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小城建了一座教堂。教堂建好后,城里的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对教堂的宏伟壮观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爱好写作的人总有一些敏感。一旦对生活有了感悟,就免不了一吐为快。在文字面前,我像一个拾荒者,把日暮晨昏碾过的边角料都当做宝贝。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道影、一抹色,都可能对我别有意味。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爱上文学,流连文字,与我内敛敏感的天性不无关联。当一个人与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必定要在内心为自己设置一个壁炉: 相似文献
3.
每个拥有一颗灵慧之心的人,都会有他的“人生激荡史”,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巍巍丰碑”;那赴一部生命的秘籍.那是一座人类的宝库。 相似文献
4.
清水洗尘。看上去轻软温柔的水,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一身尘土,一身疲惫,清水能够清洗身体上的尘垢。人生的旅途上,倦怠了,迷茫了,清水能够涤净灵魂深处的尘埃。 相似文献
5.
一条河,流淌在大地上,北岸是旷野,在远处,是散落的村庄,而南岸的远方,便是高楼林立都市的影子。河流奔淌在繁华与恬静之间,隔断着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构思的时间很长很长绞尽脑汁,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全是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风吹或是草动,落花或是流水,都用心记取和收集。始终在悄悄地走近,却又永远很远很远;始终在倾听你的声息,却分不清心跳和呼吸。你是雨,轻巧的一滴,就足以清洁了世界,润泽了我的梦和心灵;你是阳光,随意的一束穿越生命,晴朗从此成为主题;你是雾,披着朦胧的面纱,纵然穷尽眼力,还是四顾茫然;你是风,飘忽无踪,来去无影,即使伸出手去,也不能触及你的衣角。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子,一只老鼠在里面生活得无拘无柬,悠然自得。可是好景不长,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并带回来一只花猫。 相似文献
8.
朋友送我一盆花,名叫九重葛。我每天给它浇水,可九重葛却越来越没有生气,到后来,几近枯萎。一日,朋友来看我,他看到了那盆九重葛,问我:“你是不是每天给它浇水?”我说,是呀,浇水有什么不好吗?朋友说,他送我花时,忘了叮嘱我,养九重葛不能浇水太多,要让它接近渴死的状态,花才会开得最艳,开得最旺,开得最美丽。 相似文献
9.
纽约的秋夜,寒风凄厉,冷雨斜飞。一个名叫约翰的中年人从剧院走出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平常他都是徒步回家的,可是在这个气温骤降的雨夜,他突然萌发了坐马车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年轻人在获得了几次箭术比赛的冠军之后,狂傲地向一位闻名天下的箭术大师挑战。年轻人一箭就射中了远处的一头公牛的眼睛,第二箭又将第一支箭射为两半,展示了高超的箭术。 相似文献
12.
茫茫人海,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偶尔听闻一句:好久不见。于是驻足回眸,短暂停留,也许寒暄两句,之后各奔东西。熟悉陌生的声音,清晰模糊的记忆,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3.
喜欢民间这两个字。咬在嘴里,绵软柔长。是小火炖的骨头汤,不怕火大时间长,一点一滴,把所有滋味全渗到汤里。 相似文献
14.
朋友到南方出差特地给我带回一盒槟榔。以前从未吃过此物,捏一枚于手间,仔细端详并无限遐想,怕是一股特别的味道会让自己措手不及。终于下定决心放入口中,倏地——一股苦涩溢满齿间,不禁眉头紧皱真想吐掉。朋友见状说道:“别急,再嚼一会儿。”听了他的话, 相似文献
15.
我去福州出差,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请吃“佛跳墙”,这是一道有几百年历史的名菜,我也是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口福。菜上了餐桌,果然是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可吃了几口后,我就觉得“不过如此”,无非是一个香字。 相似文献
16.
我不愿意别人叫我作家。作家其实是个很死聊的称号。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家的。家是个很重的词,有黄金感,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五岁,放学回家,抱着门前的小树摇。父亲瞪眼呵斥我:“别晃它,树要是伤了根,还能活吗?”我便松了手,悻悻地跑回屋写自己的作业。后来老听娘唠叨,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当时还小,不明白个中道理,不过从那以后,我没敢再伤害过一棵树,哪怕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杨或小柳。 相似文献
18.
一位高僧讲,修行时,他曾经养成了“过午不食”的习惯,好处多多,其一是可以省去一个多小时,温习旧日的功课,做许多别的事情,因此感觉时间忽然漫长起来,生命好像充裕了不少。 相似文献
19.
还记得那个卖油翁吗?一枚圆圆的铜钱,内里小小的四方孔,老头拎起油桶,倒出一线晶莹的油,不偏不倚,穿四方孔而过,稳稳流进小壶里,一滴不落。中学老师讲达篇课文的时候,我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叫绝:“太厉害了!” 相似文献
20.
在灯红酒绿中行走,你还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吗?在声色犬马间沉浮,你还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吗?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