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礼拜的正向问题赵华宇自在30年代我还年轻时,就见有人礼拜时面向西偏南方位,其理由是我们在东亚的温带,麦加在亚洲西南、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故而要偏南。1994第三期《阿拉伯世界》上发表了马小平先生的文章中也有此见解。中国的清真寺礼拜殿朝向一般的都是...  相似文献   

2.
早在1982年,笔者就认识了中国杂技团一级演员、魔术师金业勤先生。那是在一次反对“特异功能”的会议上,金先生还特意单独为我表演了“透视”的魔术。这段难以忘怀的情景在我的《亲历特异功能》一文中有记述(见《科学与无神论》2001年第6期)。 金先生说过,他打年轻时就了解这类骗术。他怎  相似文献   

3.
顾城因为他的"童话"诗歌和他的死一度引起热议。他不仅个性偏于执着,而且在文学创作,即写诗的追求上也经历了从自然的"我"、文化的"我"、反文化的"我"到"无我"的执着"寻我"之旅。这两方面的表现都根源于顾城艺术追求的"执著",而这份执念也导致了他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弧线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新鲜、令不少青年朋友沉思的问题。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为了享受、为了创造、为了……这关于人生的种种答案,好像是,也好像都不是。有一天,当我冥思苦想之际,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首诗,那是顾城写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不知作者在写这首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时,有没有考虑到人生哲理,但是用诗中所写的"弧线"来思考人生,却令我  相似文献   

5.
好时光     
正冬日的午后,坐在阳台的靠椅上,太阳的金辉泼墨一般倾洒在身上,暖暖的感觉如同被人拥在怀里。捧一本书坐在暖阳下,手机里播放的音乐是《绿野仙踪》,如梦如幻的音乐,给午后的时光披上了一件朦胧的面纱,我坐在那里,坐进了深深的幸福里。如果有人问我,给你一千万,你会卖掉这样的时光吗?年轻时的我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成交,可今天,我会说,不会。漂泊  相似文献   

6.
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选择     
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的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年金。有了一份国王赐予的年金,就等于有了一份有保障的固定收入,这对于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听一听他在《忏悔录》里所陈述的理由吧:“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会加到我身上的那付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中国有句俗语:“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食人俸禄,就要为人谋事。卢梭拒绝了国王,注定还要过漂泊不定的生活,但却保持了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这是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悠悠岁月,一晃已是现代高僧明真法师示寂五周年日子,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音容笑貌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这是因为,在他示寂五周年时(5月17日),我读到了他那充满法乐的遗著——-《望云集7/,在我的眼前仍然闪耀着那盏凝聚着般若智慧的慧灯!明真法师毕生从事僧伽教育,示寂前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他年轻时受老庄思想影响,投入佛门,受戒前就读于武昌莲溪寺华严大学。1923年在南岳受具足戒后,开始研读法相唯识学说。由于受《成唯识论》“若执唯识是实有者,亦是法执”等语的启示,他同时阅读了三论宗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思维与智慧》2010,(6):M0002-M0002
我是一名《思维与智慧》的特殊读者,我之所以能够持有一种从容、淡定、乐观的心态面对失足后的人生,《思维与智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修习净业》一文,回忆了他年轻时读叶圣陶先生《两法师》一文的深刻印象,通过对叶文的介绍,展示了当年叶老在弘一大师的引领下拜谒印光大师的情景.透过叶老朴实的文笔,不难领略印光大师当年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我年轻时,非常傲慢自大,这是因为我有一个俊秀英武的外貌。其实,我那时只是个虚浮浅薄的人。我经常照镜子,对着我那张漂亮的脸自我陶醉。我上高中时就开始交女朋友,身边的女友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换。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相传他年轻时在居士山隐读,一日偶染小疾,便上附近市街去买药。来到一家药铺门前,见柜台内坐着位素雅端庄的少女,他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市井之中竞有如此佳丽,实在难得,心中暗道:不知其学识如何,待我试她一试。于是上前施礼道:  相似文献   

14.
心灯     
《点一盏心灯》是刘墉的一本散文集,我曾经熟读,曾经感动。今天我只是借用这个名字,也说说我的心灯。  相似文献   

15.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6.
不怕晚     
近来我对两位艺术家兴趣浓厚,一位是蓝天野,一位是裴艳玲。 蓝天野何许人也?就是《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和《渴望》里温文尔雅的父亲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17.
我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一个懂点《周易》的朋友曾说我“宜佛”,我当时胡卢不止——“我这么‘入世’的人,与四大背空的佛教,风马牛不相及也!”没想到,被朋友言中,我竟然真的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我编写一部成语辞典,发现不少语条出自我从未听说过的一部古书,叫《五灯会元人这使我不解而不安:我虽不敢自栩博学群书,但较有影响的著作,总该是知道的;这《五灯会元》在我这个搞语言的,竟然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岂非咄咄怪事?我设法找到一套《五灯会元》,草草翻了翻,满头雾水。“石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智慧》2008,(7):M0002-M0002
赏读《思维与智慧》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读《思维与智慧》没什么功利性,而是纯粹享受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赏读经典名刊,我感悟良多。  相似文献   

19.
孙开泰 《管子学刊》2008,(3):126-128
过去我见过一位青年人写的《管子传》书稿,数量与质量都很不满意,未能正式出版。经多年以后,陈书仪老先生的《管子大传》,洋洋30万言,实为壮观,应该说是一部研究《管子》的一家之言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祝贺和祝愿     
《道德与文明》已经刊行百期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我想说几句话,以表达我的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作为一名伦理学工作者,我深感《道德与文明》是一份不可不读的好刊物。她定位准确,紧扣时代脉膊,敢于触碰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盲点问题,思想水平和学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