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互联网带来宗教的重大变化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突破时空限制、多元共生发展和全球竞争加剧。本研究采取多种调查方法,对境内外网站、网络社区中存在宗教传播情况进行了摸排和梳理,发现这些网上宗教活动都促进了现实宗教的发展。网络宗教初步形成"四方并存"的博弈格局,即主要存在着各级宗教工作部门网站、宗教界(含团体、场所、院校和教职人员)建立的网站、民间非宗教团体、人员所举办的各类涉宗教网络媒体、一些被定性为邪教或未登记宗教组织的网络平台。这四个类别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21,(1):53-58,6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宗教网站、社交软件和宗教APP成为日本宗教团体在网络空间传教的工具,给宗教团体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工具在宗教团体各方面的运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有的宗教团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人气增长。但网络上的宗教传播也增加了宗教犯罪的风险,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日本互联网传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应对宗教的网络传播、实施相关的网络监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宗教的叠加在短短三十余年里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态势,并产生了互联网刺激宗教复兴的“神话”。这个“神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它相关问题的判断。然而真实情况是:①宗教并无利用互联网扩张之天然能力;②欧美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宗教持续衰退;③“百度指数” 表明中国网民对宗教的关注度保持基本稳定,且在近年来逐步下降。以上都打破了这个“神话”,从而推动认知和研究的“祛魅”,有助于对互联网宗教的理性化、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有助于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建立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和互联网宗教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一、深入阐述了宗教异化论的源头…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的基本思想;二、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三、介绍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的关系与异同;四、对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五、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力图使人们对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的宗教异化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宗教的教义、组织、图像、仪式、不同地区的传播方式等等,大体上把汉语宗教修辞研究概括为三个层面:一、学科“概念系统”或“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宗教符号象征系统和隐喻系统的描写。二、宗教修辞语境观的建构。宗教祭祀仪式是高度程式化的戏剧修辞,宗教仪式的空间情境是依靠综合性的因素建立起来的。三、宗教传播修辞研究。考察宗教传播活动的内、外部关系,同时对传播过程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宗教治理是我国互联网空间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数字文明建设进程中,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互联网宗教治理,化解或降低互联网宗教风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是时代之问,对之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笔者拟围绕着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茧房”风险与互联网宗教治理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空间治理理论,从国家治理逻辑、依法治理逻辑、综合治理逻辑、技术治理逻辑和网络空间行为主体治理逻辑五个维度,提出建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治理的实践体系,高效精准治理互联网宗教,可以有效将“数字风险”转化“数字机遇”,防范化解互联网宗教领域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将他在第一哲学中确立的存在——本质——概念的逻辑发展应用于宗教概念的矛盾发展,刻画了宗教经过三个阶段,即自然宗教、壮美和优美的宗教与知性宗教,达到完善的宗教,即基督宗教;宗教发展的最后结果是自己认识自己的绝对精神扬弃了宗教表象形态,采取了思辨概念形式,从而宣布“上帝死了”。  相似文献   

8.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宗教安全呈现纵深复杂的样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宗教信息的非法传播问题和互联网宗教组织的管理问题。我国正在不断形成互联网宗教治理的法律规范集群,以《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代表,其较为系统的回应了国家当下的互联网宗教安全问题和宗教活动的合法开展问题。未来期待更多的司法、执法、守法资源的投入,形成“良法”“善治”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互联网宗教信息,应推动互联网宗教信息治理体系由碎片化向网格化转型,建立互联网宗教信息预警体系。针对境外媒体涉华宗教议题,应精准分析其风险点位和关键问题,有理有据反驳其宗教叙事,全方位提升我国在宗教话语和宗教学话语方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针对境外互联网宗教信息,在尊重网络主权的原则下,推动建立全球互联网宗教信息治理体系和对话机制,有效管控分歧,抵制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分布的结构性特征,是理解互联网宗教现象及相关概念的基础。在《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生效前,我国互联网宗教信息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多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散布与聚合并存的结构性特征,反映了互联网宗教信息产生、传布的规律。《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办法》生效后将对宗教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发布和传播有更加明晰的规范,但此前的结构性特征仍然可能在新的规范环境中继续呈现。把握这一特征,对有效规范、管理和引导互联网宗教信息有所助益,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宗教舆情,既与互联网的传播密切相关,也与其他网络元素、网络事件有关,比传统宗教舆情更为复杂。为了有效应对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宗教舆情,我们有必要从媒介技术与传播行动的关系视角,在深入剖析宗教传播媒介变迁的过程中,切入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技术背景,以揭示其成因、类型、特征、规律、问题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复杂现象,具有两面性。因此宗教批评是宗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还存在一定张力,宗教批评有助于宗教界和社会各界更好地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并无根本的冲突。学者不能把宗教的社会处境当成决定自己是否批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宗教学研究》2005,(1):110-1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宗教在此过程中宗教性、社会性的表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不论是从社会现实情况要求,还是从完善现有研究路径来看,对于推进我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来说,宗教组织研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视角切入点;此外,我们还可借助"通过组织来研究宗教,通过宗教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宗教"的分析思路来整合宗教组织研究中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1856-1939),是20世纪西方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心理学家。他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并以此为工具,对诸多文化现象进行深层心理分析。弗洛伊德身处宗教研究十分繁荣的时代,宗教研究在他整个学术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从人类思想和行为最深层的动机出发,对宗教  相似文献   

16.
詹石窗教授主撰的《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综论中国宗教思想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主要特点有三:第一,建立了严密的逻辑框架,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论述;第二,善于澄清前提,划分界限,论证严谨有力;第三,紧密联系实际,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价值。学术贡献有二: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人学”思想作了立体式阐述;第一次对中国宗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如中国宗教思想的研究领域的拓展、科研方法的创新、科研队伍的打造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视域中的宗教传播——以佛教网站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佛教网站为例讨论网络视域中的宗教传播.认为佛教网站就是有独立域名、独立服务器、独立IP地址或虚拟主机的以传播、交流、弘扬佛教教义、佛教文化、佛教精神为主旨的网站;而且,现有的佛教网站,虽然主体上多属宗教的网络化,但其局部也正在具有在线宗教的某些特质.以此,作为网络传播之主体的网站主办者便应以最大化宗教的积极功能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8.
宗教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的研究述论,一方面梳理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者参考;另一方面,以韩国对外关系中的宗教因素为研究对象,着重阐释宗教与韩国对外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极端主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人们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何谓宗教极端主义会有不同的理解、认定和概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研究主体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就伊斯兰世界宗教极端主义的形态、根源、危害以及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宗教极端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作者强调,宗教极端主义本质上是对宗教信仰、宗教思想文化的一种极端、片面、谬误和有害的曲解,是具有显著政治性和暴恐性的意识形态,它与宗教既有某些关联,又有本质区别。从世界范围看,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是因为极端主义有其社会基础,而且因为各种复杂的诱因也在不断地制造新的宗教极端势力。  相似文献   

20.
约翰·希克是当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之一,宗教多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通过对传统的宗教解释和自然主义的宗教解释的区分,试图做出一种综合性的宗教解释.他把宗教视为一种"家族相似"概念,并从人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对宗教的合理性做出某种辩护.他从神圣者因素和属人因素两方面来描述宗教,提出了他的"实在者"概念和救赎论结构,从而形成他的宗教多元时代里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