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佛教圣地鸡足山的缤纷光环 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著名的佛教胜地,是世界佛教禅宗的祖庭和源流地之是南传、藏传、汉传佛教的交汇地,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前列三支,后拖一岭,形似鸡足之形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即便在当今,僧人的源系也大多出自禅宗门派,正如古人云:临(济宗)天下,曹(洞宗)半边。禅宗名山、名寺多矣,而云南的鸡足山从古代成名至今都是一座梵刹林立的佛教名山、禅门重镇。云南鸡足山地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宾川、洱源、鹤庆、大理三县一市,距离宾川县城西北方向30公里,距离大理市70公里。全山方圆100多公里,主峰海拔3248米,森林覆盖率达85%。鸡足山于1981年被列为云南省自  相似文献   

3.
高奣映著、增瑞校注本《鸡足山志》(以下简称“校注本”)现已出版。自明至今,《鸡足山志》共修了六次,即明代徐霞客《鸡足山志》、明末清初大错和尚《鸡足山志》、清代范承勋《鸡足山志》、高奣映《鸡足山志》,近代赵藩、李根源《鸡足山志补》和现代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除前两部志已经没有存本外,其他四部均存。其中高奣映著《鸡足山志》既征引徐霞客和大错《鸡足山志》,又有很多清代史事据范承勋《鸡足山志》编纂,内容较范《志》更详实,而且增加了“风俗”等项目,可谓集此前《鸡足山志》之大成。另外,从赵藩、李根源《鸡足…  相似文献   

4.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3
本刊讯5月2日,云南鸡足山金顶寺张灯结彩,隆重举行惟圣法师升座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及海内外嘉宾数千人参加了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地方党政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净慧法师为惟圣法师送座。鸡足山金顶寺位于云南大理州宾川县,海拔3240米。寺院创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清光绪年间,虚云禅师曾在此山驻锡。鸡足山主峰名天柱山、四观峰、金顶等。据说明朝末年,昆明太和宫(道教)的金殿搬迁至鸡足山的主峰上,因而寺院始名金顶寺。“文革”十年浩劫中,金顶寺除楞严塔仅存,其余的殿堂、佛像和文物几乎毁坏殆…  相似文献   

5.
鸡足山因山型“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象鸡足前伸三爪后突一趾得名,且雄居六诏,挖引西番,前临苍洱,后带金沙连接三州,风和民淳,以佛教经记载的山型地貌神形相合。隋末唐初南诏以来,鸡足山佛教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天独厚,塔峙峰岭,寺院古刹,多依山临岩取势依地而筑,隐映在云海葬林松柏苍翠,泉飞碟溅的水秀山青云间。  相似文献   

6.
刘扬武 《法音》2012,(7):51-52
驰名中外的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城西北约30公里处,距昆明400公里。它前临苍山、洱海,后靠金沙江。矗立在宾川、洱源、鹤庆三县群山之间。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然鸡足之形而得名。在那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的山中间,有40余座山峦,13个险峰,34座石壁、45个崖窟、100多个溪泉、近百座寺庙。寺庙大多依山临岩而建,高低布置,错落有致,隐现在苍松翠柏之中。相传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携佛祖衣钵袈裟入定  相似文献   

7.
闵一得小考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正强闵一得,原名苕敷,字补之,一字小艮,号懒云,又自称闵真仙、发僧际莲氏。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自幼体弱,九岁犹艰于行,于天台桐柏宫谒高东篱为师习导引术,遂皈龙门,命名一得。壮年有经世志,尝服官滇南,于鸡足山谒鸡足道者黄守中,得传龙门西竺心宗斗法。晚年隐乌程县金盖山,主持教务,弘扬道法。“自当代名公卿相及缁流羽士,以及胥吏仆舆,钦其道范,纳交受业者,实繁有徒”。①《金盖心灯》载:“其教人也,有体有用,有本有末,笃于实行,不事神奇,大旨以修身寡过为入门,穷理尽性至命为究竟,省察涵养为彻始彻终功夫”。②闵一得隐居金盖…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4,(6):25-25
本刊讯4月6日至7日,云南鸡足山佛教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祝圣寺召开,来自全山所属寺院的49名代表出席会议。云南省、大理州两级佛教协会的领导和大理州、宾川县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会祝贺。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居士,宾川县委邹子卿副书记、县政府黄文山副县长、县委统战部杨树荣部长、县宗教局晏荣局长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演诚法师代表鸡足山佛协第九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鸡足山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演诚法师当选为会长,常应法师、惟圣法师、宏宝法师为副会长,惟圣法师兼秘书长,果清法师任副…  相似文献   

9.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鸡足山虚云寺的这幅门联,对鸡足山佛教作了极好的概括和点睛。确实,在鸡足山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璀若群星的历代祖师群里,最为海众尊仰熟知的,当数开山祖师迦叶尊者和近代中兴祖师虚云老和尚(1840-1959)。  相似文献   

10.
公元1943年,国画大师徐悲鸿带着对佛教文化无尽的景仰和期待前往佛教的发祥地——印度朝拜,但他看到的是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和一片凄凉的景象,满心的期待和热情陡然化为乌有,于是取道西南回国,一路伴随他的自然是失落和迷惘。当他顺路参访云南宾川鸡足山时,这位常常以美仑美奂的国画让世人啧啧称奇的大师却被鸡足山神奇美丽且充满浓郁佛教氛围的景象震惊得瞠目结舌,镇定回神之后,他欣然提笔泼墨,写下了“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是一代大师徐悲鸿对云南宾川鸡足山秀美风光的赞誉,更是对鸡足山作为大迦叶结茅入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11月29日上午,由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佛教协会举办的"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在鸡足山祝圣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省佛协副会长淳法、崇化、都罕听,秘书长雷劲,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惟升、惟圣、道兴,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演诚,鸡足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鹤鸣山,一作鹄鸣山(鹄与鹤古音近,可通假),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境内,距成都一百四十五里,属岷山山脉,从雪山经鎣华山入大邑县境,与红岩、雾中、冠子、龙窝诸山一脉相连。清齐騤《鹤鸣山记》:“上应氐宿,氐宿为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天根“,青龙七宿的第三宿。“有大洞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小洞七十二。应七  相似文献   

13.
侯冲 《佛教文化》2009,(6):31-37
一、云南出现鸡足山 鸡足山有两座,一在印度摩揭陀国,一在云南大理宾川县。它们都被认为是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得佛授记,在佛入灭后守衣入定处,被认为是迦叶尊者道场,而且都有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4.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西北四十华里金华镇境内,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华山道观。道观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更有精心雕刻点缀的180米长石雕巨龙,形象逼真,跃然欲飞。将一座原来不高的山体,装点的更加雄伟壮观。据《射洪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汉代此地名为“烟墩岭”,东晋时有道士陈勋来此结茅为菴,修仙学道。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该山建筑即名“金华山观”。《射洪县志》说:“其山贵重而华美,故观名金华”。唐代此观更名为“九华观”,观中有唐明皇所铸老君像。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赐名“玉京观”。元延祐元年(1314年)道士陈若海曾重修金华山道观。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古称桐柏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形势高阔奇伟,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连四明、金华,蜿蜒东海之滨,纵横重叠,气象万千。《道藏》记载:“天台之桐柏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曰金庭。”“下临沧海,遥望蓬莱,漫若天合,呀差地开。”道教自古将天台桐柏列为第六洞天。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尝与桐柏道士司马承祯交游,题诗桐柏宫。唐及五代年间,环绕桐柏,宫殿林立,高人荟萃,号称“仙乡”。唐纯阳祖师(吕洞  相似文献   

16.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17.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这是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圆寂前写下的《辞世诗》。从虚老这最后的心音,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佛门高僧一生的经历感悟和毕生的理想追求。虚云老和尚作为近现代汉传大乘佛教禅宗的杰出实践者,其学问僧格、佛学理论、修行境界,向来为佛门四众所推崇尊仰。无论在云南鸡足山、昆明西山、福建鼓山、广东南华寺、广东云门寺、江西云居山,所到之处,皆能宠辱不惊,兴灭继绝,…  相似文献   

18.
闵小艮,道名一得,原名苕,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懒云子。吴兴(浙江省吴兴县)人。生于乾隆戊寅(公元1758年)十二月初二日,死于道光丙申(公之1836年)十一月初十日,享年79岁。他是全真道北宗龙门派第十一代道士,曾先后师事高东离,沈一炳(名真扬,化号太虚)与云南鸡足山黄真人,著有《古书隐楼藏书》、《金盖心灯》。其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19.
狮子山位于云南省会昆明市西北106 公里处的云南省武定县境内,以山形酷似一卧狮而得名。山上草木葱茏,多奇峰怪石、流泉飞瀑、飞阁悬亭,当代文学家冯牧曾誉之为“雄奇钟秀地,滇中第一山”。狮子山中不仅有雄奇秀  相似文献   

20.
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外一百四十五里、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三峰村境内。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得名,自汉至今,沿用无改。据《三国志》、《后汉书》、《魏书》等书载的东汉顺帝时天师张陵创建五斗米道,即中国道教的发源地。这里有参天蔽日的葱笼古柏;清脆悦耳的啁啾鸟声;长流不息的滔滔龙津;三面环水,双溪合流,俨如飘佇在荡漾碧波中的一座仙岛,或四周绿绕的天城。山之古观,据明代左翘《鹤鸣山记》载:“始建(结庐)于汉安徵士张道陵”,其后迭经兴废,永乐时。又两建醮坛,御赐药物经卷,嘉靖朝,再次醵金增饰,置产数百亩,以继往来宾客,清代以降,更建文昌等殿,至文化大革命前夕,拥有太清(老君)、天师、紫阳、文昌、迎仙等一百多间观宇殿堂,建筑面积达二二○○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