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僧语录》、《续黔僧语录》《了尘和尚事迹》属于黔灵丛书之三、之四、之五。黔灵丛书是由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和黔灵山弘福寺联合编辑的大型佛教丛书。整套丛书近四百万字,除已出版的《黔灵山志》。《锦江禅灯》、《黔南会灯录》外,今又推出《黔僧语录》、《续黔僧语录》和《了尘和尚事迹》三本专著。5月25日,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为此联合举行了三本书捐赠首发式,到会者除了文史界、宗教界的专家学者外,贵州省党政领导和新闻媒体也出席了首发式。 上述三本专著的出版,不仅为研究贵州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1月15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无锡灵山书院、无锡祥符禅寺承办,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金陵刻经处、禅风网协办的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灵山大佛开光20周年图片展在无锡灵山举行。此次图片展通过追忆赵朴老一生的功德行谊,展现赵朴老的爱国情怀、高尚品格、悲心愿力、善巧智慧,透析"爱国"与"爱教"、"出世"与"入世"、"宗教"与"社会"、"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3.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杂志。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11)
<正>(2017年11月15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今年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也是赵朴老亲自主持创建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在这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宏伟庄严的灵山胜境,在灵山大佛的慈光普照下,隆重举行学术研讨会,缅怀赵朴老光辉的一生,研究探讨朴老精深广博的思想,继承朴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佛教文化、推动佛  相似文献   

6.
心中的莲花     
邂逅《佛教文化》,还要感谢一位好友的推荐。身边有好几位朋友,痴迷于佛教文化,常常一个电话打过来,大半天和我滔滔不绝地讲佛家道义,心中不禁疑惑,这佛教文化怎有如此魅力?巧在另外一位朋友推荐《佛教文化》这本杂志,终于让我有机会一解心中的好奇。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11月15日上午,韩国太古宗《灵山斋》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上演,这是作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山斋》首次亮相中国。此前于1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亲切会见了韩国太古宗总务院长云山长老一行。  相似文献   

8.
重要启事     
尊敬的读者: 自2005年起,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文化》将改版并自办发行。 《佛教文化》自1992年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四众善信们的全力支持,倾心爱护。到今天她已成为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都享有较高声誉的一份佛教刊物。《佛教文化》旨在传播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知识,宣传以佛教正法思想为指导的人生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9.
筹办“专号”,对许多杂志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今年开年以来,《佛教文化》和《法音》都不约而同地各自筹办起专号来。《法音》青睐杏花春雨的江南,而《佛教文化》看中的是骏马秋风的塞北。承《法音》同仁抬举,约我为他们的江苏专号撰文,我写了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自以为可略补写江苏佛教“只见寺庙不见人”之偏。回过头来,在筹组《佛教文化·山西专号》时,我们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温金玉先生等诸位进行了反复策划,但是,真地等到我们来编辑时,我立刻想起了“看花容易,栽花难”的道理──要说起“只见寺…  相似文献   

10.
智灯千万亿     
一九九三年《佛教文化》第四期上,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赵朴老的一首诗。其中有“尚有平生志,还思老级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之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弘扬佛教文化的期望。这种期望绝不仅只停留在愿望中,他一直是付诸实施,尽力而为的!这一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的同道都深有体会。他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及《佛教文化})杂志社的创办人,名誉所长、名誉社长。对于研究所,杂志社的一切他都十分关注。《佛教文化)}创刊以来,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有关“什么是佛教文化?”的探讨。关于这一概念,我无意在此多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12日在无锡灵山召开了主题为“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的研讨会。江苏与上海社会学界的专家与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佛教研究学者首次合作,进行跨学科的探讨,研究佛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功能,佛教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2.
泉州灵山有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是唐代来泉州传播伊斯兰教的两位圣门弟子的坟墓。明代著名历史学家何乔远撰著的《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载:“自郡(泉州城)东南折而东,遵湖岗南行为灵山,有默  相似文献   

13.
桑吉扎西 《法音》2008,(12):55-57
11月15日上午,韩国太古宗《灵山斋》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上演,这是作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山斋》首次亮相中国。此前于1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亲切会见了韩国太古宗总务院长云山长老一行。  相似文献   

14.
“万古尘寰一刹那,方觉处处是家乡”,十年前,我在《佛教文化》上发表的文章中有一首七律,其中最后两句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万古尘寰尚且是一刹那,何况是十年的光阴。《佛教文化》在2002年的雨季,第二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主编还是十年前的那个主编,发行还是十年前的那个发行。十年前因期刊而成就的读友,凭着期刊的殊胜因缘,今天又重新见面了。是十年前的《佛教文化》与您结下了法缘,十年法雨,《佛教文化》从坠地之婴儿变成了行将弱冠的少年,虽然十年间《佛教文化》之言行充满了稚气,但是您用您的慈悲,善待着期刊编辑的不成熟,我们深深地感谢您的宽容。我们非常怀念十年前数万的读者,我们相信会与老读者再续十年前之旧缘,并且,还将不断地与新读者结下新缘,与新、老读者在一个坛场中共饮法露。《佛教文化》的编辑思路会比十年前更宽;发行渠道会比十年前更广。  相似文献   

15.
《苏州佛教文化》画册出版发行由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历经一年多时间精心组稿、编纂、荟集苏州佛教文化精华的《苏州佛教文化》画册首发式于1994年12月28日在姑苏名刹西园戒幢律寺隆重举行。苏州佛教历史悠久。三国东吴赤乌年间佛教传入苏州,至今已有1700余年,...  相似文献   

16.
萧桐 《佛学研究》2004,(1):372-375
2004年6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无锡祥符禅寺和无锡灵山胜境管委会承办之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在太湖之滨的太湖明珠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徐远杰,江苏省宗教局翁振进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学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  相似文献   

17.
高斌 《佛教文化》1994,(6):43-44
我曾因迷信气功而走火入魔,幸得善知识引导学佛修行而走出魔境。其间,读到《佛教文化》、《法音》、《禅》等佛刊上不少谈及佛教与气功问题的文章,也读到许多大德论著中的有关论述,受益匪浅,并曾致函《佛教文化》请求刊登这类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18.
邮购书目     
《佛教文化》96 (1-6),97(1-6),98(1-6),99(1、2、4、5、6)以上每本3元/97年《佛教文化》简装合订本40元/《佛教文化》合订本98年60元、99年60元、2000年60元《藏密真言字典》38元《诗僧齐已》23元《禅话》7元《观世音明信片》30元《观世音首日封》10元《胜(?)经今译》14元《净土经今译》14元《习禅录影》20元  相似文献   

19.
简讯一则     
李通 《法音》2007,(8):68-68
8月13日下午,日本阿含宗向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捐款仪式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笑天博士,《佛教文化》主编凌海成、副主编桑吉扎西.研究所办公室务局长史学军先生、主任黄海博、日本阿含宗中国事日本阿含宗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洪峰先生、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马农处长出席了捐款仪式。  相似文献   

20.
有声有色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大活动。有展览,有演出,真可说是有声有色。尽管有声有色,我还是想从无声说起无声的展览四年前,佛研所在皇室举对办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事后,《佛教文化》发表了一篇文章──《无声的展览》。说的是那发展览无声无息地开始,悄没声息地结束,但佛研所对办情很有自信,对展览的意义十分肯定。去年,佛研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又举办了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仍然无声无意。没有领导、8人塾彩,没有记者采历报冒,电视台虽然拍了资料片,也并未播放。还是一次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