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音》1991,(2)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佛法包括教法、理法、行法和果法,体现于文字记录即为经、律、论三藏。广义地说,凡与释尊本教不相违碍的善法皆可称为佛法,故历代祖师大德的言教及其它“世间微妙善语”也是佛法。世尊曾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又说:“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一阿含经》)至于是否是佛法,可以用法印来鉴定。但一般所说的佛法,只指由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法音》1992,(4)
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保持佛教的纯洁性,是当前佛教界的首要任务。自去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部分常务理事座谈会上发表“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重要讲话以来,全国佛教界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各名山大寺兴办的僧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九华山丛林执事培训班已初见成效。本期赵会长在《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一文中,进一步要求我们“要担当弘扬佛法的责任”。他指出“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我们自己本身就要依据佛法加强自身建设”。他还强调:“要懂佛法才能弘扬佛法。”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僧人,应该要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古德说:“佛法弘扬本在僧。”但我们如果不懂佛法,又怎能弘扬佛法?已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3.
心字偈     
《心字偈》前言:‘心字偈’里日月清,心得体会悟觉性,佛法传承二千载,看破、放下、自在明。六祖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佛法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重在‘觉’字上,不觉不能生智,不能生智就不能断灭烦恼。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智慧下功夫。要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佛智不落语言文字间,见智一转三千卷,了智一刻百部经。迷时千卷少,智时一字多,道在自智,佛在自心。人天圆满智琢磨。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1,(6)
《法音》1991年第2期发表西妙居士所作《佛法之性质与佛法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就是佛法。”并对以科学为方便弘扬佛法提出不同看法,说:“佛法与科学,无论就其基本目的、基本方法及于人生实际价值而言,都有根本的不同。”对于以上二个问题,历来都有争论,见仁见智,各抒所见。笔者就个人学习的体会,想谈谈自己的观感,抛砖引玉,敬请各方大德指教。  相似文献   

5.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6.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7.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次我受江苏省佛教协会的委托,从南京到无锡来,传达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昨天已将赵朴初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传达过了。今天,各位又要我来谈谈佛法。但“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叫我从何谈起?我想:就照赵朴初会长报告中提出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来讲一讲吧。赵朴初会长说:“我以为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又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  相似文献   

8.
本书各编主要内容及选编理由如次:第一编《佛学通论》,收录了附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唯识抉择谈》、《心学大意》、以内学呶言》、《辨方便与增制》、《辨虚妄分别》、《辨二谛三性》、《辨难识法相》等八篇文章和三篇附录。欧阳渐对佛教的系统理论,大量见于他对佛教经典的提要叙说,以及关于佛教教育的论述之中。本编所收的只是他对佛法的一般论述。面对二十年代反宗教、反迷信运动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传统佛教界衰败的现状,欧阳渐坚持佛法于宗教及哲学、科学外,别为一学,故应屏除宗教与哲学、科学的弊病;“佛法之晦,…  相似文献   

9.
否定的精神     
匆匆忙忙过了三伏,热也热了,却未曾写得一字。想起陶渊明诗句:“心远地自偏”以及时下俗语:“心静自然凉”,不觉汗颜,足见心不远心不静。不过,身居都市为俗人,油盐柴米酱醋茶,又哪一件不让人操心烦心?汗颜只是惭愧,惭愧却更是汗颜,汗下如注,汗流满面,更觉天热了几分,正当此时,志远兄电话来催稿,又添“无米下锅”之烦恼,不由想起一则笑话:妻见夫皱眉挠头作文章,便道:“敢情写文章比生孩子还难。”夫叹道:“你们生孩子肚里有货,而我写文章肚里没货,所以更难。”电话铃如催魂铃,肚里没货时急煞人,天又热了几分。好在这里有了救兵,此期“禅话百家”收得数稿,禾戈先生《春来草自青》,讲一则公案中的诗意与玄机,良文先生将茶与禅的好处衍为一赋,而另一位老干部则提出与张中行老先生商榷一下。草草阅了一过。倒让我松下一口气擦了一把汗。心定神静之后,抬头一看月历,不觉秋之将至。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4)
富于原始佛教色彩的南传上座部经典,为近代学者研究原始佛教的重要典籍。其内容包括佛陀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实践佛法的方法,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维摩拉拉特纳著,邓殿臣先生译的《巴利三藏中的《长老尼伽陀〉》,是《南传大藏经》中“修多罗”(即经藏,计15部)的第9部。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时代尼众出家的因缘以及修行证果的过程。在佛法中,男与女,约信仰、德行、智慧是毫无区别的,男众与女众同样可以修成解脱道。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语     
《法音》1994,(6)
学修佛法者,当知教祖释尊所说佛法的根本大意。自释尊成道以来,转法轮四十五载,那时所说教法有华严、阿合、方等、般若、法华汉第五时,言教洁如烟海,为究其根本,给信众以学修之航向,吴信如大居士在《佛法之根本和教法之分类})一文中极为明晰地阐述了佛法的根本及其三重关系:佛法依四谛为根本;四谛又以三学为根本;而三学之根本,又在般若。佛法之根本虽同出一辙,但分演繁多,文中还就释尊所说的教法作了八大分类。这对学人在总体上对佛法有一明晰的把握,无疑具有极大的研益。我国的翻译事业,自翻译佛经始。从东汉至今,译经事…  相似文献   

12.
来信     
《佛教文化》2012,(3):2-3
上期杂志《都市学佛的白领》 “都市学佛的白领”这个选题很有独到之处,贴切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白骨精”的心灵追求,拨开我们华丽的外壳,内心也许灰蒙蒙的甚至千疮百孔,通过研习佛法,我们的灵魂得以救赎。希望编辑部能够推出更多这样震撼心灵的选题。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寺院经商办厂——作为成功经验向读者介绍。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法音》期刊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指导广大佛教徒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但《古今》  相似文献   

14.
缘起与性起     
《法音》1992,(4)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佛法浩瀚深广,法门八万四千,有无一以贯之者?曰:若论一贯佛法者,当数缘起法。此法可谓全部佛法的基本原理,佛教义理之纲宗,被视作佛陀之法身。缘起义的至极理趣,名曰“性起”。佛法,若广而言之,则三藏十二部教海,洋洋亿万偈,直饶说得天花乱坠,地老天荒,犹说他不尽。若略而言之,则可总摄于一“缘起偈”。昔日印度各地建塔造像时,皆在塔基或佛像内安置此偈。《造塔功德经》载其偈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于1996年12期的“法音近录”栏目,刊出《“附佛法外道”与民间秘密宗教》一组文摘,介绍了近十年来学术界研究民间秘密宗教的若干成果,以及学者呼吁要警惕“附佛法外道”危害佛教的建言。现从佛教史书和政府法典中,辑出佛教史书对附佛法外道的揭露,历代政府禁断异术邪道的法令,清朝地方官对邪教活动的调查,以供关;动这方面问题的读者参考。佛教史书对附佛法外道的揭露南宋天台宗僧人释宗鉴在所著史书《释门正统》(收于《U续藏经》第130册冲,为止恶防非,辨明邪正,特立<斥伪志>,指斥当时流行民间的末尼教、白莲菜、白云…  相似文献   

16.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思想是近代佛学大师欧阳渐先生提出来的。该文考察了欧阳渐对“佛法”的理解,并在对“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客观评判”、“如何合理发扬”欧阳渐“佛法”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简要分析了该思想的成因、价值及其学术意义。该文认为:要客观评判欧阳渐的“佛法”思想,应该正确区分“佛法”与“佛教”、“佛学”的关系,全面理解其“佛法”思想,并根据“佛法”的实际来加以评价;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始终为人类所必需,乃是欧阳渐“佛法”思想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值得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3,(7)
四川读者常度来信说: 《法音》是宣流佛法的声音。《法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在弘扬佛法、培养新僧、开展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加强佛教徒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作为一名佛门弟子、《法音》的忠实读者,看到它从季刊到双  相似文献   

18.
“法轮功”,已经随着政府的果断取缔与众多原“法轮功”弟子的幡然醒悟,在大陆正逐渐走向消亡。然而尚有一些原“法轮功”修炼者对于“法轮功”的谬误以及“法轮功”和正信佛法的差别心存疑问。笔者自1998年底到1999年初,曾在英特网上的佛教讨论区与“法轮功”弟子进行过关于“法轮功”和佛法的多次讨论。现以这些网络对谈为基础,列举若干“法轮功”修炼者的典型观点,并尝试从正信佛法的角度作些剖析。相对当前社会各界揭批“法轮功”的文章,本文似乎有些过时。但是,也许这些发生在数月前的对话,能够帮助那些误人“法轮功”的朋友转…  相似文献   

19.
明代五台山著名高僧镇澄法师在所撰《清凉山志》卷三“高僧懿行”中云:“传载高僧者,所以彰夫清凉宝山,实陶化圣贤之域。自佛法入中土,凡能出尘体道,以极佛化者,称高僧。……今之所载,凡有二焉。  相似文献   

20.
问:法轮功标榜自己是最高佛法,故又名“法轮大法”、“法轮佛法”,那么它与佛教是什么关系?答: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无论是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外在的形式上,法轮功与佛教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李洪志本人也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从佛教界来说,法轮功是一种附佛外道和邪教,根本就不是佛法,所谓“最高佛法”也就无从谈起!问:李洪志在其《转法轮》等书中运用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佛教名词概念,那又该怎样理解?答:李洪志不信佛教也不懂佛教,只是剽窃了佛教的一些名词,想利用佛教的影响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佛教的人民群众。问:听您这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