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泉州有许多伊斯兰文物古迹,有古老的先贤墓、初唐穆斯林的墓碑、北宋的清真寺等,受到了中外穆斯林的瞩目。 近年,有些阿拉伯学者访问了泉州,都为那些伊斯兰文物古迹而留连忘返。阿曼驻我国大使在泉州参观了先贤墓、清净寺,赠送了《古兰经》;科威特友人在这里与我国穆斯林亲切会面,叙兄弟之谊。学者们还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协副会长宛耀宾在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工们、先生们:今天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古城──泉州,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的课题,我感到十分高兴。值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并以大伊玛自萨利哈·安士伟会长和...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中国宗教》2012,(2):51-53,88
2月5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正式改陈开放。新开放的陈列馆在1991年展览基础上改造提升,分基督宗教、印度教和摩尼教三部分,与海交馆"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一起,可以让观展者充分领略泉州这个中古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多元宗教相互交融、共生共存的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4.
“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1961年郭老游览海交名港、文化古城泉州写的这两句诗,高度赞颂了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特别是泉州人民与阿拉伯人民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座落泉州东北郊,传为唐时来华的伊斯兰教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见图) (建于回历400年宋真宗大中祥  相似文献   

5.
泉州灵山有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是唐代来泉州传播伊斯兰教的两位圣门弟子的坟墓。明代著名历史学家何乔远撰著的《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载:“自郡(泉州城)东南折而东,遵湖岗南行为灵山,有默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我国伊斯兰教好戏连台的一年,贾庆林主席先后参加了中国伊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两次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国伊斯兰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早期认为伊斯兰教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中,在参与修订、标点和编辑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后,加深了对西域人(包括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华化的认识;在前往泉州、广州考察后,对穆斯林民间关于伊斯兰教入华的历史叙事提出质疑;在与穆斯林的交往中,他发现该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倡导伊斯兰教研究的同时,呼吁设立伊斯兰教研究机构或在国立大学设立伊斯兰教或阿拉伯语的课程,被政治高层采纳并付诸实施。在推动现代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及研究机构的设置方面,顾颉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文化局最近撥款六千多元,帮助修繕我国最早的回族文物古迹之一——泉州清真寺和三賢四賢坟墓。修繕工程已于1957年9月份开始。泉州市有关部門和回族居民代表还联合成立了泉州市伊斯兰教遺迹修缮委员会,負責收集遺迹的有关建筑资料和修繕工作。泉州清真寺即清净寺,又名麒麟寺,和广州的光塔寺(又名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合称为我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这个寺的建筑年代据可靠的記載,是在宋朝人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至今已有九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寺的建筑形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伊斯兰文化自一千三百年前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进入了这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国度。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特有的属性,儒伊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特征,从明清时期伊斯兰大师刘介廉等人的著作中颇能反映这一现象。民国时期众多伊斯兰期刊如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桥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之一。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建成不计其数的桥梁,它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福建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我国著名的海外交通港口。从南朝开始,泉州已有与外国往来的文献记载(《唐高僧传》卷二《拘那罗陀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发展,到了唐代,泉州已成为我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其它三处是广州、扬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马启成中国伊斯兰文化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确认的一种大众文化,其民族性尤为明显。所谓民族性,是就这些民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普遍性和群众性说的,因此伊斯兰文化已打上这些民族的烙印。在这些民族中,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定州市内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一幢公元1348年立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此碑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独占四个第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第一幢汉文碑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石刻是泉州侯塞因的墓碑石刻。但是定州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是迄今所见到的第一幢汉文碑。专攻中国伊斯兰教的冯今源先生在其《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一书中说:“第一块汉文清真寺碑记就是定县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时间是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撰文者是‘承务郎真定路安喜县尹兼诸军奥鲁杨受益’…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伊斯兰文化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伊斯兰文化,是一种传播文明的文化。公元7世纪,伊斯兰文化的诞生,将阿拉伯世界从奴隶社会带入了文明社会。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推动文明的文化。中世纪,伊斯兰文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再认识马中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经历了1300多年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笔者试就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这一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分析要讨论中国伊斯兰文化,首先应对...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饮食作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其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教天职观念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延伸;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自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一千多年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共融与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国不仅有10个少数民族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贵州不仅有穆斯林而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伊斯兰教何时传入贵州、贵州穆斯林的人口、分布与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蒙真主襄助,现笔者把所知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伊斯兰教传入贵州的历史(一)、宋元时期。研究贵州回族伊斯兰…  相似文献   

19.
<正>匾联一般指匾额楹联。清真寺匾联是我国穆斯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伊斯兰文化与之有机融合创造出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智慧结晶。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教义教规、礼仪、习俗、服饰、建筑、书法等方面逐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始终没有中断过。伊斯兰文化从历史上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我国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存着,共同成长和发展着。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很好的研究。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沉淀样式的变化造成伊斯兰文化与主流文化的隔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