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山宗为中国传统道教"三山符箓"之一,国内不少道教研究论著在论及茅山宗的发展历史时,多据《茅山志》的记载,以第45代宗师刘大彬为最后一位掌教,认为茅山宗自刘大彬以后,即不见有传承。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道家金石略》收有一通石刻拓片,题为《茅山元符万宁宫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讯     
茅山道院元符宫正式对外开放茅山道院九霄宫自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有千万余人次来朝山敬香或游览。为进一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在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关怀下,于一九八七年又自筹资金十余万元,重建了华阳三洞旁的元符宫。按其原来布局,重建了观看星斗、气象的场所“睹星门”。重修了元辰殿,塑起了青龙、白虎、南北二斗及王灵官五大神像。原保存下来的古代浮雕屏、三天石门,雕琢精美。宫内有“黄鹤常临”及康有为手书“众妙”石刻。为满足广大信徒及旅游  相似文献   

3.
一、四川道教与石刻艺术广汉县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巨大铜铸神像(高约2.8米),确证早在蜀王杜“宇时”(相当于商末周初),蜀地已形成高度的神灵信仰。巴蜀人祭祀“三皇”,“五方龙神”;蜀“开明王朝”有“五色帝庙”。巴蜀巫师使用着示意“符箓”,一种吉祥图画的“巴蜀图语”。蜀王铜印上有祖妣祭酒图像。约在公元一世纪,张陵(34—156)用“黄老之学”改造古代巴蜀的“五斗米道”为天师道,道教正式建成。考古遗迹有:简阳县岩洞石壁上刻有“汉安元年”(142)“会仙友”三个大字。芦山县“建安十年(205)〈樊敏碑〉提到了“米巫”。“熹平二年”(173)的〈米巫祭酒张普碑〉记载了“道正一气”传教情况。张陵在四川建廿四治教区。张鲁在陕西南部建立  相似文献   

4.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灵官宝诰》曰 :“先天主将 ,一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 ,三界无私猛烈将。金睛朱发 ,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 ,统百万貔神将。飞腾云雾 ,号令雷霆。降雨开晴 ,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 ,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 ,誓佐祖师。至刚至勇 ,济死济生。方方阐教 ,处处开坛。豁落猛将 ,三五火车大灵官、王元君。太乙雷声应化天尊”。据《新搜神记》的记载 ,王灵官本名叫王善 ,是宋徽宗 (110 0 -112 5年 )时候的人。曾从师于西蜀萨天师受道符之法 ,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道教有五百灵官之称 ,五百灵官中有四大护法灵…  相似文献   

5.
在巍峨壮观的塔院寺大白塔基座北面,有三孔石砌窑洞,中间洞内供奉一尊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右洞内树着一通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宝塔碑。左洞内立有一通“佛足灵相之碑”,简称佛足碑。碑身高1.87米,宽0.76米,厚0.20米。立于明万历十年(1582)。  相似文献   

6.
为摄制《中国道教斋醮·茅山卷》录像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现将我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情况和看法列如下。一、茅山道教音乐的历史资料在全国道教中是记载最多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盈、固、衷)在此修道,被后人尊奉为三茅真君,山亦易名为“茅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和音乐,茅山派即上清派,隋唐时代又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  相似文献   

7.
耿直 《中国道教》1994,(4):40-41
中岳嵩山之阳的中岳庙里,有大小两通刻制奇特、内容奥妙的石碑,碑额各有篆书大字“五岳真形之图”,下边分刻东、西、南、北中岳图画,并各有文字说明。小碑立在峻极门东掖门里,宽0.82米,厚0.16米,高1.64米,由登封知县孙秉阳刻立于明万历二年春日;大碑立在峻极门东掖门外阶下,宽1.30米,厚0.32米,碑身高2.90米,帽高1.46米。  相似文献   

8.
在苏南茅山的密密从林深处,屹立着一座古观,名叫乾元观。这里的老当家、年逾花甲的惠心白道长,最受陈毅司令员的敬重。半个世纪前的一九三八年夏,由陈毅、傅秋涛、刘炎、张鼎承等率领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时,就把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设在乾元观的“宰相堂”和“松风阁”。陈毅司令员在这里结识了惠心白道长,和他交往甚密,惠心白道长和茅山“三宫五观”的道众,在新四军的教育启发下,也都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为挽救民族危亡,做  相似文献   

9.
今年入夏以来,江苏省句容县茅山道院遭受暴雨、台风袭击,道院除组织全院道职人员进行抗灾外,还将道院汽车、面包车准备好,随时听从句容县抗洪救灾指挥部调用,为救灾服务;另外,挑选了15名年轻道职人员组成“抗洪救灾突击队”,在保院护庙的同时,随时可奔赴救灾第一线。为了向灾区人民表达援助之情,茅山道教协会于7月15日专门召开了理事会,一致通过以省道协筹备组和茅山道院名义,向灾区人民捐款2000元。接着在道院九霄宫、元符宫分别召开了“为灾区募捐”动员大会。茅山道协朱易经会长深情地说:“我们道教徒要爱国爱教,受灾不忘国家,不忘灾区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茅山宫观管理,满足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尽快培养一批有道教常识,能进行宫观宗教活动和管理宫观事务的道教人材,经茅山道协理事会研究,决定招收十五名年龄在十八周岁至二十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信徒,在茅山“元符官”举办一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学习班主要学习道教知识和茅山道派的斋醮仪范,时间定为一年。正乙派仪范课由茅山道院老道长兼任,全真派仪范教师从外地聘请,道教知识课由从中国道协道教知识专修班毕业回来的学员讲授。学员学习期间要遵守培训班的“学员守则”和茅山道院的“规章制度”。现在“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11.
洞天福地话茅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西南的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由北向南 蜿蜒数百里,主峰大茅峰海拨372.5米,以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而闻名于世。 据《茅山志》记载,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西汉时陕西咸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不远千里来此修道、采药炼丹、济世救人,得道成仙后被尊称为“三茅真君”。三茅为百姓采药治病的功德被人们深深地怀念,茅山也因此而得名。 茅山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等胜景,更有韩愈、李商隐、陆龟蒙、顾况、王安石、汤显祖、康有为等历代名家留下的诗文碑刻。 第八洞天,名不虚传,茅山…  相似文献   

12.
4月17日至18日,由茅山道院牵头,句容市道协杨世华会长、香港道教一湾圣坛慈善部刘绚强、欧国奋、刘柏辉先生等一行6人专程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石牌小学捐资助学。香港道教一湾圣坛捐助40万元人民币为石牌小学建造一幢520平方米的教学楼;同时扶助38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并设立“石牌小学香港一湾圣坛郑锦忠助学基金”,今后每年为该校38名贫困学生捐助助学金2万元(每人每年500元)。茅山道院捐助3万元购买教学设备、贫困学生书包文具和体育活动器材。茅山道院和香港道教一湾圣坛从2001年开始合作,已连续第六年先后为江苏句容…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句容市道协组织茅山道院全体道职人员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市道协杨世华副会长就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作了发言,他说: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与时俱进,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是闪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光辉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  相似文献   

14.
九霄万福宫坐落于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大茅峰巅;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始曰圣佑观,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敕名九霄万福宫,后人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俗呼“大茅峰”。 据《茅山志》记载: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  相似文献   

15.
一、任自垣生平简介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京口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任自垣生于何年代,无确切记载。宣德六年(1431年)寿终于武当,还葬句容。据冯千山“明代纂修《道藏》自任自垣始”文中推测,任自垣可能生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前后,因有“任自垣元至德时修迹茅山”的记载,据此冯先生确定任自垣寿81岁。对于冯先生的考证推测似乎还须斟酌,现将有关任自垣出生年代的几种记载摘录下来供考:1.仁宗皇帝御制《蟾宇歌》中有:“早岁学道栖岩洞,葆和修真久乃成”。2.曾在《送玉虚宫提点任一愚序》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愚,自幼时尝有慕于其教远弃家入三…  相似文献   

16.
仁靖真人碑,由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碑刻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  相似文献   

17.
萍乡纯阳观     
一、纯阳观现况在江西萍乡城西门外,有一座静雅的道教坤道院,名曰纯阳观。这里虽不能与遐迩闻名的三山五岳媲美,但以它独有的自然风景和别具风格的建筑,亦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未进古庙,人们就会被庙前常流不断的清泉吸引,该泉井可供上百户人家吃用,泉水清澈透底,源源不绝,怪不得该观小门楼上书:“活水有真源古洞爰开清静地,名山绕胜景祥云犹护往来人”。穿过小门楼,便是纯阳观山门,上书:“欲寻古迹休疑僻,试饮灵泉亦有缘。”进山门往里,为该观第一殿,名曰“灵官殿”,内供王灵官(即王善),“灵官”生得凤嘴银牙,赤面三目,手持金鞭,脚踏风火轮,其形貌英武逼真,道教谓之“统百万貔貅之神将”,又谓“开山护法大神”。其像高近两米。“灵官”右边有逍遥门,左有云集门,  相似文献   

18.
江苏道教音乐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吸收了多方面营养后逐渐形成的。东汉时期,茅山修炼士周太宾善鼓琴,昔教孙登独弦,能弹成八音。晋时,茅山著名道士葛洪《抱扑子·内篇》中记载“撞金伐革,讴歌踊跃”,这说明在茅山的宗教仪式中已有边敲打。边唱歌、边舞蹈的音乐形式。其中的乐曲《华夏颂》和《步虚声》就是当时流行的名曲。南北朝时期,茅山道士陶弘景,在陆修静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创立了道教茅山派的科仪和音乐。隋唐时期,道教音乐受到帝室重视,江苏道教音乐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江苏道教主要有茅山上清道派和正一道派…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的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0年8月26日至28日在句容茅山隆重召开,来自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海外代表约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道教展望”。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会议情况概述如下; 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发展的前景 人类跨入新的世纪,文化必将有新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道教,也定会展示出新气象,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1、对道教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卿…  相似文献   

20.
元代全真道最后一位有明确记载的掌教为完颜德明,学界一般认为他自1335年起担任掌教,至迟1362年仍在任上.本文通过对《井公道行碑》及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完颜德明应与其师苗道一一样,曾两度担任全真道掌教.在其两度任职中间,应该还有一位掌教“关真人”,而这位“关真人”应该就是前住持大都大长春宫提点关德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