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訇一日     
“阿訇”一词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教职称谓,系波斯语音译,旧译为“阿衡”、“阿洪”等,其原意指伊斯兰教的学者、教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阿訇是对穆斯林中具有伊斯兰教宗教学识的人的通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中则多称“毛拉”,意思基本与阿訇相同。中国伊斯兰教教育过去以传统的经堂教育为主,因此绝大多数阿訇是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凡在清真寺里学习多年,宗教学识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人,经举行“穿衣”或“挂帐”仪式(相当于毕业仪式),即可受聘到清真寺里任职,成为阿訇。阿訇的责任主要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协委员、山东省伊协副主任、莘县政协常务委员蔡永清阿訇于1987年9月14日9时20分归真,终年86岁。蔡永清阿訇是山东省莘县张鲁回族镇南街人。他青少年时代进入寺院接受经堂教育,曾就读于张鲁、大名,游学于天津、上海、  相似文献   

3.
经堂教育基础课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堂教育自从胡登洲(1522—1597)创办以来,为中国各地的伊斯兰教培养了不少讲经传道的学者阿訇。到了他的“四传门人周老爷”时代,经堂教育体系包括师资、教材、管理和经费等,皆趋于完备。但是,应当指出,这个时代的教材以及教学,采取阿、波原著,用汉语口头语译述,既不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振武阿訇和他翻译的《古兰经》李廷禄1996年秋天,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传开:大厂马振武阿訇,历经十五春秋,终于把《古兰经》经堂语“小儿锦”译本奉献于世!填补了我国伊斯兰研究的一项空白。马振武阿訇1920年出生于大厂县大马庄村的阿訇世家...  相似文献   

5.
马振武阿訇和他翻译的《古兰经》李廷禄1996年秋天,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传开:大厂马振武阿訇,历经十五春秋,终于把《古兰经》经堂语“小儿锦”译本奉献于世!填补了我国伊斯兰研究的一项空白。马振武阿訇1920年出生于大厂县大马庄村的阿訇世家...  相似文献   

6.
正穆圣说:不关心穆斯林大众事业的人,不是我的稳麦。而在自强和振兴的道路上,作为穆圣的继承者阿訇更应首担重责,走在穆斯林的前面,开阔整个信仰群体的社会视野。有鉴于此,与阿訇谈谈阿訇的身份担当问题,很有意义。唐世杰阿訇作为一个经堂满拉出身,之后留学归国的阿訇,对清真寺或者外部世界有着自己的经历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在世界伊斯兰文化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伊斯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改革旧式经堂教育、培养造就"中阿兼通"阿訇,兴办伊斯兰师范学校、组织翻译伊斯兰典籍,创办期刊杂志等等。一般清真寺教育,也逐步走上了中阿兼授的新路,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阿訇。其中,不仅有男性伊斯兰教职人员,也涌现了有一定影响的女性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8.
马成恩阿訇,张家口人,现年74岁,自幼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学成挂幛后在张垣等地当阿訇。1950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财政处工作,1980年退休。他退休后,谢绝了许多单位的聘请,专心致志地从事经堂教育传统的“对下经典”。“对下经典”是经堂语,即在经文的词上标音符;在句子上标文法格位;用小儿锦注释难懂的句子。积  相似文献   

9.
庞士谦(1902—1958),字益吾,经名穆罕默德·特瓦杜尔。回族。河南省孟县桑坡村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家、学者、阿訇。1902年,庞士谦诞生于桑坡一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家庭。当时的桑坡,是孟县360个村子中唯一的回族聚居村,居民约1200户、1万余人;有清真寺13座,其中男寺7座、女寺6座,各寺均设有私塾式经堂,有海里凡百余人,凡河南省及长江沿岸的回族学子,大多负笈求学于此,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这里经堂教育发达,教门兴旺,阿訇辈出,宗教气氛浓郁;但世俗社会教育却不发达,读书人寥寥无几,受…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济宁、临沂一带的回族文氏家族是当地著名的宗教世家,属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山东学派。文家有部特殊的家谱,记载了历代做阿訇的文氏族人,据家谱记载和口述,文氏传承有十几代约三百余年,是中国罕见的宗教世家,尤其是其家谱中的文字记载,为我们纵向研究中国经堂教育提供了难得的信史资料。文家有自己的的家教方法,形成使得十几代延绵不绝的家学,尤其擅长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并与中国近代很多回族名人有交往,参与了近代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常言谓多难兴邦,正是凭藉各种风云交汇的锤炼,在当时的中国伊斯兰教界孕育出一批杰出的爱国爱教的学者型阿訇,如王宽、杨仲明、张子文、马良骏、达浦生、虎嵩山、哈德成、马松亭、庞士谦等。这些大阿訇,以信仰真诚、品格高尚、学识渊博、贴近社会而深受各族穆斯林的爱戴。译著丰富、热心伊斯兰教务,把大半生精力奉献给《古兰经》翻译事业的著名伊斯兰学者王静斋,更是上述大阿訇行列中的佼佼者。  王静斋8岁起先后投李春生、于勉斋帐下接受经堂教育。1914年翻译《回耶辩真》。1922年出国游学…  相似文献   

12.
南有达哈北有王马:四大阿訇──近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传承者[台湾]哈吉·艾布伯克·贾福康前言"四大阿訇"者,亦即为余前所著明清四大经学家(见《中国穆斯林》杂志1996年第1期)之姊妹篇,此四大经学家与四大阿訇,前后共历约四个世纪,按经堂教育创自胡登洲(...  相似文献   

13.
<正>1867年,马良骏出生于甘肃张家川一个穆斯林家庭,自幼习读伊斯兰教经典,曾在甘肃、陕西、宁夏等地求学,深得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精髓,26岁便担任开学阿訇。1903年受邀首次进入新疆,在哈密担任开学阿訇数年后因故返甘。1911年,他再次受邀来疆,先后在哈密、焉耆、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地掌教开学。  相似文献   

14.
刘吉大阿訇是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午门(今西安市未央区午门社)人,字瑞祥,约出生于明崇祯末年。清顺治八年(1651)春,他游学于云南各地。顺治十六年(1659)秋天,准备取道威宁,经四川回陕西老家。途中在威宁的驿馆住宿,遇到在威宁做官的陕西老乡,谈及威宁缺乏阿訇的状况。威宁下坝的乡老商量将他留了下来。从此,刘吉大阿訇在威宁开办经堂教育培养人才,率先将经堂教育模式传入云贵地区,肇基了鲜为人知的威昭鲁学派。  相似文献   

15.
中阿文、小儿锦对照《古兰经》译本将出版发行宗教文化出版社将于今年10月出版发行中阿文、小儿锦对照《古兰经》译本。该经由河北省马振武阿訇花费15年时间翻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副会长宛耀宾题写贺词,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作序。这是国内第一部用经堂语...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成达师范学校,以“三长教育思想”为育人指导思想。马松亭大阿訇1930年,在《月华》二卷二十期著文:《宗教师范教育与理想的阿訇》,对这一教育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指出“三长教育就是教长、会长、校长。同时,我们理想中的阿訇也就是这样‘三长’兼备的阿訇。”在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成达师范学校为国家、民族、宗教培养造就了很多有用人才。但要想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寻找几位集教长、会长、校长于一身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马人斌阿訇生前,正是一位集教长,(小桃园清真寺教长)、会长、(中国伊协副会长、上海伊协会长),校长(兼普陀区…  相似文献   

17.
国内《古兰经》翻译的重要成果———记马振武阿訇和我国第一部小儿锦《古兰经》□杨宝军●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阿訇用小儿锦、经堂语、阿拉伯文三种文字对照翻译的《古兰经》,1996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  相似文献   

18.
<正>达浦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回族伊斯兰学者,回族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终其一生用自己的实践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用爱国爱教谱写人生传奇的经历。达浦生的第一身份是阿訇,从少年时就在六合南寺、南京常巷清真寺接受伊斯兰经学教育,青年时又北上京城,授师于牛街礼拜寺伊玛目王宽门下,继续深造伊斯兰经学,并挂帐穿衣,成为经堂教育培养的一名出色阿訇。在他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清真南大寺,改选后的新寺管会教务组,抓了海里凡的经堂教学工作。寺内10名海里凡原按经堂式教授不同课程,其中念《古兰经》、《伟嘎业》的各一名,学《连五本》的有三名,还有学《阿拉伯语读本》和《亥帖》的,程度参差不齐。原先每早“帮答”拜后在阿訇居室内授课个半小时,其他时间,就各自安排,以致有两名海里凡一年多还没学完《连五本》,也有的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个讨论有关阿訇的话题。显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并阐明阿訇所应具备的素质,不但对阿訇本身有益,而且会对穆斯林大众更进一步认识阿訇的人格魅力和其所肩负的神圣责任都是有益的,同时也能使阿訇在穆斯林中的良好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