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变画离不开"经","经"是画家构思和绘制所尊崇的依据,同时,优秀画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则体现在"变"。文章分析了该画的佛经依据及艺术表现,认为,"经"与"变"是画家创作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符合佛教主张的契理契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是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画家思考人生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智慧力作。画作虽然仅有几何线条和单一颜色,却如道家八卦图一般再现了宇宙自然幻化的规律。画里沉淀着画家宗教般的情怀、极致的理性和深邃的浪漫,看似毫无内容,所有内容却尽在画中。作品既满足了画家对纯粹的渴望,也蕴藏了宇宙自然法则。抽象纯粹而博大精深,是蒙德里安画作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古世俗论画者多对界画一科颇有微辞,多以文人画标准判其无书卷之气,未能欣赏界画家所构建的介于工致精准与幽情雅趣之间的独特美感,试以清初扬州界画群体中的李寅、萧晨、二袁几位画家的作品分析,界画家未必不具文人才气,画作亦是格调高雅,诗情画意皆善。  相似文献   

4.
蒙克画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崩离析的艺术流派中,表现主义画派异彩纷呈众画作里的一束流光。这束流光耀眼刺目,白炽强烈的光里有死亡、恐惧、惊骇、鲜血、绝望、无助。画作是画家心之镜像,里面映照了艺术家成长的轨迹。画作主观色彩浓烈,个人意识醇厚。画家渲染的一总情味,不管有多么不堪,都是他内心赤诚和本真的投射,画里祭奠了生命旅途中的所有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5.
德加画作,以捕捉生活瞬间的方式定格画面,将人情世事解析得洞如观火,明察秋毫。画作纤细,精致,矜持,华美,洋溢清贵之气。作为画家,他更像是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把人世的卑微鄙陋全都画进作品里。画作蕴含着浓郁的、清高的贵族遗绪和委婉的怨。  相似文献   

6.
克劳德·洛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被认为是风景画最大宗师,开创了理想风景画的新视野,在欧洲风景画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英国的风景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克劳德·洛兰的画作中,常看到巨大的树木出现在画面的两侧边缘,整个画面在树木的围绕下显得如此和谐、宁静,这种以树木取景框是古典主义绘画的一种表现自然的特征,区别于作为绘画边缘的画框的概念。克劳德·洛兰的取景框在他创作的不同阶段都有所体现,看似相似的树木被巧妙安排在不同题材的画作中,组成牧歌式的基调,洛兰式的风景,给人以深远宁静,庄严肃穆之感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运用笔墨进行创作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笔的运用技巧、墨的比例关系、线条的运用等。画家在创作时根据创作意图及构思布局等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等,借助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等技法来展现画作的意境,并运用线条进行画作创新,从而使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故对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克利的抽象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各种新科技和新发明激荡下的天才力作。画作奇幻诡谲,不可捉摸,无法解读。能触摸的,只是画家在画里融入了诗意的心、浑厚的绘画功底、曼妙的天籁乐感和梦境里才能遇见的颜色。读克利之画,如同跟随画家开始一段探寻灵魂的魔幻之旅;一路领略和欣赏画家精神的五彩斑斓、瑰丽浪漫和灵气逼人。这是天才画家克利,带给美术史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己为镜     
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自诩为艺术鉴赏专家。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同去参观博物馆,他把眼镜忘在了家里,无法看清墙上的画作,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高谈阔论。一进展厅,他就开始对不同的画作品头论足。后来,他站在了一幅人物全身画前,开始大肆批评:“这个画框一点儿都不适合这幅画,画里的这个人穿得破破烂烂,实际上,画家挑选这样一个肮脏庸俗的人来画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11.
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画家,其风景画以触动人心灵而被喻为“心象风景画”;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作家,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东山的画作和川端的小说都着力表现日本传统的审美理想,“显示宁静中温馨而细腻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题跋作为中国画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题跋可以使观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读懂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作画时的社会背景,也可使读者了解画中意境;同时,题跋能够使后人更好地去探索画作的真伪以及画作的流传过程。元代的题诗、题文在整个绘画史上属于兴盛时期,有自画自题,有互题,有自题后他人复题,也有一题再题的。文章旨在探讨倪瓒的代表作《六君子图》题跋的内容以及题跋所反映出的作品意境、趣味等。  相似文献   

13.
郭熙是北宋杰出的画家,其美学思想更为直接地表现在画作上,他的山水画造诣颇高,有着十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历代文人学士对此多有赞语.如<图画见闻志>说他:"工画山水寒林.施为巧赡"[1].<墨庄漫录>中也记郭熙"以画得名",并盛赞他的画"雄伟清润,妙绝一时"[2].  相似文献   

14.
契里柯被称作是形而上学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以其营造的永恒宁静的悠远气息,神秘空奥的玄想意境而让人流连其中,痴迷忘返。他所描绘的那一个个永恒的迷一样的国度仿佛来自于人类之梦的最深处。时间在他的画里不再是线性流逝,过去和将来都丧失了意义,唯有永恒在幽暗的阴影中泛着神秘的光辉。契里柯所建构的时间迷宫有几个固定的元素,它们是画家偏爱的母题,这些元素常常以各种相近但又有所变异的形式拼接组合。它们频现在契的画作中,就像是契里柯永远抹不去的梦魇,是彼岸超然的众神,是神秘本身,正是它们构成了契里柯之绘画那种超越限时间与空间之外的廓然寥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大体量动物且技艺高超的画家,韩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唐朝韩滉《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画作中的线条、设色、形神表达的分析,以及与同时期画家作品的对比,体会韩滉将“意”运用到绘画中的革新精神,从而领会中国画“点画之间皆有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郭熙作为画院画家,希望借助山水画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目的,因此对山水画寄予"可居、可游"的理想。其画作《树色平远图》以独特的时空意识在众多以高远构图的大山水画中独树一帜,郭熙主要通过"蟹爪树"点明画作的创作季节,又以流水、小舟、渔翁、行人赋予画作时间的变化性;接着通过平远的布局,群山的后退,加之"S"形的构图的动态性,使得整个画面空间流动起来。整幅画以其独特的时空意识召唤观者去畅游山水,体味林泉山水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取名为"敬"。画面中,河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河面上渔船点点,自由抒情。河的两岸杨柳挺拔,苍翠欲滴。河坡下是一片低洼的田野,稻谷吐穗,丰收之喜弥漫。整个画面是一幅乡村风景美图,与"敬"这个主题怎么也拉扯不上关系。弟子观摩画作几天,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于是问画家,这幅画里到底藏着何种玄机。画家对满脸疑惑的弟子解释:"‘敬’的初文即‘苟’。清代学者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提到:‘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敬有戒谨义,苟训急敕,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些画家已经渐渐陷入了浮躁、狂勃、贪婪和失常状态,虽然他们的画作功力不逮、水准不高,但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他们伙同画商用重金收购了美术评论家和媒体,不择手段地对民众进行史无前例的误导和诱惑,掀起一股炒作哄抬和巧取豪夺的世风。而一些美术评论家在金钱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影响了几代人.徐悲鸿更注重美术教育,认为画家的画作仅仅是其本人的成绩,却谈不上成就,只有培养出众多的画家,甚至超越教育者自身成就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对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大的贡献.他同时认为,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20.
两位画家教自己的儿子绘画。第一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墙上,给所有来家里的客人看。第二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张画都扔进废纸篓。10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看着一墙色彩鲜艳、构图完整的画,观者无不大为赞赏,纷纷索要回去裱挂。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因为他的画都被扔进了废纸篓,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手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