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琳 《中国道教》1989,(2):54-56
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道教名山,名巍宝山。巍宝山在两汉时称巍山,取峰峦高耸,冠于群山之意。相传诸葛武侯曾以铁钉断其麓而造此山,巍山从此闻名。清初,每在夏秋之交,山中常有红光相荡,虽霖雨不灭,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龙戏珠,从此,巍山又以龙戏珠之意,称巍宝山。巍宝山由前山、后山和主峰组成,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主峰陡峭入云,海拔2509米,和北面的大理点苍山遥望。山中气候温和,古树苍天,风光优美。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传》载:“汉,孟优,蒙化(今巍山)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  相似文献   

2.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3.
云南道教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我们走访了云南省的保山、临沧地区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昆明市,对这些地区道教的历史、现状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道教在云南省不但历史悠久,教徒多,宫观多,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也较大。据史籍和金石资料记载,远在汉代就有道教隐士栖居于滇西巍宝山炼丹修道。清乾隆《续修蒙化直隶厅志·仙释》记载:“孟优,世居巍宝山,与土帅孟获兄弟也。素怀道念,常往来于澜沧江、泸水间,得异人授长生久视方药诸书。”至唐代。  相似文献   

4.
邓平 《中国道教》2007,(4):29-29
云南大理巍宝山是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道教名山之一。巍宝山现建有20多座宫观殿宇。2007年3月25—27日,巍宝山南诏国十三位帝王铜像  相似文献   

5.
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在交错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道教旅游资源.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多彩多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景观,还是异彩纷呈的仪式活动都蕴涵着别具一格的道教意境,同时展现出道教与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立足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开发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天亚社·东京讯】日本天主教主教团指出,该团一千七百六十一名司铎的平均年龄是六十岁。主教团社会传播处说,今年七月,连同正在外国进修的司铎在内,该国有九百七十九名日本司铎,七百八十二名外国传教士,两者的平均年龄分别是五十八和六十三岁。约有半数神职人员年满六十,四百卅六人已届古稀,四百廿八人六十余岁,年逾五十的有三百一十人,四十余岁的有二百六十五人。外国司铎来自卅五个国家,当中约六成来自五个西方国家——一百廿六人来自美国、一百一十六人来自西班牙、一百一十二人来自意大利、五十八人来自法国及五十人来自加…  相似文献   

7.
自怡悦     
正南朝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擅长药学,并不以诗名。他留给我们的诗也不多,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是对皇帝诏问的作答,以诗答诏,并不多见,何况这首诗又写得如此的轻灵而有意味。诗不长,录于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间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一问一答,问得很实在,答得却非常机敏。岭上多白云,是常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彝族图腾研究中存在着只就表象的图腾物作论述,而没有从其固有的图腾文化层加以分析和阐述的不足,文章首先强调竹图腾是众多彝族共有的图腾崇拜,只是各地崇拜的形式和特点有别而已,指出彝族图腾的分裂、流变是因民族的分化和迁徙所致。就凉山彝族图腾而言,经历古往今来的分裂和流变,如今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归为三类:某一氏族独立的图腾、凡个氏族共有的图腾和某一民族依附攀缘另一氏族的图腾。值得一提的是,凉山彝族图腾既有分裂,也还有合并,它是彝族先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种种艰苦努力。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  相似文献   

9.
何王庙故事     
河王庙是供奉河王爷的庙宇。河王就是一河之王,水府之神,而这里的河王庙却被人们说成了何王庙,河流的河变成了姓何的何。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这永安河有蛮长,河面也蛮宽,河里的鱼也蛮多。河边王家湾里曾经有一个叫王有财的人,常在这条河里扳河罾。他的河罾特别刹鱼,再没有鱼,一碗自家吃的鱼是不会落空的。王有财到了六十多岁,老伴去逝了,儿孙都大了,田里的事也不用操心了,干脆在河边搭起了小棚,吃住在河边,日夜都可扳罾。每天早晨,他上街卖鱼,买回一些油盐酒啊什么的,回棚子想扳罾就扳罾,想睡觉就睡觉,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到了晚上,摆出小桌…  相似文献   

10.
巍山彩编工艺是云南大理巍山地区的典型地方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呈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与艺术特色。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巍山彩编工艺依旧保持原生态的设计与生产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在对其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特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与社会文化环境,多方助力,融入新的元素和方式,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对云南伊斯兰教的考察过程中,笔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走访了位于三坝乡的两个回族村落:龙旺边村和兰家村。如果说迪庆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城市,三坝乡则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域,那里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彝族、纳西族等不同的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汇地区。而在这一区域里,回族又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这两个回族村落中,回族约600人。他们在这个距离穆斯林聚居区非常遥远的高原森林中坚守着伊斯兰信  相似文献   

12.
在彝族宗教丧祭仪式中,彝族人的灵魂有三,其宗教丧祭仪式主要是对这三个灵魂的一系列"处置"。彝族人的"三灵"以及"三灵"的具体灵魂形式,是彝族先民在由游牧逐步走向农耕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彝族宗教"三灵"观念以及一系列的仪式,是形成今天中国彝族民族性的基本结构性要素。"三灵"的出现"铸构"了今天的彝民族,也可以说"三灵"是彝族人之所以为彝族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积极的心态助你成功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7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5岁时开始劳动。他在9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这些家庭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命运安排的,因此,他们并不要求改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周波  徐静 《中国道教》1988,(2):17-18
武当山有一位年届八旬的老道长,他历经三朝四代,晨钟暮鼓六十年。他就是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王教化道长。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王教化生于河南郑州市郊一个穷苦农家。他八岁丧父,十岁亡母。十二岁即外出做工。帮人放牛。一九二○年,年仅十九岁的王教化来到了武当山。在武当山下扛长工。一九二六年秋,王教化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困境中,祈祷真武神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病愈之后,他决心皈依玄门,在紫霄宫拜郑合玉道长为师,被授混元宗坛谱牒,成为全真龙门派第十七代弟子。王教化皈依玄门之后。因其勤劳朴实。不久即被委为紫霄宫司库。  相似文献   

15.
周学贵 《天风》2005,(10):29-29
讲道人要想把一篇道讲好,并且获得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圣灵的工作必不可少。当然,圣灵的工作也是藉着人来进行的。讲道人与圣灵配合得好,收成就大;配合得差,收成就小。笔者在十多年的讲道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讲道的效果,既要好好在神面前祷告,求圣灵帮助,还需要讲道人把握好“四个适度”。  相似文献   

16.
在天津宾馆开地名工作会议的时候,我(A)同一位看上去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B)有一段对话: A 您多大岁数了? B 你猜猜看。A 有六十了吧? B 没有六十了,我都六十四了。“没有六十了”是六十多的意思,六十岁已经成为过去,再也不会有六十岁了。如果把“了”字去掉,“没有六十”就是不到六十的意思。用不用“了”字,意义迥然不同。为  相似文献   

17.
人到中年     
中年,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应该是四十岁到六十岁这一段人生历程。至圣先师曾用"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概括这一年龄段应有的生命高度。  相似文献   

18.
顺治皇帝(1627~1661),讳福临,六岁登基,历史上称“清世祖章皇帝”,是大清帝国入主中国内地的第一位君主。在位18年,顺治十八年驾崩,享年24岁。 清世祖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多次诏禅僧问道,并躬身参禅打坐,最后发展到剃发试图出家。  相似文献   

19.
邵华 《天风》2002,(8):44-45
招生的规范:义工培训的招生工作往往存在大问题。有些培训班没有招生标准,只要有人愿意(不管是不是家人强迫)来,有教会推荐,能交学费就行,不问学历程度,不限年龄,不必考试。所以在班级里,年龄最大的有六十几岁,而最小的只有十六岁(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学坏,就把他们押进培训班);学历高的是大学生,低的则是小学生;学  相似文献   

20.
葫芦笙舞蹈是包含有一定民俗内核和丰富的民间诗歌、音乐、舞蹈文化的综合艺术,在一些多民族交错聚居地区,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特别在大理州巍山地区,葫芦笙舞蹈这门古老的艺术,不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实舞台艺术观赏价值,而且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