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这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我驱车到离荔波县城40余公里的洞塘乡,这里因盛产青梅(当地人称酸梅),而闻名退尔。  相似文献   

3.
计文 《天风》2011,(7):1-1
我至今一直没有时间看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据说许多人看了后,走出影院时的眼眶是湿润的。 最近,屡屡发现在书市和荧屏上有不少与它同名的书刊与节目,尤其是国内同名电视剧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新高。人们之所以对"当幸福来敲门"这个题目情有独钟,概因是潜意识里的企盼,希望哪一天幸福真像一位不速之客一样敲响自己的家门!  相似文献   

4.
再义 《思维与智慧》2011,(11):25-25
人生来是做什么的?在忙碌的时候,很少有人考虑这个。谁要是提这个问题,旁边的人可能会叽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呀?  相似文献   

5.
春来草自青     
户外散步的时候,霰雪飘零,轻轻沾在我的黑外套上,就像是白毛衣起的球,绒绒的。冒着微寒,我在青砖铺就的人行道上,放慢了脚步。在我的右手边,是一带雕花  相似文献   

6.
冀慎杰 《天风》2005,(4):40-41
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提到主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 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这是主耶稣向世人发出的呼唤。人 生于世,都有劳苦重担和忧愁烦 恼,怎样才能变得轻松愉快欢喜快 乐呢?秘诀是到耶稣这里来,他就 使我们得安息。一个"来"字,蕴 藏着深刻的属灵意义。"来"是一个 动词,在圣经中,它常常和别的词 连在一起,组成新的词语,意义也 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7.
迷信与习俗     
2014年新年刚过,网上曝出:五台实验小学校舍建设竣工,校长某某某举行“谢土”仪式。一时议论纷纷,有说是迷信,有说是习俗。我儿认为是迷信,但义说服不了习俗一方,想让我写一篇文章,议论一下这个问题。我当即回答:认为是习俗的虽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迷信。这需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京城涌动“讲座热”—这是今年报刊常见的报道。在这一热潮之中,有一个开办较早、独具一格的文化讲座,虽然从未有意去吸引新闻媒体的注意,但是却颇受人们的欢迎,这就是在故宫西侧的北长街27号院内,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举办的“周末佛教文化讲座”。“请问,佛教文化研究所每周六的上午是否有佛教文化讲座?”作为讲座的具体负责人,我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答道:“是的。”“我可以来听吗?“可以。欢迎来听。”放下电话,我在想刚刚这番对话中所提及的“听”字,“听讲座”这没错,当初我不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来到北长街27号院想听到…  相似文献   

9.
龟去龟来     
去年冬天,第二次到山里来访的陆小姐给我带来一只龟。 我本不爱好养宠物,可这只龟的到来还是令我由衷高兴,因为我在这前一天刚刚画了一幅老先生身边跟着一只龟。我这么一说,陆小姐和介绍她来的曾居士都感到这只龟因缘殊胜。当时这张画还正挂在墙上,并分明写着前日的日期——“辛巳小雪”。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的困惑 对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教育界和其他方面的人士有没有困惑?我看是有。举例说: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而课堂上讲的还是知识,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培养的目标,正式的提法是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中小学来说,考核的实际标准还是升学率,是应试分数。这如何解释?民办学校、培训公司办班招生,若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为内容,报名的可能没几个,如果是以怎样在高考中得高分,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为内容,报名者可能门庭若市。我自己也有困惑,例如有一位幼儿园园长请我为幼儿写出一套新教材,我想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写,然而园长说:得按幼儿家长的期望、要求来写,否则,招生报名的人数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田智忠 《哲学研究》2022,(4):46-53+128-129
学界围绕朱子“道统论”的争论集中在两点上:第一点争论是“道统”内容上的“传什么”之争。朱子提出“道统论”的目的在于凝定儒学主题,他区分了前贤对于“传什么”的“创立者”与“传述者”之不同,认为“创立者”决定“传什么”的内涵,而“传述者”则在“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而传播之。“传什么”的创立遵循“继天立极”原则,“传什么”则紧扣理学的主题。第二点争论是“道统”的传承谱系之争,焦点在于周敦颐是否可入道统谱系。“道统论”这两点争论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概言之,朱子有意将周敦颐纳入道统谱系,但缺少强有力的证据来坐实其主张。  相似文献   

12.
像象观和错综说,是来氏易学中的两大创见。来知德所谓的易象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象观,是对《系辞传》以来的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象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如何可能和如何建构这一问题所作的覃思和论说。错,在形式上指的是爻性皆对整相反的两个卦。综的形式则有两种:一是四正之卦在别卦中或上或下的变化;二是四隅之卦或一别卦与其颠倒后所得之卦之间的关系。而综的第一种形式,似从未有学者注意到和发明过。错、综虽形式各异,但二者得以确立的形上学理据却都是阴阳之理:错实质上是阴阳的相互对待,综则是阴阳的上下流行。在来氏易学中,错综不仅是取象条例,而且是卦序的内在建构原则。来知德的像象观和错综说,在易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一书中于《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条下注曰: 跻僖公者,亨祀之位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也。闵公与僖公为兄弟,《鲁世家》 谓闵为兄,僖为弟;《汉书·五行志》则谓僖是闵之庶兄。无论谁为兄谁为弟, 僖公入继闵公,依当时礼制,闵公固当在上。《鲁语上》记此事云:“夏公弗忌 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 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 之亲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  相似文献   

14.
生活幽默     
我烧的是废纸小王把写好的稿子放在桌上,出门办事去了,中午回家,发现桌子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那一迭稿子却不翼而飞了,当他闻到有一股烟味时,忙问妻子:“你烧的是什么?”妻子回答:“你以为我这么傻,会把没用过的纸烧掉吗?我烧掉的是那些写过字的废纸。”视力太...  相似文献   

15.
比尔,盖茨要到伏加斯中学演讲了。西蒙森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写一篇关于“我与比尔·盖茨”的文章。同学们大都把比尔·盖茨比作偶像。可是,一位名叫杰利斯的学生却让西蒙森有些意外,他写道:我不希望比尔·盖茨先生到我们学校来,我与他有着十万八千英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1,(9):64-64
问:我是一个经常要在主日礼拜前上台领唱诗的姊妹,我喜欢平时穿自认为端庄得体的裙子,上讲台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是,我总发现教会中一些人爱用异样的眼光来打量我,他们的责备写在他们的脸上,大概意思是我不够“敬虔”吧!但我总是不解和郁闷,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难道一定要穿得像个老古董才算“属灵”吗?我们在穿着打扮上与时代合拍有错吗?  相似文献   

17.
罗马教廷为了掩盖它的反动政治面貌,一贯歪曲史实,把公会议说成是“纯宗教的”、“神圣的”、“不能错误的”,而且都是由教皇召开或批准的。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只要我们客观地加以分析研究,不难看出么会议的产生主要出于政治原因。而其所讨论、决定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看着是宗教的,其实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下边就以第一届公会议——尼赛公会议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从第一期到这96年的第三期,我几乎是每期必看,此第三期中的《杨度三叹记》,《毛泽东的佛缘》书评,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另有《僧在深山,人在车站》,其中“人在车站”已写绝了,相信作者的感受,不是可以写出来的,而是从心中流出来的。《禅者与理发师》等也是非看不可的文章。我想,《佛教文化》如能间隔地登若干小有争议的作品,那么,会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学僧:释本性和南1996车8月15日于期里兰卡为增设新栏目,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读者问答,因为订阅这本刊物的人,既有研究佛学的,也有学佛的居士(在居士中有新老…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梦想:写一本《佛教文化史》,至少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主旨要写什么呢”朋友问道。“就八个字:美的信仰,信仰的美”。这么回答朋友的话时,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真地进入梦境,一腔神往。您可能要说了:写书就写呗,用得着书还没有写成,就先吹乎出来么?不,朋友啊,我想我没办法不一言及此,就悠悠神往。佛教文化是一条美的信仰的河流,《佛教文化》就是一艘长年镇日航行在河上的兰舟,我就是这条航船上的一个水手.一个导游,一个痴情的追求者啊!您注意到本期中心插页匕赵朴初居上的最新诗作吗?在发稿之前,我曾久久地…  相似文献   

20.
纠缠     
某公络腮胡子,每日用刀片刮胡须,脸上不留一点胡碴儿。有人问他何以如此,答曰:“胡须不让我露脸,我也不让它出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