可行的 ,学生在流畅力、精进力、变通力、独创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另外 ,实验还考察了发散思维训练对推理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结果未发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创造性思维与自我提问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反省判断调查问卷》、《中学生自我提问水平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创造性水平测验》对5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其个人认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中学生自我提问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知识来源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预测中,自我提问水平较低的被试,其知识来源观对独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提问水平较高的被试则此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中学生自我提问在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三者关系当中它是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4.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性和中等程度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性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性较低的学生较多。  相似文献   

5.
冥想与创造性的关系正逐渐被关注,澄清冥想练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对个体创新潜能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冥想类型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具有特异性,专注冥想主要通过注意聚焦和提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能力来对聚合思维产生积极影响;正念冥想引起的离焦的注意状态,以及对认知灵活性和积极情绪的促进,有助于发散思维。未来应加强不同冥想类型与创造性思维的整合研究,探讨冥想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以及冥想与其他干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智力超常与常态学生技术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德技术创造跨文化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134名智力超常和常态学生作了集体测验,着重考察了超常与常态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细性,及心理折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反应差异。  相似文献   

7.
束晨晔  沈汪兵  赵源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07-1817
禅修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心理有广泛影响的训练工具。作为两种重要、相似但又不同的禅修方式, 冥想和正念对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发散思维方面, 冥想主要通过对注意调控和无意识激活影响以及对解题动机和情绪的有效调控两方面显著增强了发散思维, 尤其是认知灵活性; 在聚合思维方面, 正念和冥想的影响相当复杂, 主要是通过聚合思维所需的执行功能和可能涉及表征重构来促进定势转移或功能固着的消除。就机制而言, 禅修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总体上不仅得益于走神时的无意识关联加工, 而且受禅修中诱发的情绪效应的调节。基于这些, 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学龄儿童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因此要重视并激发儿童的创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自编了一套创造性思维训练题 ,并设计了传统讲授教学法和促进、诱导学生自我发现的发现法二种训练方法 ,同时与未经训练的对照组比较 ,考察了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几个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在训练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 :经过一个学期的短期训练 ,无论在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维度上还是在总体水平上 ,都对小学儿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而所设计的二种训练方法在短期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许多研究者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创造性思维问题的复杂性和已有研究的多角度性,尽管以往研究已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一定成果,但实际上离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规律距离尚远。诸如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结构、年龄特点等,尤其是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掌握目标问卷、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对80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4)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人类两性分别在创造性思维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和神经活动差异。在发散思维方面, 女性优势相对明显; 但在聚合思维方面, 男性具有一定优势。两性在不同类型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相对优势与大脑两半球的加工优势有密切联系, 且受到包括性别作用等因素的调节。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 并就当前研究不足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言语和空间创造力测验、青少年人格问卷、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问卷对1048名中学生施测,考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探讨创造性思维、人格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在言语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以及图形创造力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的言语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一年级的图形创造力质量维度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年级;(2)言语创造力与人格的开放性和外向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社会活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图形创造力与开放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手工技术呈显著正相关;(3)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言语创造力和创造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图形创造力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到创造性行为的各个领域,开放性和外向性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为探究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近些年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创造力联想理论及扩散激活模型,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关系,并且分析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本文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后获得14项研究,提取r值作为效应值(共53个效应值,4729个独立样本),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379, 95%CI [0.300, 0.452]);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到被试年龄和创造性思维不同测量指标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同时解释了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上述结果不仅能为更深入地探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义距离与创造性思维二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为更好地解释、预测和提升创造力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是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也不是先天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  相似文献   

16.
《讲座式思维训练》主要围绕“大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这一主题,着重介绍了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技法,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学会理智、全面的思考问题,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先后四次训练已经结束了,为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能力的核心部分,很多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在探索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探索性、凝聚性、广阔性、最佳性、整体性等品质。本文想结合数学教学的实例,怎样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上述品质,谈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角色改变、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作为干预手段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自我概念的改变对其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实验设计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实验组接受10周训练。训练措施是①角色改变;②自我评价;③现场指导。前后测使用的测量工具是①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测验;②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量表;③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实验干预是可以改变的,变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监控能力。②每种维度上各个成分在实验干预情况下,变化速度不一样。③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两方面探讨酸味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1探讨味觉偏好标签对创造性人格判断的影响。研究2和研究3探讨个体自身的酸味偏好程度及饮用酸味饮品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发现:(1)被贴上酸味偏好标签的人被认为冒险特质和创造性人格特质更高;(2)酸味偏好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冒险倾向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饮用酸味饮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结果表明酸味与创造力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思维训练课外活动小组”成立于1998年,成员有40余名。其中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居多,各10余名,小组成员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为主,另一部分为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小组的活动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