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 《天风》1995,(2):20-21
黄岐岛濒临东海,与台湾马祖岛遥遥相望,此岛历来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解放前,就有福音的种子撒在岛上。近年来,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教会非常兴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聪 《天风》2016,(8):13-14
正教会的牧养必须顾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信徒,针对他们独特的背景与需要,给予适切的牧养。我们会为教会信徒人数的增长而向上帝感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当信徒人数增长后,教会也会出现牧养工作不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原因,并思考如何改善。在此,笔者将通过三点和大家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3.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5.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6.
阎树梁 《天风》2011,(11):46-47
今天教会中,似乎刮起了一股“敬拜赞美”风,各个教会争先恐后地在崇拜或团契中增加“敬拜赞美”元素,仿佛没有“敬拜赞美”的教会就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一样,但现实情况却令人颇为忧心:虽然都是“敬拜赞美”,唱的歌曲也基本一样,但不同的教会,得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教会通过“敬拜赞美”吸引了更多的信徒,而有的教会则因为“敬拜赞美”流失了信徒。即使同一间教会的信徒反响也不一样:年轻的信徒非常喜欢,而老年信徒则眉头紧锁。更有甚者,有的信徒在形容他们的敬拜赞美时说:“眼睛开着是教堂,闭上眼睛简直像歌厅。”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8.
单渭祥 《天风》2010,(9):62-62
感谢教会元首耶稣基督的恩典,把中国教会带进了一个复兴的春天。教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我们。然而,中国教会复堂之后普遍存在、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羊多牧少”,尽管这些年来各地教会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了侍奉岗位,但与与日俱增的信徒人数相比,教牧同工的数目仍旧赶不上教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在位同工也缺乏相应的训练,面对社会问题以及教会内部变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时,牧养工作更加显得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景健美 《天风》2012,(12):12-13
今天,我们很难统计中国教会的义工人数。“义工”身份的定位可以指教会管理中,由信徒担任的志愿者岗位,义工队伍在教会中犹如一支可见的有形军队。而“义工精神”之于今日教会,也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基督徒服侍的价值与理念。有许多基督徒虽然名字不在义工名册内,但他们仍做“义”之工。他们默默地付出,代表着基督教会所特有的生命动力,为教会发展、融入人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教会发展应以建立生命为目标。信徒不只是领人归主,信主后还要加入团契,与他人一起成长。教会增长不能只看信徒人数。初期教会为普世教会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范本。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得救的人数不断增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是名医生,在写作笔法上很细腻,一方面通过对得救人数的记载来反映教会的增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天风》2016,(8):10-11
正信徒众多及信徒结构的变化,对讲台工作及讲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在上帝的赐福及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教会信徒人数不断增加,出现了"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有所加剧。信徒增多,牧人不足;信徒素质提高,牧人水平较低;中青年、知识分子信徒比例  相似文献   

12.
北京高校大学生家庭教会信徒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家庭教会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传教十分活跃,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不断增多。课题组以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高校的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对基督教的信仰更多带有终极追求的成分,对教会活动表现了很高的热忱。他们加入教会的途径多为传教的结果,入教与排遣不良情绪有关。他们的价值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显示了比较多的消极倾向。从差异性的角度看,男生信徒、教育、心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信徒最值得关注。对于家庭教会的大学生信徒应当区别不同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13.
活泉 《天风》2014,(4):51-51
当有人介绍教会情况时,说的不外乎介绍教会牧者人数、信徒人数、开展事工的多少等。教会在开展事工的时候,衡量成败大概也是以人数的多寡为标准。主日学事工的开展,也以主日学教师的人数、开班的数目、学生的人数,作为直观的了解。提出这些,并不是批评,而是要提醒这些本身看似正常的,若是被夸大了,就可能使教会被可观的“数目”所迷惑。  相似文献   

14.
荣光堂 《天风》2014,(12):13-14
<正>[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教会是弟兄姊妹敬拜上帝的家园。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教会堂点(宗教活动场所)接受政府登记的数量和信徒人数每年都有增加,且信徒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无疑给教会的自身管理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教会资产管理,它在新形势下是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教会  相似文献   

15.
蒙爱的教会     
林志华 《天风》2001,(10):6
经文:帖前1:3 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用不太长时间宣道所建立的教会。保罗很爱这个教会,她在当地很有见证,能得信徒喜爱,也能得众民的喜爱。她能将信心、爱心、盼望以德行活出来,像一盏金灯台在那里闪闪发光。这节圣经是保罗对她的几句称赞的话。 一、因信心所作的工夫 帖撒罗尼迦教会虽然建立不久,却能在许多方面赶超老教会。首先表现在信心上,保罗说:“因你们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金丽琴 《天风》1996,(9):14-15
苏州市基督教两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义工培训工作,自1984年至1995年市两会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养义工170人次。经过培训的义工绝大部分在当地教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庄稼多、工人少”的矛盾,义工成为我市办好教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信徒素质。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信徒人数增长较快,但初信的信徒往往信仰上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黄俊丽 《天风》1995,(3):13-14
光泽县地处闽北边远山区,1984年基督教会恢复聚会时,信徒才几十人,随后,信仰基督的人数不断加增,教会也从一个聚会点发展到有一个城区教堂,七个乡镇活动点。1992——1994年间,信徒人数已经发展到1000多人。但是只有一个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和3位经过培训的义工。当务之急是:牧养好主的羊群,提高他们的信仰素质。 《天风》  相似文献   

18.
王雷 《天风》2017,(8):12-13
农村教会既要看到时代的大潮,又要看到自身的处境当今农村教会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也有以往历史遗留下的一些老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应对农村教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呢?一、农村教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一)信徒人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人口在快速增加,而乡村人口则大幅度下降,农村教会的信徒数量也就相应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孙锡培 《天风》1995,(3):9-10
浙江省从全国来说是一个比较小的省,但从基督徒人数来说却是一个大省。现在全省信徒人数120余万,教堂2400余间,另有聚会点3500余所,信徒人数还在逐年增长。在这样“庄稼多作工的人少”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我愿意谈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渊声 《天风》2015,(3):36
<正>问:我是一名刚从神学院出来的传道,教会最近安排我带领信徒祷告会。但由于我缺乏经验,时常觉得自己把祷告会带得死气沉沉,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为此,我也受到一些长者的批评。事实上神学院里没有学过类似的教牧实践课程,我急切希望有人指教我,如何带领信徒祷告会?何赐聪同工答:赐聪同工,你好!你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在各地教会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教会祷告会开始时礼拜人数不少,但随后却人数骤减,死板沉闷、千篇一律、不易投入。经过一天工作劳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