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向现实社会生活——韩国民众神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现实社会生活——韩国民众神学评述刘国清民众神学(mingjungtheology)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的韩国,是一种带有浓厚基督教神学色彩的激进思想。它是韩国民众在为正义、平等、民主、统一等基本权利而进行的持久斗争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2.
闲云 《世界哲学》2006,1(2):104-111
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学者,他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是最早系统地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科学与宗教和神学之间的关系的著作之一。怀特强调真正的基督教精神不同于教条主义的神学,与科学有冲突的是神学而不是宗教。科学与宗教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而教条主义的神学不仅对科学而且对宗教都是有害的,清除这种教条主义将有利于这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容福博士是韩国基督教汉尼儿大学校长兼神学院院长,韩国基督教新教民众神学运动的一位理论家。本期《金陵神学志》发表的是金博士在《丁光训文集》韩文版在汉城首发式会议上的长篇发言,由我院同学译为汉文。  相似文献   

4.
金容福 《天风》2004,(12):31-34
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更为宽广的神学视野,博采众长,对中国教会建设发展有益的普世神学成果,本期编者节选了由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上帝在亚洲人民心中》一书中,韩国神学家金容福有关民众神学的论文,以促使我们更多思考根植于本土处境的神学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借助于标准化开放式访谈法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网络的示范和导引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因素,“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教义与礼仪通过对信仰者人格的转换逐步实现其信仰的内在化。本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会使宗教成为替代或补偿性因素而为更多的人选择,但宗教徒的信仰内容中所包涵的不仅是神秘的宗教经验,而且集结着许多世俗生活的需求和渴望,需要理性客观地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丁光训主教(英文名:K·H·Ting)的《丁光训文集》的翻译文。我想(我认为),这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中国大陆教会所著的神学书籍中,在韩国正式介绍的第一本书。 丁光训主教在过去的40年间,领导了中国教会。一直为建立符合中国人民心性和历史的神学(中国本色化神学)而奋斗。丁光训主教是基督教学生运动家、神学家、牧会者,又是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7.
温伟耀博士于2003年9月14-18日到四川大学宗教所访问.为宗教所和哲学系师生发表了大型系列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儒学与基督教的对比"及"宗教经验的探索".温伟耀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副教授,兼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他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后来转学哲学,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基督教神学及哲学博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儒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专长是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系统神学、中国哲学、灵修学.  相似文献   

8.
汪琴 《世界宗教研究》2012,(4):131-141,192
宗教身份是指某宗教团体(派别)及其信徒在世俗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基督教传入罗马前,各宗教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态势。其时,拥有某宗教身份不会影响人们的法律地位。但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帝政初期,他教信仰者因憎恶基督徒而对其迫害。因基督教身份,基督徒或被剥夺市民身份降为外邦人;或被剥夺自由身份降为奴隶。此时,宗教身份是人格变更的因素。而当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时,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则成为完整人格的构成要素。凡信仰正统基督教则享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反之则具体权利能力受限,但不会导致身份的剥夺。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17,(2):29-30
前面已经说过,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一方面,一些神学家认为,人类的经验(特别是宗教经验),可以作为基督教神学一个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0.
富勒神学院是美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院校,并以倡导宗教多元化及其学术成就闻名遐迩。毛院长是中国基督教两会和中国国家宗教局的老朋友,感谢毛院长和富勒神学院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在美丽的富勒校园与各位相聚,交流分享中美两国有关宗教与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所说的科学家往往以自然科学家为主,他们常常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牛顿、康德、达尔文等人。他们相关的宗教为基督教,他们主要生活在欧洲,他们所处的历史进程自欧洲的中世纪到19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基督教由教权至上走向衰落。在基督教鼎盛时期,政权屈从于教权,教育权被宗教所把持。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受控于宗教,要接受神学训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不信仰宗教是不可能的。他们全都是基督徒,也与他们出生于基督徒家庭密切相关。哥白尼10岁丧父,由舅父抚养,他舅父是一个教区的主教,他曾…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2,(2):34-34
北京市基督教两会举行神学思想研讨会北京市基督教两会于2001年11月21-22日举行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丁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邓福村牧师到会劝勉。来自全市各堂点、燕京神学院、青年会负责人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充分认识到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基督教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的重要意义,引导今后的福音事工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俱进。这次研讨会对促进北京市基督教两会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更上一个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市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13.
夏莹 《天风》2023,(4):15-17
<正>赵紫宸是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1。赵紫宸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备受瞩目,是近几年国内基督教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本文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而是以宗教学的视角探究赵紫宸宗教观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韩国巫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佛教、道教、基督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趋于韩国化,这是在韩国人“原本”思考基础上的民间信仰和外来宗教的习合.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3):2-3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召开神学教育委员会(扩大)会议本刊讯(神学教育部供稿):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教育委员会(扩大)会议于2015年1月28日在宁召开,基督教全国两会负责同工、神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共2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商讨神学教育相关问题。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新约圣经研讨会"本刊讯(通讯员黄金斌供稿):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5年1月27日上午,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举行"新约圣经研讨会"开班仪式,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高峰牧师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对北京大学等高校校园中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近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j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宗教热的逐渐升温,宗教在高等院校的传教活动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特别是基督教汉语神学运动,进入大学讲堂和国家研究机构。在当代中国大学校园里,海外基督教势力成为传播福音的主要力量。校园基督教传播隐性方式是进入教学领域进行文化宣教。这样扩张态势的传教中。大学生基督教徒出现比较快的增长趋势。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已经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上当前的工作日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新保守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美国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是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中国成为国际宗教右翼势力传播基督教福音的重点地区。境外宗教渗透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战略意图是改变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应当重视境外基督教右翼势力的"合法渗透"。境外右翼势力推动基督教在我国传播,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宗教右翼势力特别善于利用合法渠道,深入我国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阵地,培植力量,宣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立。为从思想文化上提供抵御境外宗教神学渗透的理论武器,应当大力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启蒙运动主要是指发生在西方18世纪的思想和社会运动,其宗旨是批判基督教中的保守和专制思想,反对教会政教合一的残酷政制.如伏尔泰所鼓吹的自然神论、狄德罗所宣扬的怀疑主义以及休谟所坚持的不可知论的经验主义等,对于基督教传统的神学独断论确实具有摧枯拉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关于论宗教的篇章,考察并论述了人的一般本质、宗教的一般本质、基督教的本质,得出了"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刘金光 《中国宗教》2014,(10):58-59
谈论中国基督教的所有问题,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问题。神学对于基督教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神学思想的导向决定了基督教向信徒传播教义的导向。神学思想能否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信徒能否与时代相契合、相适应、相协调。众所周知,在几种外来宗教当中,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最短的。在1949年之前,它是外国差会的子会,被称为"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并没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