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 TP)是个体分类、组织、管理人生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心理时间框架。在当今快节奏和高竞争性的社会中,寻求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优化个体社会适应、提升幸福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概念取向模糊、测量方法局限等,现有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较为繁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宏观角度上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现存研究的梳理,从平衡时间洞察力的不同概念取向入手,整合形成平衡时间洞察力的双通道理论模型,包含时间转换取向与总体健康取向平衡时间洞察力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路径,以及潜在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应区分平衡时间洞察力的不同概念取向,并分别进行拓展研究,着重发展时间转换取向平衡时间洞察力的测量手段,深化中国文化背景下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  相似文献   

2.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1):166-169
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辨析和阐述,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是个体在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上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并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界定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3):647-650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本文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途径,以及它与情绪、目标设定和学习动机等的关系出发,概述了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5):1037-1041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并编制适合大学生使用的量表。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前人相关研究,初步确定了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结构和量表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由3个维度、12个因素构成。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量表最终由53个题项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经典内隐联想测验任务,研究了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三种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以及未来情景性思维在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高于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特质中学生;未来情景性思维水平在中学生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未来情景性思维显著提高现在享乐和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而对现在宿命特质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是中学生选择健康行为的积极因素;未来情景性思维能促进现在享乐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6.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理论模型的建构思路,以文献分析前人关于时间洞察力研究为基础,并于此进行罪犯开放式问卷调查,得出罪犯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维度结构共包括三个维度十二个因素。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基本吻合。不一致之处主要表现在前者在过去时间认知维度上,比后者多出两个因素,即曲解过去和第一次认知;而后者在过去行动上比前者多出一个因素,即行动守时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一般拖延量表(GPS)和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并从时间折扣视角检验了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对553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力,解释率最高;(2)对121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时间折扣在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时间折扣为中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以283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与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进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5):1096-1099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但个体如何建构未来目标、确立优势目标等,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钟毅平  李琎王潇 《心理科学》2017,40(5):1161-1167
探索两类时间洞察力特质个体外显与内隐食物选择偏好。实验1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选出"现在享乐"和"未来定向"两类个体,考察其外显食物选择偏好,结果发现,与"未来定向"组相比,"现在享乐"个体选择更多垃圾食品。实验2中,两类个体分别接受不同的解释水平操作,之后完成单靶内隐联想测验,以考察其对垃圾食品的内隐态度,并检验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未来定向组相比,现在享乐组对"垃圾食品"存在内隐偏好。此外,对现在享乐者,解释水平改变会对食物选择偏好有显著影响;而对未来定向者,其影响不显著。这表明与未来时间定向者比,现在享乐者在外显、内隐层面对"垃圾食品"有选择偏好,并且解释水平会通过改变心理距离对其内隐选择偏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i) whether recalling stressful autobiographical events results in anxiety, (ii) the relation of memory qualities to anxiety, and (iii) the relation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personal intimacy to experiencing anxiety. Participants (N = 120) complete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Personal Intimacy and State Anxiety scales. 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all a brush with death, a stressful academic deadline, or a no-stress control. Memory qualities (vividness and significance) were assessed. As expected, recalling stressful events resulted in anxiety with more personally significant events related to higher anxiety. Having a more open-ende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related to lower anxiety after recalling a stressful academic deadline, whereas greater personal intimacy predicted lower anxiety after recalling a brush with death.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factors that may serve to moderate the link between stressful memori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anxiety.  相似文献   

15.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   总被引:117,自引:4,他引:113  
黄希庭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善于管理时间者的生活质量是高的。时间管理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