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涟认识了许多年,在网上。但,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照片,彼此也没有送过。 我们是在一个文学网站里相识的。那时我们都还是学生,疯狂地爱着诗歌,爱着写作,常常是每隔一日,便会去论坛里灌水,将自己得意的作品,贴在上面,而后等着版主“加精”。是涟先注意到了我,给我的每一篇文字,都留下温暖的言语。让我下次登陆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分的价值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痛。有一次,几位文友在恭维我发表的一篇杂文。没想儿子在旁边插嘴说:“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  相似文献   

3.
快乐无求     
我业余爱好写作,偶有自以为不错的文章面世,便拿去给一位长辈看,他会很认真地做出评论。但是,近半年我忙着评职称,需要发表文章,开始挖空心思地写。一天,长辈遇见我,问为什么没有文章给他看。我如实回答说,原以为自己功底尚好,不料被写作整得很苦。长辈笑了,讲了一段往事——那年他在某文工团工作,平时没事,喜欢去朋友老万房间打鼓。刚开始,手忙脚乱,节奏也搞不准,但玩着玩着,就有些“上路”了。他发现打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于是,业余时间常常就在老万那里度过。  相似文献   

4.
忧郁的森林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用“忧郁的森林”做网名,但她是我的网友。已经一年多了,我们时常探讨生活或写作的问题,有时还会给对方发几篇得意之作,然后相互品头论足或彼此吹捧一番;除了没有告诉对方真实姓名外,我们是非常投入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求教     
晚上8点,一篇论文终于脱稿了,我伸了个懒腰,斜靠着椅子休息片刻。只要这篇论文在那家权威刊物上发表了,我就可以评上副主任医师了,而且是本市最年轻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文章阅读对写作的结构映射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所阅读文章的结构对写作的迁移效果.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探讨先前阅读的文章结构对写作的迁移效果,结果表明,先前阅读文章的结构对写作有迁移作用,阅读结构相同的文章篇数越多,对写作的迁移效果越明显;阅读两篇结构不同的文章,写作时易受后一篇文章结构的影响.实验2探讨在有无提示条件下,阅读文章的结构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的迁移效果,结果表明,是否有提示对高年级影响不显着,而对低年级影响非常显着.本研究证明,文章阅读领域也存在着Gentner的类比结构映射效应,源文章结构越清晰,被试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越强,这种类比结构迁移的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的幽默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闻名。一次,有位文学青年向他请教:"您的作品风格如此简洁,有什么写作秘诀吗?"海明威想了想,微笑着回答说:"我写作时,站在那里,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要修改时,我就坐下来,这个舒适的姿态,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余的东西。"站着写  相似文献   

8.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李存山数年前,我曾在《管子学刊》发表过两篇关于《内业》等四篇的文章,即《〈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1987年创刊号)和《〈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1989年第2期)。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  相似文献   

9.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根据。从我们收到的来稿看,引用参考文献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参考文献过少。一篇8000-9000字的文章,只有寥寥三两篇参考文献,这就表明作者未能掌握本人写作课题的动向和进展。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录用的,也是不会有太大价值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参考文献越多越好。但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没有20~30篇参考文献,是很难称得上综述的;(2)参考文献大多为早几年的,缺乏近期的文献资料。这表明作者的文章内容可能是过时的,可能落后于学术前沿的进展;(3)参考文献未能收集涉及作者写作课题的主要期刊的文献。一般说,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教同工同道: 今天,我们全国各个宗教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方面代表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聚在这里,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座谈会。 前天,是我们党的七一生日,我们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有幸亲临会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从总书记这篇里程碑式的重要讲话中,从会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中,我的整个身心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感染着、鼓舞着、激励着。我深信:中国共产党的80年辉煌功绩,已经写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众望所归的…  相似文献   

11.
在采访和写作稿件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想去写成一篇什么样的稿件,却写不成。有时候,身处某一事件或某一环境中,想写篇稿件的欲望十分强烈,但怎么也难谋篇成章。原因多是想写却又不愿老调重弹或随便写成文章。这个时候,我觉得重要一条是另辟蹊径,寻觅可写...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兵 《天风》2022,(5):44-46
<正>每次读《诗篇》1篇,我总是会把自己沉浸在一幅美好的画面里:我躺卧在草地上,手托着下巴,静静地望着小溪边上的果树一天天地长高,树叶随风而动,溪水潺潺而流,耳边萦绕的是大自然发出的清新、欢乐之乐,这是一幅充满和谐、充满安逸、充满爱的画面,我在思索着其中有哪些爱。1.拣选之爱《诗篇》1篇里“栽在溪水旁”中的“栽”字原文是“移植”的意思,就是说树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被挑选出来,然后又被安放在这里的。挑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被选者是要在经过历练之后再经过初步的考验合格才有可能被选中,被选之后再去更有深度的地方继续培养,当然主动权是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双手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最忙碌的一段日子:每周12节课,兼着班主任;还雄心勃勃地列了一大串的写作计划,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等等各种体裁一起上;还跟几个文朋好友合伙办了一个文化公司,整日她梦想着早些成为一名儒商;那天,母校老师信中随意的一语鼓励,又让自己热血沸腾地捧起外语书,加人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然而,近乎焦头烂额地苦过累过一年后,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本职工作没干好,好文章也没写出几篇,赔进了大量的精力钱也没挣着,考研离分数线还差一大截……那天,去朋友经营的一个果园,见他雇用一大帮人在摘果、挑果、装果…  相似文献   

14.
慢和钝感力     
一位文友写作的速度很快,我一个月也写不出她一周写出的数量。我很羡慕她,感到她写作的速度简直是一个谜,看到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刊上,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是那么迟钝和笨拙,我因此而焦虑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位从事写作的朋友,才二十多岁,就在去年和今年连着出了两本书,并且每月都有数量惊人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面世。我问她是怎样保持这种高产量的?这样写作是否很苦很累?她笑说,其实没什么,写作是我喜爱的一种劳动,也是我为自己选定的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像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一样,拟定出一个计划:一年写多少,一月多少,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河北的一个好友新书出版后给我寄来一本,他在扉页上写道:岁月静好。“岁月静好”,如水仙,似幽兰,正契合我纷繁背后寄情宁静的心。论写作功底,他比我扎实,论名气,他红遍国内一流刊物。简单的题签衬托着他淡定宁静的心,他的文字给我很多教诲。我常常借着夜色,在一些仁者的智慧中审视自己肤浅的心。  相似文献   

17.
白纸的高度     
我喜欢白纸。因为每当我面对白纸时,总是充满着倾吐的欲望,充满着写作的冲动和激情。那一张张白纸上好像蕴藏着我用之不竭的情思和灵感,生长着我采撷不尽的奇花和异草……总让我双目喷彩亦痴而醉之。  相似文献   

18.
自我疗伤     
我蹲下来,仔细观察着雪儿(我家的小猫),它侧身卧着,很费力地抬起那条受伤的腿,探着脖子,舌头一伸一缩,不停地舔着伤口。累了就停下来,无奈地看着我,发出几声“咪咪”轻叫。看我无动于衷又无所适从的样子,就又一次低下头去,舔拭那片已经溃烂的伤口和伤口周围被混着浓血的药物粘成一缕一缕的乱毛。  相似文献   

19.
让它那样     
我艰难地走在通向宿舍楼的小路上。风很大。为了不被风吹倒,我不得不将头低下,身子前倾。步履维艰地走着。忽然,“砰”的一声,我一看,一辆孤单的自行车被风刮倒在地,我赶忙上前将它扶起,放回原处,然后继续前进。才走没几步,又是“砰”的一声,刚刚扶好的自行车再次被刮倒,我只好转过身,准备再次把它扶好。这次,  相似文献   

20.
本人从单位里辞职出来专事写作——不再靠拿工资生活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有表示钦佩的,有介绍写专栏的,也有劝我三思而后行的。一位编发过我好几篇小说的编辑先生,在来信中劝我说:“我认为靠创作谋生是一桩险事,需三思而后行。六七百元的生活费绝不算多,写起来却很累,有些文章还前途未卜。最不易的是心态,有时许久没有心思写,生活就没有着落了。”我一看见他的“最不易把握的是心态”就笑了。是的,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建设好,保养好,把握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平常情况下,做到有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