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想在众教会面前谈一个最平常的问题。我常到各地教会领培灵会,跑了不止上百个教会,凭我的经历来说,有些教会聚会的秩序是比较好的,但不少的教会在聚会秩序方面就很差。 当我从传道书第5章1至2两节圣经所看  相似文献   

2.
渊声 《天风》2014,(4):64-64
问:我是一个刚从神学院毕业不久的青年传道,虽然我在教会的侍奉很努力,但教会非但不见复兴迹象.相反来礼拜的人日渐减少,信徒对此在背后也颇有微辞,这让我十分难过,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内心对这个教会还有深深的负担请问,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4.
我的祖父母都是传道人,又是安顺基督教会的创始人之一。我的父母也是基督徒,父亲和姑姑还曹是教会的执事。到了第三代,我和妹妹也受洗归了主。我们姊妹都是人民教师,退休后恰值教会复兴时期,才得到教会参加聚会,蒙享属灵生  相似文献   

5.
知然 《天风》2022,(6):64-64
[问]前不久,我们教会的负责同工邀请我参加探访事工服侍,我很愿意参与,但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需要探访事工?请给予解答为盼. 梁晓玉姊妹 [答]梁姊妹,你好!作为信徒,在被教会牧养关怀的同时,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这是值得鼓励的.探访关怀事工是教会的基础性事工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探望事工;集体聚会礼拜是信徒来到教会接受真道的装备,而探访关怀则是教会进到信徒实际生活中的供应.如此双向的聚散过程,可使得"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4,(12):64-64
问:我是一位青年传道人,我发现目前不少青年信徒对本教会缺乏归属感,喜欢做"游民",今天去这堂聚会,明天去另一教会礼拜。似乎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得着,而不太关心对教会是否要尽本分。我曾作过提醒,但他们以"都是主的教会"为由,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感谢神的恩典,去年暑假我在长沙教会实习,实习期间不仅参加了探访工作,还在查经聚会、青年聚会  相似文献   

8.
思言 《天风》2015,(2):20-21
<正>近些年来,各地教会的礼拜聚会,特别是有些地方的青年聚会都很重视一个环节——"欢迎新人"。当聚会快要结束或进入高潮时,主持人往往会邀请新人从他们的位子上起立,走到台前,堂内立刻就会响起欢迎的掌声,诗班会为他们献上动人的诗歌,可能还会将圣经或福音小册子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然后邀请他们会后留下来认识基督信仰或带领他们做接受耶稣基督的祷告……这个环节成为了很多教会聚会的必选项。设计这个环节的出发  相似文献   

9.
才德的妇人     
读经:箴31章10—31节 某次我读经刚读到这里,内心十分受感,连续读了很多遍,觉得很有滋味,给我所看见的有许多都是教会真理的教训。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讲过:“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这里很明显基督的新妇是贞洁的童女,这里讲“才德的妇人”,距离似乎相差很远,但又回过来一想,童女是代表贞洁,才德的妇人是代表生儿育女、治好家庭的教训。教会应有童女的贞洁,也应有生儿育女、治好家庭的经历。再想到创世记中的亚当是代表基督,夏娃是代表教会,以撒是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事工是今天教会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喜的是,已有不少教会成立了自己的青年聚会,有的还不断总结经验,在圣灵的带领下结出不少佳美的果实。但青年事工并不是仅仅在教会每周许多的聚会中多出一次为青年人设立的礼拜那么简单。需要说明的是,青年事工是一个总的概念,不一定等于青年聚会,它可能包括聚会外的有关活动,如联欢、服  相似文献   

12.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3.
金辉 《天风》1996,(12):19-20
我们是海林市基督教会的信徒,我们教会自从建立以来,已送走了15个春秋。在刚建立教会的时候,只有6个人的聚会,现在每到主日有600多人的聚会。我们弟兄姊妹虽蒙神的恩典和带领,但所做的一切,离神公义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主耶稣教导我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相似文献   

14.
郭为 《天风》2022,(7):53-55
<正>有一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加重,教会不能聚会,许多信徒很难见面。疫情后的第一次聚会,有一个场景温暖到了我:两位许久没有见面的姊妹,因再次相聚而激动地想要彼此拥抱,一旁负责接待的同工善意地提醒她们需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她们只好挥手、点头,以示问候。教会肢体间这样有温情的关系,使我格外感动。  相似文献   

15.
张君华 《天风》2003,(7):15-15
教会自5月1日暂停聚会以来,我作为教牧人员到教堂,既是值班.也是劝慰信徒,通过电话或面谈来安慰并劝导一些因暂停聚会而焦虑的弟兄姊妹。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积极的防控和人们暂停旅游、集会等大型活动的必要。基督徒不能袖手旁观、不能置身度外,而要与人们联合在一起,团结奋战,这才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的见证。 有人说,因为“非典”教会暂停一切聚会,坐在家里久了真是忧闷,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7,(2):64-64
问:我是一位在教会侍奉多年的信徒,深知自己蒙恩很多,应当好好报答主恩。但近来我在教会遭遇种种令我受到伤害的事,让我侍奉得十分辛苦,而心中没有喜乐,为此,我时常产生放弃侍奉的念头。可是,又难以割舍对教会及肢体的感情,内心不安。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亏本?     
计文 《天风》2008,(7):18-19
有一次,一个农村的教会请我去领会讲道,为了节约时间,我与另一讲员事先商量好,他负责前二天的圣工,剩下二天的讲道由我担任讲员.可能是由于农忙等原因,前二天来聚会的信徒并不多.我到那个教会时,是前二天已经结束的那个傍晚.  相似文献   

18.
韦长安 《天风》2014,(3):42-42
<正>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各地教会的讲课,在聚会的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看着停车场里几十辆大大小小的汽车,着实吃惊。农村教会的这一幕,恐怕十年前都没有人敢想。而如今,一辆辆载着弟兄姊妹的汽车开来教会的时候,真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因为,我一直没有忘记曾经陪伴过我的自行车。17岁那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永久牌,28英寸加重。我已经忘了是多少钱买的,只记得那时拥有这辆坐骑,相当于现在有小轿车,甚至还要更珍贵些,因为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有了它,年少的我就当起了父母的小跟班。只要是有聚会,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是酷热难耐还是寒风刺骨,我都随着父母一起,坚持参加聚会。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缺乏丰富的查经资料,然而回想起来却仍是美好的。每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来不及擦一下满脸的汗水,就进入会场安安静静地听神仆人的讲道。那时的每篇讲章都不觉乏味,每个故事都不觉粗浅,每次聚会下来总觉得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信仰又多了一层理解和持定。这辆自行车伴随我走过了12年的时光,光荣退役,如今它已经成为我青春记忆中最温暖的回味。但我也意识到,我的灵命光景以及对圣经的渴慕与追求,远远不及骑自行车的那段岁月。对我而言,自行车并不是那个时代交通滞后的表现,而恰恰是我追求生命成长的见证。还记得24岁那年参加一个聚会,同工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才打电话告诉我。原来他因为太过  相似文献   

19.
小事不小     
一年前,我住在教会的一个聚会点隔壁。见聚会时唱的灵歌、赞美诗,都是由一同工口授教唱,大家唱得很认真,音调也还准。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齐,因而其中有的人只能和着唱。于是,我就毛遂自荐,把他们准备学唱的诗歌,预先用粉笔抄在黑饭上,字尽量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不  相似文献   

20.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