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的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自然的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的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2.
2018年7月2日,对于梵净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巴林王国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举行,习近平主席致贺信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双喜临门,这对于梵净山名山建设既有目标界定,更有新精神的导引;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生态保护的肯定,也是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把“美丽中国”从单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将建设生态文明概括为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今天以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为载体,如何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充分挖掘梵净山佛教文化人文资源,探索生态文明和佛教文化融合理念,构建全球生态文明和佛教文化研讨对话的高端平台,推进梵净山名山建设,将是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正生态文明研究有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做出解答:一是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二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三是怎样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六章》正是从六个方面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这六个方面分别是: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的评价与反思;如何认识生态危机;关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重在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重在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该著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诸多观点和见解,诸如对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结构的看法,对生态文明历史定位、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的看法,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动力整合机制的看法等均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普遍将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实际上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对文明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文明本身蕴含着生态本性,潜在地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是文明之本质的真实显现,是文明本身所追求终极目的的彻底达成。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文明,还是一种真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由于不完全合乎文明的本质规定性,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文明,而是一种前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良好”社会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乡土文学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占据重要地位,其充满着浓郁的自然气息,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息息相关,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通过列举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探寻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种文明样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三大系统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以是观之,理想的建筑和城市应该能够让我们"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市伦理学会、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市"城市与空间"学术创新团队承办的"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带有"觉醒"意味的批评方式,它的出现除了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其对生态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生态文学创作不但要顾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更要凸显生态批评的理念与视野,这对于生态文学创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浙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推进宗教治理法治化建设为抓手,发挥佛教生态文化特质,积极推进浙江佛教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绿色、和谐、发展"成为浙江湖州生态寺院建设的发展特点,生态寺院制度化体系的系统化标准,多措并举,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了浙江"生态寺院"建设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批判吸取历史上特别是同时代思想家有关生态环境思想的合理因素而创建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原则,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珍贵的启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还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以甘肃嘉峪关东湖公园为例,探究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景观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