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从比较-历史的角度,尝试将宗教组织放置于特定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下加以考察。本文首先简要了综述当代宗教社会学中对宗教组织的研究进路,指出其理论内在的特定宗教传统阻碍了其对非西方宗教的解释力。进而,通过回到马克斯·韦伯的相关经典文本,提炼出宗教组织发展的自主性、志愿性等机制。在此框架之下,考察了汉传佛教的组织形态的历史演化与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是一种视觉艺术,本文试从美术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本体性的研究,通过对汉画像石形式语言的探究,引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并思考了汉画像石对现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宗教.任何宗教都有其特殊的哲学.宗教与哲学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了探讨并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特别是生存的本质、意义、价值与终极目标.事实上,在人类文明之初,宗教与哲学是二而为一的.“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6页).但宗教与哲学又具有不同之处,宗教以信仰超人间的力量(神)为根本特征,把人的问题最终交付给神,把理想的人生寄托在彼岸世界.哲学则以人类的理性为基本依持,是以理论的形态高度概括了或代表了人类的能力.当哲学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而获得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以后,宗教仍有其自身独特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按照宗教发生学的规律,人类宗教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万物有灵论与万物有灵论两个阶段,最后,随着至上神的起源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宗教和世界宗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宗教作为唯一原生形态的大文化的一部分——即原生宗教,更是这种发展规律的最典型形态。故揭示中国至上神——天帝的起源发展过程,不但对于理解中国宗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侧重从《山海经》的角度做一点探源性研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印度古代哲学中的神的观念进行了专门研究.作者对印度最早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中的神的观念的主要形态进行了描述,对印度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的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神在印度宗教哲学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印度的宗教在东方文化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而古代印度人的神的观念又是其宗教理论中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闸明宗教意识的特征和结构,对于研究宗教现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宗教意识的特征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通形态,其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首先从反映的对象上来看,宗教是怎样反映社会存在的,它的根源是什么;其次,从反映的形式上来看,宗  相似文献   

7.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了中国的宗教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来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历史观、价值观,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等方针政策,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形态;实行政教分离,以宪法相关规定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针对具体宗教问题而建立的体制机制,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制度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相互依存、相互衔接、辩证统一,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自我的研究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宗教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对宗教在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文章还以仪式和祈祷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宗教崇拜对青少年认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睿 《中国宗教》2012,(2):47-49
缪勒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力图寻找其客观的自然基础,这种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从而奠定了近代宗教学研究的基石。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然而,真正将宗教研究从依附于哲学和神学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宗教仪式在藏族人的宗教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对藏民族特性的形塑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宗教信仰意识的角度分析宗教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忽略了从宗教仪式行为角度透视宗教与藏民族特性的关系.本文试图在宗教仪式行为与藏民族特性的双向互动关系中集中分析藏族宗教仪式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瞿海源是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研究领域极多样,宗教社会学是其中最为重要一项.其宗教社会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从台湾的宗教变迁、政教关系、新兴宗教到宗教教育,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在台湾发生重要宗教争议时刻,其所提供的见解和批判,往往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丰宁满族而言,其萨满宗教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自身特有的宗教文化形态,而丰宁满族民俗剪纸艺术也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烙印。本文以满汉民族融合为背景,通过对河北丰宁满族剪纸这一静态艺术与萨满宗教的研究,阐述剪纸艺术的象征性元素符号如何表现与萨满宗教相关联的文化内容,以此来揭示丰宁满族萨满宗教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实践中家户宗教服务供给者这种形态及其在中国宗教实践中的角色.文本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叫法:"迷信专业户",并将之放入改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中进行分析.这一称呼显示了现在中国政府怎样将仪式专家概念化的,譬如灵媒、阴阳先生、算命先生及其他依靠民间宗教挣钱的人,包括在寺庙节日表演的民间乐师和戏剧演员、寺庙看管人、家户型的佛教仪式专家和道教法师、迷信用品制造商等等,此种轻蔑和非难的称呼却把这些人归类为备受赞美的个体户并使之显得合法化.然后,笔者展示了自己在陕北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中的两个场景,以说明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是如何运作的,场景之一关于灵媒,之二关于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和灵媒是依照不同的原理经营的,阴阳师依靠秘传的知识和仪式作法,灵媒依靠神的威力与灵验.二者都是充分利用"家户形态"的宗教生意人,跟附属于制度性的寺庙或者行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介绍了笔者称为"法事互助"的实践,指家户型宗教供给者通过临时聚集的办法以作更大的法事来满足一些客户更复杂的仪式需要.笔者也透视了家户型宗教供给者这一形态,并考察其与宗教团体形态在基层的法事服务提供相比所体现的优势,以及它是怎样平安通过政治压迫的.最后,笔者就中国宗教文化的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的未来提出了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6.
宗教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的研究述论,一方面梳理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者参考;另一方面,以韩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为研究对象,着重阐释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宗教认知科学从认知和进化的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机制提出新的解释.目前主要有认知副产物理论和社会适应理论.认知副产物理论认为,宗教信仰并不具有任何进化的适应性,而是人类自身认知倾向的副产物,是一种无害的噪音.社会适应理论认为,宗教信仰能促进群体的团结合作,是一个精巧的社会适应机制,有助于群体的自然选择.宗教认知科学发展了核心概念,建立了新的宗教理论,为宗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其宗教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的各种宗教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宗教,究其原因就在于各种宗教形态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的洗礼。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思想内容、社会功能和历史传统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文化对于宗教的巨大影响,为深入揭示中国宗教的基本倾向和独特品格提供一种宏观的文化背景,并认为中国宗教的一些特点都可从中国文化传统上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瑶族宗教文书是用汉字写成并在瑶族人中广为流传的仪式用书。本文以广西荔浦县茶城乡清良村黄泥坝屯冯金亮师公所收藏的宗教文书作为研究文本,探讨其文化生境、历史渊源、保存现状、基本形态与分类,试图呈现瑶族宗教文书的基本形貌,以增强外界对瑶族宗教文书的认识,唤起人们对瑶族古籍保护、整理与研究的意识。这些宗教文书将为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伦理学、教育学以及语言学等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