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碧霞元君是一位泰山上的女神,亦有信众称之为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或泰山奶奶。明朝人谢肇淛认为:"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它姓女主,俨然据其上,而奔走四方之人,其倒置亦甚矣。"~1明清以来,碧霞元君在民间的影响逐渐超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六书(续五)达浦生著第四章教旨第四──信大用"大用"者,即真主真体中所含自然之妙也,换言之,即真主之诸属性,称之曰:"用",与"体"不即不离。《天方典礼》云:"'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用'著于万象既形之后。'体'言乎其自立之本,'用'言乎本具...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六书(续五)达浦生著第四章教旨第四──信大用"大用"者,即真主真体中所含自然之妙也,换言之,即真主之诸属性,称之曰:"用",与"体"不即不离。《天方典礼》云:"'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用'著于万象既形之后。'体'言乎其自立之本,'用'言乎本具...  相似文献   

4.
八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主析论张华松八主即八神,其在古代宗教发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汉政治和精神生活皆产生过重大影响。《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案此十六字疑系在:"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一句之下...  相似文献   

5.
人生,也是一种风景,入得其境,方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明人吕坤《呻吟语》有一段写照:“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民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人生至境,真可叹为现止。八面风光,构筑起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6.
荀子论天,在突出自然之形而下之天的同时也言具有创生意义之形而上之天。"明于天人之分"只是荀子"天人关系"的起点,其终点是要走向更高层次的天人之合。  相似文献   

7.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8.
孙超 《管子学刊》2011,(1):64-69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山东淄博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其真正的归属地问题却产生了争议。通过文献考索与田野调查,我们认为:齐鲁,特别是淄博泰山齐长城遗址及周围地区是孟姜女传说的发源地。秦始皇之所以进入《孟姜女传说》,其直接因素是他修了"万里长城",而深层原因是他的齐鲁文化情结。"文化素"是波亚托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符号感觉到或认识到的文化单位。从"礼义"、"歌哭"等文化素分析来看,齐鲁文化是《孟姜女传说》最核心的精神内核,齐鲁是它的文化出生地及传播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9.
“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方明《淮南子·览冥训》:"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则迩,近之则远。"高诱注曰:"革之质,象道;韦之质,象德。欲去远之,道反在人侧;欲以事求之,去人已远也。无事者,近人,有事者远人。"《淮南子》的这个命题及其命题含有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10.
泰山是五岳独尊的东岳,其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狩、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被供奉为神灵界的王者”①。正史中有许多关于东岳大帝的记载,东岳庙也遍及全国大多数地方。本文将从泰山神———东岳大帝信仰的起源、东岳大帝的身世和职司、对泰山神的祭祀和褒封以及东岳大帝信仰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从东岳大帝信仰具体而微地反观道教神仙信仰所蕴含的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信仰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泰山神信仰源于对泰山的自然崇拜泰…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六书(续九)达浦生著第二章中心第二──行──阿麦里第一书信行合一中心第二,是行。"行"者,力行也。阿语:阿麦里()是也。"行"之道理甚多,新旧学家对于"行"发挥许多哲理,而宗教学家对于"行"亦阐扬不少精义。惟吾伊斯兰教经典中对"行"之道,,尤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一丁梁漱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一大特征。"钱穆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也说:"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之大体系中无宗教。"由此看来,中国似乎没有经过童年梦幻期和英雄史诗期的文明,它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便...  相似文献   

13.
日头与光线     
陈志华 《天风》2012,(11):25-25
《玛拉基书》4章2节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公义在旧约中出现有155次之多,但"公义的日头"的表述在圣经中仅此一处。在此说明在"耶和华的日子",神的公义如太阳般高悬普照,遍地运行;同时,公义的日头更是预表弥赛亚,他是全地公义的审判者;公义的太阳也可以说明基督救恩的完备,如日头一样给人带来真正的光明。但随后的经文"其光线有医治之能"中的"光线",原文是"翅膀"(参看经文中的小字),  相似文献   

14.
陈志华 《天风》2018,(2):19-20
马丁·路德曾说:"在基督教崇拜中,应让亲爱之主自己通过其圣言与我们说话,以及让我们在祷告与歌颂赞美之中与他说话,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相似文献   

15.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仁慈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说:"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7)还说:"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为自己而行善"。(17:7)慈善是一种精神理念,慈善是一种道德行为,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伟萍 《管子学刊》2011,(1):111-116
中国先民非常重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尽管历代母教的具体内容会随时代发展有变,但"母德在教,教女为切要"的基本观念始终未变。母氏管教既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也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先民之所以认为教女远比教子切要,其原因有二:一,有贤女方有贤母,今日之贤女即日后之贤母;二,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比男子少,若要其日后成为人母能够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必须加强女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止念活思求道之明田光林养真子在谈到"思与念"时讲:"人心要死,其机贵活。死谓死其欲念,活谓活其理趣。""理"是存在于事物中固有的规律性,用养真子的话来说,就是事物的"当然之理",而"不可易"。它流行于天地间,发著于日用之际,支配着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  相似文献   

18.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9):53-53
还要赞美一青年见一男孩手捧圣经欢乐高喊:"赞美主!赞美主!"问其故。男孩说:"《出埃及记》中上帝叫红海分开,使以色列人安然过去,上帝真是太奇妙了!"青年故意说:"你不知道,那时红海的水只有十英寸深,以色列人是涉水过去的。"男孩愣住。青年得意地走开。未走几步,只听见男孩又高声说:"赞美主!赞美主!"青年返回问:"怎么还要赞美?"男孩答:"我发现上帝比我所想象的还要伟大,他只用十英寸深的水就把埃及法老军队给淹死了!"青年一时语塞。[感悟]既然信仰超越之神,就当相信超然之神迹!  相似文献   

19.
《管子》诸家韵读献疑汪启明明人陈弟说:"古人之书亦皆有韵,不特《诗》也。"(《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清代学者孙星衍进一步称:"周秦之语多相谐。"(《晏子春秋音义》卷上)《管子》一书,也有这个特点。王念孙在读到《管子·心术上》时.还特别强调"此篇中多...  相似文献   

20.
跟从与舍弃     
陈志华 《天风》2014,(11):55-55
在耶稣短暂的传道生涯中,其周围一直不乏跟从者,为求吃饼得饱的人有之,为观看神迹奇事的人亦有之,然而真正明白做门徒代价的人却寥若晨星。有一次,一位文士信誓旦旦地对主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但听罢主耶稣"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的回答后,便再也不见其踪影。或许,另一位跟随者在以上的对话中略微明白了跟随主耶稣的代价和牺牲之大,便对主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