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了房。又买了房。卖房要定价,要到中介所挂单,要揣着钥匙带人看房。买房要看地盘,要到现场监督施工,要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畅想未来。卖房的时候心里有不忍,抚摸着自己设计的月洞门回想刚搬进去那年的八月十五,天地苍茫,  相似文献   

2.
放下即拥有     
在去沂山参拜法云寺的路上,左脚突然被一根藤蔓绊住了。习惯性地单腿站立,抬起左脚使劲去甩,以挣脱藤蔓的纠缠。没想到用力过猛,鞋子竟一下子脱了脚,直奔路边的沟谷而去。急忙寻去,发现那鞋子已经悬挂在半山腰崖壁里横空出世的一棵槐树上,沟深且险,要取回来已经没有可能,一下子傻了眼。怎么办呢?只好赤一脚而行,一脚高一脚低的,简直成了个瘸子。不仅自己觉得滑稽,引得路人纷纷私语窃笑,而且走了不长的路,就感觉特别费劲。有  相似文献   

3.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4.
放下     
那一年,由于我在业务上的突出成绩,进这家汽车销售公司才一年多,就被老总提拔为销售部经理。自从升为高级主管后,我更加勤奋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经常,公司所有人都下班了,我还没回家;经常,我回家的时候菜早凉了,父母常抱怨我说,就算你是总统,地球没了你也照样转啊。我总是无奈地说,我在那个位置,事情那么多,我不做怎么行呢?有一天中午快下班的时候,老总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吃中饭,十二点你就下来,我在楼下等你。我看看表,已经十一点五十五分了。我回办公室想收拾一下,没想到又被一些事情耽误了,下楼的时候已经十二点过五…  相似文献   

5.
放下抱怨     
抱怨是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一种负面情绪。做错了事,丢了东西,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不满、自责、怨怼的情感,这种负面情绪经由嘴巴抒发出来就成了抱怨。  相似文献   

6.
学会放下     
一次培训课上,心理学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和师父一起回寺庙,他们来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女子在河边徘徊。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都生活得不开心,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那个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  相似文献   

8.
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卒间。  相似文献   

9.
学会放下     
北宋明臣吕蒙正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任宰相。他不喜欢把人家的过失记在心里。他刚任宰相不久,上朝时,有一个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点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就走了过去。他的同事都为他愤愤不平,要求查问这个人的名字和担任什么官职,吕蒙正急忙阻止了他们。退朝以后,同事们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后悔当时没  相似文献   

10.
学会放下     
朋友在工作上遇到瓶颈,来找我诉苦:“你知道吗?现在人的心态总是见不得人比他好,否则就会故意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希腊原文,《约翰福音》7章53节"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和合本2010)至8章11节为一个段落。这一段的记载是"关于死刑那么严重的问题"~1,而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目的却只是要试探耶稣,想要寻找耶稣的把柄好指控他。8章3节只提到"一个犯奸淫时被捉的女人","'行淫'  相似文献   

12.
放下即实地     
连续几日阴雨天,弄得人心情灰蒙蒙的,今天一起床,太阳就从天边露出笑脸,是个好天气。阳光和煦,四野澄明,清风微拂,爽心怡情。温度不冷不热,空气不湿不燥,于是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觉得舒坦。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面孔带着微笑,连楼下的垃圾似乎也告诉你,今天有一家吃了糖醋鱼,一家大概炖了菠菜豆腐,还有谁家的孩子剥了两个橙子。  相似文献   

13.
人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思绪也开始联翩。随着起床、刷牙、吃饭、工作,思绪比人的胳膊腿动得多也快得多。这就是人,思想从来不停。  相似文献   

14.
请放下焦虑     
正跟友人出门,一位女性朋友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昨晚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虽然知道于事无补,但总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我说:"你知道自己的焦虑于事无补对吗?"她点点头,但依然眉头紧锁。旁边的几个人开始讨论如何放松身心,深呼吸,做瑜伽等,说这样可以纾解焦虑……可见,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焦虑的经历,或者正在焦虑着。缓解焦虑的方法我听说过很多个,效果因人而异。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破除对焦  相似文献   

15.
放下的姿势     
正因为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性格、才华、眼光等等差异,进入职场的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参加过许多次同学会,发现曾经在大学里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毕业五年左右开始出现差异,毕业二十年左右出现重大差异,毕业三十年左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且不可逆转。如果一个人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老是对自己的境遇这也不满那也不平,估计一辈子都会活得磕磕绊绊。我欣赏另一种人,他们也经受过许多挫折,也遭遇过种种  相似文献   

16.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存在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7.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  相似文献   

18.
把杯子放下     
一名心理学家在教室里给观众上一堂《压力管理》课。她举起一杯水,每个人都预想被问“半杯满,半杯空”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笑着说:“这杯水有多重?”各种回答都有:8—10盎司。心理学家回复道:“绝对的重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9.
放下即实地     
连续几日阴雨天,弄得人心情灰蒙蒙的,今天一起床,太阳就从天边露出笑脸,是个好天气。阳光和煦,四野澄明,清风微拂,爽心怡情。温度不冷不热,空气不湿不燥,于是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觉得舒坦。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面孔带着微笑,连楼下的垃圾似乎也告诉你,今天有一家吃了糖醋鱼,一家大概炖了菠菜豆腐,还有谁家的孩子剥了两个橙子。  相似文献   

20.
佛经典籍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为了寻找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一天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游僧,问其原因,游僧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