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十余个新兴宗教教团的剖析,从宗教的理想观、救济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兴宗教教理现世中心的特质。认为其现世性主要体现在追求现世人生的改变,提高现世生活质量,求索现世人生意义等方面,是把活着的人应有的幸福,即“生”的问题放在首位,肯定人在尘世享受物质福利与自由发展的权利,突破了天国与尘世相对立的传统宗教观念。究其实质是新兴宗教对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环境作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
新兴宗教于光所谓“新兴宗教”,一般认为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受人注目的程度却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范围内宗教发展的客观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所谓“邪教”事件造成的轰动效应的结果。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团在南美圭亚...  相似文献   

3.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行刺者山上彻也向警方坦白犯罪动机是因其对新兴宗教“统一教会”不满,而安倍晋三正是该教团的庇护者。此次刺杀看似是孤立事件,其背后却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中宗教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面临不少的危机。不仅日本经济在衰落,日本传统宗教甚至传统新兴宗教也开始走下坡路。在后疫情时代,日本人的不满和失落蔓延,可能为新的宗教发展提供土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日本宗教未来如何创新发展,其规模也难以再创二战后新兴宗教大发展的盛况。在这种趋势之下,日本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宗教问题结合在一起,诱发宗教极端事件的可能性加大。尤其是在政教关系方面,日本宗教与政治的复杂勾结对日本国家的未来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根据各种宗教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具体过程及其幻想地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宗教分为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等基本类型.现代新兴宗教与古代民间宗教属同一类型.邪教是新兴宗教的畸变,是社会的毒瘤,它本质上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不是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特别是自进入20世纪以来涌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之涌现。这种异军突起的新兴宗教现象立意不同、形态各异、变化多样、影响复杂,为宗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全新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来研究新兴宗教,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应该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看新兴宗教的产生及其展示的新特色。第二,应该从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及其神圣或神秘表达的独特性来观察、区分不同宗教的共性和特性。第三,应该从人类丰富多元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来看待新兴宗教反应、适应、回应这种生活的形式及效果,论及其张力与和谐、正面与负面、消极与积极。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美国新兴宗教与美国社会、政府的关系不是一直不变,而是经历了不断的调适,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宗教的教义、组织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对新兴宗教的社会治理政策应当放在宗教连续谱中进行考量。美国对新兴宗教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强烈的现实导向性,新兴宗教的类型、新兴宗教的形成模式、新兴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之因、新兴宗教的演变、新兴宗教的治理等问题是美国宗教社会学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人民圣殿教和大卫支派的悲剧性事件,学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学者讨论了学界在政府介入时的角色和所能提供的帮助,并就其后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社会中的新(兴)宗教蓝吉富一、新宗教的名称及种类本文所谓的新宗教(旧称“新兴宗教”),是近代日本宗教史上的产物。是指1802年以来,在日本本土陆续形成的数以千计,大小不等的教团。它们对近代日本社会(尤其是对日本社会上的中下阶层老百姓)有相当程...  相似文献   

8.
自1946年颁布宗教法人令,日本的宗教法历经十余次修订,但其一贯的原则都是宗教自由、政教分离,政府对宗教法人的自治权和自律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宗教界内部的管理方面,宗议会制度和责任役员制度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平等的原则,为战后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由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民主化管理,宗教在日本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1995年的奥姆真理教事件之后,日本政府对宗教法做出了重大修改,在尊重教团的自律性前提下强化了政府对宗教教团的管理,宗教团体的活动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兼谈新兴宗教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传统历史文化的现象之一。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在世界历史舞台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与之伴随而生的新兴宗教现象,则是世界宗教历史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探讨。本文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做一些学理性的讨论,不确之处,欢迎方家指出。  相似文献   

10.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环境问题,宗教领袖选择对宗教经典进行重新诠释,认为宗教在处理这些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则越过宗教教义,直接考察华人社会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并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第一、宗教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宗教可以成为环保运动的同路人,并对处理环境危机做出贡献.许多宗教参与环保并非源自其教义,而是因为世俗的环保运动如火如荼.第二,有组织的宗教(如台湾的佛教)比那些没有组织的宗教(如儒教)在进行资源动员保护环境方面更有效率.第三,强调自利与个人主义的民间宗教更多地推动地方上的环境保护,而强调利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团体则更具心系苍生、环保天下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瞿海源是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研究领域极多样,宗教社会学是其中最为重要一项.其宗教社会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从台湾的宗教变迁、政教关系、新兴宗教到宗教教育,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在台湾发生重要宗教争议时刻,其所提供的见解和批判,往往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大宗教在台湾的传播与大陆关系密切,两岸宗教关系源远流长。现按各个宗教分别介绍如下。 一、佛教 台湾佛教源自大陆,主要来自福建。大陆(特别是福建)佛教与台湾佛教的往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着移民热潮,往台湾定居的福建人中有许多是佛教徒,他们在台湾建寺并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第二个阶段是清初至近代,当时许多僧人因在台湾受戒有困难,纷纷赴福建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许多闽地僧人也纷纷应邀赴台讲经弘法;第三阶段是台湾光复后的1945年到50年代初,这一时期大陆的一批僧人入台定居,…  相似文献   

13.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已经从欧美宗教社会学的译介开始了。30年以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欧美经典的翻译,还是对中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线,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本文对30年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有一大致的综述,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某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的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涉及传承的问题,在国际间涉及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表现在当前中国的宗教文化发展中就是宗教文化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宗教文化要在新的地区传播,首先要解决政治合法、民众接纳两个问题。其次,当宗教文化传入新的地区时,要与该地区原有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发展新的教团。宗教中国化就是宗教要与当前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道教对发展及经济生活的理解———在世界宗教与发展会议上的演讲□本刊通讯员张继禹●道教是中国现行五大宗教之中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教团以来,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哲圣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宗教经济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备受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及罗斯教授等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回应。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4年,他们对广东和浙江八座黄大仙庙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寺庙在吸引信众方面存在竞争,并在宗教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最成功的新寺庙中,管理者制定了选址、推销、推广、革新和公共活动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增加他们寺庙的吸引力。宗教经济模型能够有效地用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寺庙。  相似文献   

17.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新兴民间宗教”存在意义片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兴宗教”,一般是指教义、仪式、制度等方面区别于历史悠久并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传统宗教”而在近现代乃至当代才产生发展起来的那样一些宗教形态。在实际运用当中,“新兴宗教”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独立的、完全意义上的新宗教,也经常涵摄了传统宗教的新兴教派。但在很多时候,严格地区分这两个部分相当困难,而且并不总是必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这一概念,是对江泽民宗教理论的合理概括,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时代基础江泽民对宗教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始终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发展,着眼于国际斗争和冲突的新特点,这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时代基础。(一)着眼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降,宗教政治化与政治宗教化趋势及其争端,日渐成为影响部分地区、国家及其国际社会政治格局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互动规律及其功能互化机制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在此背景下,分别研究宗教现象与政治生活的宗教学和政治学,亦加快了交叉融合的进程,并由此促进了宗教政治学的快速发展.在国内,这一发展势态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内相关成果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亦加大了对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