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邱耕田(南宁广西大学社管学院530004)一、发展观的理论形态发展哲学是一门具体的应用性哲学,它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所谓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当然,作为理论形态的发展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社会发展观是有...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与发展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这里仅就近年来有关发展观与发展哲学方面的讨论情况作一综述。一、关于发展观发展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根本观点或根本看法。目前哲学研究的倾向是社会发展观,将发展观作社会发展观狭义理解。如...  相似文献   

3.
姚国宏 《学海》2003,(4):184-190
近年来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三农”问题的学术研究十分活跃 ,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几乎是诸多研究惟一援引的思想资源 ,其核心内容是单线发展观 ,但这一话语已引起人们深深的质疑。通过对支配“三农”问题研究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的批判与反思。摒弃单线的发展主义立场 ,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三农”问题的另一种理解 ,并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必要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 ,是一个崭新的提法。因此 ,需要弄清这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 ,追问它的合法性。一、依据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在历史观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据何在 ?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自身。意识到这一点 ,把它自觉地作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的一个根本原则 ,就有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然而 ,这个意识的形成又有待于人自身的进步。在漫长的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五个统筹”,以推动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胡晓光 《法音》2004,(2):9-16
何为唯识?唯识者是“只有识”和“不离识”的统一。从存在意义上讲,唯识就是只有识。从认识意义上讲,唯识就是不离识。据《显扬圣教论》云:“阿赖耶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  相似文献   

7.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简论王思浚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概念,只有把.各个系统加以综合协调,形成有机整体系统,才能全面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层意思。第一,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说它是唯物的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它是辩证的是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且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其它一系列中介因素在起作用,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以生产力为根本动力,带动社会整体进步。第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主体在创造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说,要把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在主体目的性符合客体规律性的基础上,主体的创造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有机统一的整体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都各占一定位置、各起自己的作用,而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各种因素都贯串着社会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案”及其“参公案”是禅宗的特色内容之一。究竟什么是“公案”以及如何“参公案”,这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也是人们所迷惑而急于想知道其底细的,但是,历来的禅宗研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对“公案”的形式、“公案”的来历、“公案”的名称以及“参公案”的目的、过程和作用作了适当的梳理和论析,以期对人们了解禅宗的“公案”和“参公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列宁指出,“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发展。列宁把是否承认事物的自己运动的源泉作为划分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他认为根据辩证的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根据形而上学的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发展”问题既是现实的、重大的实践课题, 也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认为, 改变传统的“社会观”与“发展观”,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与“发展观”, 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否则,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将难以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生根立足; 即使勉强建立起来, 也难免沦为某种形式化的东西并可能走样变形。一、重新反思“社会”与“发展”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深入反省以往种种社会发展观的深层缺失, 我们发现, 人们之所以难以形成“以人为…  相似文献   

12.
陈剑 《道德与文明》2018,(6):137-144
《圣经》中的偷吃禁果神话历来存在事实和寓意两个阐释角度以及误用自由意志和正用自由意志两类价值判断。奥古斯丁既推崇保罗的原罪遗传说,将其看作祸延后裔的始祖犯罪,也强调意志堕落说,将其视为多重邪恶意志及罪性生命的象征;康德将"出乎道德"的充分动机视为道德行为之尺度,并推导出有关意志堕落的三大根本恶。他进而推翻了偷吃禁果的事实性起源,释之为根本恶的逻辑起源。然而,这一寓意释经同时开辟了其反向诠释的空间。相较于始祖出于诱惑或自爱而从清白守法的自由意志中堕落,他们更像是出于道德义务而偷吃禁果,抗击了以自爱动机为行动依据的根本恶,实践了自由意志的第一次正用,并因此从动物变成人;齐泽克同样持自由意志正用的观点。他激活了康德试图回避的第四种根本恶,即只为恶而作恶、将作恶抬升到伦理原则高度的"恶魔之恶",视之为偷吃禁果神话之真谛。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发展观的误区和重建高清海,邴正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研究没有完全理解马克思的科学预见,一种本属于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观,被错误地置于传统理性主义的框架之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传统理性主义来解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例如人们一直把社会规律视为:凌架于人活动之外、之上的绝对的决定力量,完全排斥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形成的重要影响,最终陷入先定论,把社会规律等同于自然本体。人们看不到人的活动的创造性,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们强调社会发展模式的单一性和不可选择性,否定社会发展模式和道路的多样性。这种曲解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历史宿命论,抹煞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理性主义的区别,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能动特征。面对面向ZI世纪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亟须大力破除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代之以体现20世纪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第一,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先定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我决定论;第二,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还原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论;第三,破除社会发展的单一模式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第四,破除社会发展的世界至善论和人类自我中心论,恢复马克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立足点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它对规范两岸关系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两岸形势的新变化 ,我们要坚持以和平统一的两手策略对付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反对统一的两手伎俩。一方面通过和平谈判、发展两岸民间交流等形式“促”台统一 ;另一方面作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 ,“逼”台接受和平统一的方案。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激励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努力创造新生活的巨大热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不竭动力和根本的价植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8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理论的进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不断武装人民,激励人民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做到实现人民的意愿、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  相似文献   

17.
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在宗教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5,(5):5-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持续发生深刻"裂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愿景进行审慎研判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战略层面,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组织保证。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历史实践进程中的"四个全面",是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方略的新思考、新要求、新部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航标。  相似文献   

19.
了悟是什么东西呢?现在人们愈来愈常说“悟性”一词了,那么悟性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上真正具有全球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发展问题更具有紧迫性。邓小平的当代中国发展观是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实践性。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就要注意克服发展观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把邓小平的发展观与当代社会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