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社会哲学的兴起存在着两个外在维度:现代性与虚无主义。现代性是在"信仰与知识"的矛盾中,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不断取得奠基地位的过程。随着科学理性与实证精神的不断取得支配地位,作为超感性世界的最高价值遭到贬黜,造成植根于形而上学的价值论的虚无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黑格尔1827年的《宗教哲学讲演》中的“特定的宗教”。在该讲演中,黑格尔纵观世界历史,研究了人类史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宗教的本质特点,阐述了宗教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华帝国的国家宗教,关于中国人的“天”和“道”的概念。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在黑格尔时代在西方的传播情况,了解到黑格尔对中国宗教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西德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洛茨(J.B.Lotz)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一、康德将理性眨低为知性,使形而上学成为不可能,黑格尔使知性上升为理性,将形而上学引入泛神论的轨道,都各有所偏;二、托马斯则将知性与理性视为人的同一种认识秉赋的两个活动方式;知性借助范畴来理解存在物,是不完善的,理性直接把握真理,达到最高实在,是完善的;理性塑造知性,知性包含有理性的东西,这样的知性总是与最高实在、神有交往;理性属于纯粹的精神、天使,知性属于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服从于纯粹的精神。这完全是神学家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神秘主义歪曲。兹译载如下,供批判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5.
周计武 《学海》2004,(6):19-24
黑格尔的现代性、时间意识与精神辩证法是密切相连的。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现代性只有在线性的、不可逆的历史性时间意识中,才是可能的;(2)人的精神具有历史性,是在历史中自我中介、自我扬弃、自我提升的过程;(3)现代性属于精神的“自知”或“反思”阶段,表现出过渡、危机和意识分裂的特征。它具有三个原则,即理性主义、内在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反思性。自由精神的实现是现代性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精神与现实的“和解”是精神辩证法的必然。在后黑格尔时代,黑格尔思想是否定和批判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自1784年康德在<柏林月刊>提出并回答什么是启蒙的问题之后,200年来,西方哲学就一直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面对启蒙问题,甚至福柯断言:"现代哲学,这正是试图对两个世纪以前如此冒失地提出的那个问题(启蒙问题,笔者注)做出回答的哲学"[1].然而,福柯更深刻地感受到的是对启蒙的疑惑:"所谓‘启蒙'的事件究竟是什么?它至少在某方面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我们想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所做的是什么"[2],进而引发了福柯对探寻"现代性是否构成启蒙的继续和发展或是否应当从中看到对于18世纪的基本原则的断裂或背离"[3]的诉求,公开了当代挥之不去的启蒙与现代性之间的哲学争论.  相似文献   

7.
康德和黑格尔都地肯定了人格与自然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康德明确地把保护动植物当作道德人格应尽的德性义务,黑格尔则认为现实的法权人格必须将外部自然物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加以占有,因而确认了法权人格必须在自然中获得自己的定在即实现。不仅如此,黑格尔还明确批评了法权人格那种片面地对待自然的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8.
一、思维的传统和独立住在当代哲学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影响。但是,他们二人的影响并不和谐一致。黑格尔是从康德的思想出发的,他年轻时曾是一位康德主义者。但是后来他反对康德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截然不同的理论。这是历史事实,考虑到这一点就不难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一条发展线路上的两个阶段。但这种理解法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4)
定在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扮演着言说现实性的重要角色。康德对于定在概念的运用总体上是非反思的,定在概念只有在与非存在概念并用时方才具有现实性的内涵。黑格尔对于定在概念的界定最具代表性。一方面在《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中黑格尔将定在概念理解为体现普遍性的具体规定性,以及变的环节中的否定性,另一方面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则用定在概念来把握商品交换社会的语境中的社会普遍性和原子式个人的结构。费尔巴哈则将定在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在面对宗教批判的任务,提出了"揭露定在"的任务。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定在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定在概念。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差不多每次政治运动,每个政府,每个政党,甚至教会,都设法表示是自由的支持者。在这个大多数人受压迫、甚至缺乏基本人权的时代,谁也不承认自己是自由的敌人。今天自由就象母亲一样,谁都喜爱它,至少在口头上。可是现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关系的探究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对比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种倾向由来已久,就是把康德和黑格尔对立起来:或扬黑抑康,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传承关系,甚至把马克思和德国哲学的关系简化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搁置或淡化康德的影响;或扬  相似文献   

12.
王代月 《哲学研究》2023,(2):38-48+128
黑格尔在其现代理性国家建构中,虽然强调以普遍性为根本原则,但并没有忽略主观自由的重要性。部分西方学者以此质疑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要回应这种质疑,关键在于厘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国家普遍性的不同规定。黑格尔赋予国家神性基础,强调国家的普遍性源于客观意志,是自在和独立的普遍性。马克思则基于人民的立场提出国家的普遍性是人民类意志的客体化。对于如何将国家普遍性收回人民自身,马克思早期的解决措施经历了由真正的民主制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转变,这种转变与马克思对人民的普遍性由先验的逻辑设定到物质生产的现实证成有关。经历这种转变,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国家取得独立性假象的物质根源,而且使普遍性生成的主体由精神转变为无产阶级,找到了通过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和革命实践使普遍性回归人民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康德的德性论聚焦于人的道德而非一般的理性存在的道德,在理性与经验情感、规范与性情、神性与人性等方面有着系统的论述,对于理解康德伦理学的完整面貌、澄清多年来的一些误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贝马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因而意识形态的批判就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马克思则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的批判表现为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一、黑格尔辩证法并非源于猜测辽宁大学张敏在《黑格尔是猜测到事物的辩证法的吗?》一稿中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猜测”这一流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不能设想单凭他的主观猜测就能制造出如此全面、深刻、丰富的辩证法,而又和客观事物辩证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并非偶然,其现实基础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生产力水平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在他论述辩证法的很多地方,他的每一抽象概念,每一逻辑推演,我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2):90-98
本文通过辨析现代性的蕴含为梳理法治国家与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视野,在此视野下具体分析了法治国家的内涵与社会政治秩序的关系,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不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分析,而且应该放到国家意识形态与法治秩序的辩证关系中予以考察。本文认为现代法治既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基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法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才能避免意识形态激进主义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菅从进 《学海》2004,(2):30-35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理论中 ,一些见解的深刻性、客观性和积极意义 ,不容低估。就其的缺陷而言 ,除了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根本的局限性以外 ,尚有两个较重大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黑格尔逻辑学置于康德先验逻辑这一背景下加以考察。康德先验逻辑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如何揭示出纯粹概念的完备体系,为此,康德采取了形而上学演绎的进路,其实质是一种反思方法。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方法与纯粹概念的无中介性本性不符,他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方案,力图以合乎纯粹概念本性的方式完成康德未完成的任务。黑格尔的具体做法是从没有任何前提和预设的初始概念出发,严格地演绎出其后的所有概念。而这种以自否定的方式自生成的逻辑乃是一种自由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嫉妒理论的分歧与契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晓钧 《心理科学》1999,22(4):318-322
本文探讨了现代嫉妒研究和应用领域六种主要理论在理论、发生原因、研究方法、分类、治疗诸取向上的观点和分歧,尝试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各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作为一般概括性嫉妒理论的不足,并寻找各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