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兰——俏江南的老总,她成功是从一天打6份工开始的,至今她已在2009胡润餐饮富豪榜中排名第二位,成为了餐饮业的皇后。张兰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名门望族,她也是北京工商大学的高才生,在国内商学院读完MBA,生下儿子,已是30多岁的女人,因为她想要干一番事业,而创业首先就要有资金,于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任务──五皇后向题.在认知科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借鉴了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八皇后问题,并对该问题做适宜性分析,最后确定以五皇后问题作为人类的问题解决任务.通过对它的问题空间、结构及内容的分析,并通过与以往问题解决任务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五皇后问题是一种结构良好的问题解决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3.
方靳海 《天风》2000,(1):52-53
甲:新年到了,回想过去一年来神恩手的引领,我们真是感谢赞美不尽! 乙:是啊,我们要不断数算神的恩典,把神的话语牢记在心。 甲:那还用说,主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嘛。 乙:哇,你已经背上啦。 甲:当然喽,“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乙:又来了——别得意,让咱们现在就比一比…… 甲:别不服气,背圣经金句,我张口就来——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of nostalgia as a sui generis kind of value by expanded analyzing on the concept of classic elegance proposed by Wang Guowei. For broadening the human spiritual horizons in the light of the philosophy of value,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1) the value of phenomenon of collecting antiques,(2) the primary factors in the valuation of antique,(3) the phenomenon derived from nostalgia,and (4) the quality of value from classic elegance to nostalgia.  相似文献   

5.
武王灭商、周公制礼作乐,由是开启了中华文化近三千年的基本格局。本文依据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从史料的再解读入手,分析商纣所依大邑与周武王所依天室之不同,深入探讨殷周之际两个族群政权在哲学认知层面对信仰抉择的不同路径,由此揭示这一历史巨变中由殷商泛神论的巫教之哲学到西周超神论的宗教之哲学二者间内在的深度转换,进而揭示周初宗教信仰的基本格局以及其与礼乐文明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葛洪的“玄”、“一”、“德”观点,是对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改造发和展,是“道一美”观从哲学到宗教转化的标志。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企瑞 《天风》2008,(23):42-44
"在地如同在天"引自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我们最熟悉的主祷文,其中提到:"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耶稣一生在地上所成就的事工,亦是成就上帝在天上的旨意——以父的事为念(参路2:49,约6:38),我们也将此称为"敬虔度日"(参提后3:12)。"敬虔"一词,  相似文献   

8.
意义、语义性、意向性、表征和心理内容等一直是不同学科的专门研究对象.然而,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等向纵深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与分流并行不悖的合流倾向.其表现之一是,有关学科在对意义等作分门别类的研究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视角把它们作为没有区别的统一的对象加以探讨,把“意义”、“内容”、“表征”、“关于性”和“意向性”等当作没有实质差别的概念加以把握.之二是,分析传统的意向性理论与现象学传统的意向性理论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最近又出现了靠拢乃至融合的趋势.之三是,在更高的层面对各种意义进行统一观照,以揭示最一般意义的“意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9.
提高劳动报酬是一个涉及劳资关系交换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复杂正义问题.劳资关系的交换正义是否"合乎公平的正义"是一个充满现实纠结的社会问题.社会财富的分配正义旨在建构一种保障、拓展和超越交换正义,普惠民生的大劳动报酬现.一方面,通过劳动要素资源均衡化,实现劳动报酬与人的再生产需求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承认和尊重民生权利,以彰显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逻辑.大劳动报酬观的正当性与权威性需要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方协同联动,以建构一个和谐共融的行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对道家"真"思想的形而上考察。"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具有多重思想维度。首先,道家哲学认为"真"是"道"的本然属性,"甚真"、"贵真"澄明了"道"是究竟真实;其次,道家反对"伪学"而主张"真知",道家提倡"真其实知"的致思之路;再次,道家看重"抱朴含真"而"天人合一"的生存取向,提倡由"抱朴"显"道",由"含真"达"道";同时,道家哲学之"真"也具有淳厚的人性关怀,道家认为人人具有"真"性,人的"存在"、"活着"应保持"全真"、"质真"的自然本性。在现代性宰制的当今时代,道家"归真"的价值取向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其为现代人重新领会"道法自然"而切近"真"人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常达 《哲学动态》2023,(6):31-39
在儒家关于三代以前的探讨中,上古圣王众多,但孔子删定《尚书》,却独以《尧典》作为开篇。郑玄云:“《书》以尧为始。”如果从孔子的“删削之意”出发,那么“以尧为始”的根本依据来自于帝尧禅让的特殊地位。在历史上围绕着帝尧形象与禅位事迹的争论中,“稽古”意味着尧之禅让只是顺考先王之道的一种表现,并不具有独立的政教价值;“同天”则突出了天命的显现与指示,以及圣人的抉择与承担,由此赋予了帝尧禅让“政教之始”的地位。只有在“同天”的语境下,帝尧禅让才能真正作为垂世立教的事件存在,天命之“公”的意义才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
血写血书者是王国维、鲁迅发挥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诵读与写作中关于我于文学尤爱血书者而提出的创作主张。其特征是审美悲剧情感体验论。白桦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是当代这方面的践行者与代表作,故于我们的创作有莫大助益。  相似文献   

13.
在张艺谋的前期作品中,父与子的关系明显表现出冲突倾向.父一代总是呈现出令人恐惧的黑色.面对父一代的压制,子一代有的起而反抗,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红色意味;有的则选择了顺从,呈现出令人压抑的灰色.从《活着》开始,父与子的关系由冲突逐渐转向融和.父一代变得温情随和、宽宏大量、仁慈善良.子一代也不再肩负着弑父的重担,他们从父一代那里得到关爱,感受人生;有的虽然起初与父一代之间有隔阂,但最终还是相互理解,化解冲突.父与子关系的这种变化与导演生命体验、艺术实践和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释张载的本一论与合一论,王船山辩证地考察了天人之间的分合异同关系,其论析蕴含着未分-分-合的时间维度和逻辑环节,包含有事实与价值、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等不同识度,体现出船山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的辩证思维和既以人合天又以天合人的中道思维。他所区分出的天之天、人之天、物之天等既新颖别致又意涵丰富。他提出要“以天为宗,以人为归”、“化天之天为人之天”,从中或可看出其综合理学三大派的努力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青年毛泽东受时代思潮影响,接受了国民性改造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帮助毛泽东完成了对国民性话语的扬弃,创立了以阶级分析为基础、人民性为核心、合法性建构为目的、纳入和包容为基点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话语。人民话语对国民性话语的扬弃,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国民性话语本身的局限使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则为超越国民性话语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条件。人民话语与国民性话语之间是扬弃、超越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否定。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学海》2014,(4):108-116
清人对古代石刻画像的态度经历了从石顽工拙到画学之祖的转变,以名家为中心的所谓师资传授的经典谱系受到极大冲击。以画风简略、刀刻趣味和风雨侵蚀痕迹为主要特征的无名氏石刻画像成为了新的经典。通过文献钩沉与风格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与书法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变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金农而非遗民画家,而市场则是社会机制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蝶 《现代哲学》2015,(2):28-32
从Utopia到乌托邦,在理论上二者对等的不可能性和在实践中这种对等的可操作性的差异,开辟了重新解释二者关系的可能性。在跨语际实践中,Utopia和乌托邦的并置带来的不是黏连性而是断裂和界限。乌托邦源自于Utopia,却在诞生后与Utopia在词语层面和概念层面均发生了断裂,但在断裂中需要寻求同一的基础,以便乌托邦能在理论上完满自足。完型了的乌托邦逐渐靠向其周围迅速集结而成的既有汉语概念,通过既有概念的规定与限制最终融入到汉语概念世界中。  相似文献   

18.
在古希腊理性精神与基督教信仰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奥古斯丁扬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理性自由观,提出了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信仰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展示了信仰、自由意志和理性三者之间富有张力的依存关系,实现了西方自由观的转向,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与文化发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自由观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复兴,但由于从根本上并没有克服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困境,现实的人的自由、理性与信仰在黑格尔哲学中都被消解了。即便如此,在当代一些重要的思想家那里,奥古斯丁确立的思维范式依然具有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先天图作为卦变图系统的一支,其早期诠释以"卦变法"为主。其中,六十四卦卦变从郑夬开始,经邵伯温、张浚、张行成等人之手不断演进发展。另有陈瓘、王湜等学者对八卦卦变加以思考。此后,来源隐晦的"一阴一阳图"之阴阳相间生卦的方法流入先天图的诠释,即是日后闻名的"加一倍法"。此种诠释始于程迥,蔡元定、朱子、林至、项安世等人加以展开,最终使先天图成为了易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历代学者多根据战国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结合刘向以"王霸之迹"分别概括鲁政、齐政,进而以"齐不如鲁"来解读孔子这番言论。不过,通过对传世文献不同叙述模式的梳理,则可发现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似与"变齐变鲁"并无关涉。刘向所谓"齐不如鲁"之论,也是在借鉴了既有叙述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论述才开始有意将"齐不如鲁"与"变齐变鲁"相提并论。而到了南宋,朱熹方以"齐不如鲁"解读"变齐变鲁",并影响至今。以上过程,正体现出儒学变迁对思想史叙述模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