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作用大》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鱼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小鱼。(课件出示小鱼图片)谁来说说小鱼是什么样的?2.小鱼在水中那么可爱,那么活泼,我们都很喜欢它。如果没有水,小鱼会怎么样?3.小鱼没有了水,用不了多久就会死去,我们人类虽然不像小鱼那样离开了水在很短的时间就会失去生命,但是我们人类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恩惠。(课件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2.
基督徒的归宿是来世永恒的生命,那么,短暂的今生是否有意义?能够进人永生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必将化为泥土的肉身有什么价值? 我想主内的弟兄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有些教友就对此生和肉身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此生无非是一个驿站,旅途的终点是天乡,所以此生过得怎样无足轻重;因为肉身各个感官的享用欲是撒弹诱惑我们的渠道,也更因为肉身的易于衰朽,所以是否健康长寿无所谓。 这类想法,乍听符合道理,可细一想来,就会发觉它与圣经的启示、与圣教会的道理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3.
爱的行囊     
思偶然的机会,我和你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或许,我们是擦肩而过,或许我们只有过一瞬间的对眸,那么,目光里是否写着一点嫩绿的情意呢?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搭在灵魂之上生命当中的不轻不重的行囊。那么,我们又用它装着什么呢?装着我们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梦想和希望?所有的生命的阳光?也许我们背着它,步履维艰,甚至大口地喘息。可是,我们从没有想过把它轻易地抛弃。尤其是我的行囊,绿色的行囊。没有显赫昂贵的名片,也没有面具,只有一支从童年珍藏到今天的发黄的歌谣;还有那被老鼠咬破几个窟窿又显得有点寒酸的天真,但我始终像爱惜生命一…  相似文献   

4.
钱耀君 《天风》2004,(9):31-31
世界是美好的,因为造物主赐下了美和善。然而,每一天都有人用自己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走向毒品,有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缺乏吃、穿、住、行,而只是为了一点心灵的空虚,情感的冲击,良心的折磨和精神的压力就轻易把生命丢弃。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美丽,也因为有了生命而有价值。假若空中没有飞鸟的飞翔,地上没有动物的伴随,海里没有鱼类的游动,城乡没有人的居住,路上没有人的来往;这个世界就毫无价值可  相似文献   

5.
靠主得胜     
李小琴 《天风》2001,(5):27
当我上小学刚认识“癌”字的时候,觉得它每一画都那么难看、凶恶。后来除对它有一种厌恶之外,还对它无比愤恨,因为在我年幼时,癌症这个恶魔夺去了我父亲的生命。愤恨之余,天真的我感到它离自己又是那么遥远,久而久之对“癌”的认识也就渐渐淡漠了。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生命的"成功"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如果要选择出地球上最特殊的物种,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将我们自己——也就是人类——列为唯一的答案,这毫无妄自尊大的成分。诚然,地球上每一种动物都是进化的奇迹,但即便在缤纷多彩的动物世界中,我们的地位仍然极其特别。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对比     
人不仅不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其它动物比,就是人和人之间也是不能比的,因此就有了“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对于这个说法,每个人都会知道它的内涵是多么言简意赅。然而在很多场合下常常听到一些不自觉的表达,诸如:那个人做了官又咱样?到头来还是没人听他使唤;这个人一天只会做些小善事其实是在收买人心哩;别看他工作那么拼命认真,在领导面前不会说句好话还是白搭?等似是而非的等似是而非的怪语,从而使自己忘掉了一个人的基本特质和进入生命的误区。圣经上说:“不是任何事为所有的人都有益,也不是任何事,所有的人都喜欢”(德3…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种了一株葫芦藤,结出的葫芦特别大,如果要破开它当瓢,这瓢就大得没有地方能搁下。惠施觉得葫芦长得太大反倒没有用处,就把它们都摔碎了。庄子对他说:“你有五石容量那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起来做成腰舟呢?这样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浮游在江湖之上了,你反倒说葫芦大了没地方放,可见还是你头脑不灵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腐败监督难、难监督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监督的重要,越来越感到监督的艰难……的确,监督难、难监督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每一次党代会、人代会中都呼吁监督的重要性,每当大案、要案公布于世后一些有识之上也不失时机地大声疾呼:必须加强监督,至于在党和社会的组织系统中恐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具有像我们那样庞大的监督(专职的或兼职的)队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这一个令整个社会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呢?我想,必须从更宏观、更深层次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监督难、准监督的产生与形而上学的“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的教育,要深切地了解这一点,先就要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的大脑是人心灵世界巨大魔力的发源地。人心灵世界的魔力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脑自身的这种结构与功能。心脏与血液则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保障系统。供氧系统确保了生命之火能持续不断地燃烧起来。功能全、效率高的消化、吸收与废物的排泄系统,也显现了巨大的魔力。人的整个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的各个部门、各种器官,无论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生理、体能方面的,都彰显出了巨大的功能与力量。正是人的这种生命活动,它是人的一切魔力之源。因为它,人才能与世界沟通,创造世界,创造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1.
永生的水泉     
耶稣曾在一口水井旁对撒玛黎亚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若4:13)人每天要喝许多次水,因为人喝过一次水后,要不了多大会儿,喉咙就又干渴了。从降生到离世,人一天也离不开水。没有办法,人没有水不能生存。所以,人把水视为非常宝贵的东西,缺水地区的人常想:要是有了充足的水该多好啊,那就有了幸福之源。可事实未必如此。正象人喝了一辈子水,只能解决生存问题,却不能解决干渴问题一样,充沛的水资源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幸福问题。比如所谓江洋大盗,他们就是在水最多的地方杀人越货。比如现今的发达国家,根本不缺水…  相似文献   

12.
谁都想干一番事业,不仅给别人看,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也给自己瞧,因“微”而“不凡”。可成功率几何?说心里话,“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没有结出丰硕的金秋之果,理想与现实,不是脱了节,就是现实微不足道,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忽略不计”。为啥?这都是因为您没有看准,看准了的事儿,结果失误和失败的极少。所以,请不要在项目上费太多的脑筋,而应该把探究的工夫放在“自己看准了没有”和“自己怎样把项目看准”上。因为,项目本身没有对与错,更没有什么挣钱不挣钱的问题。您看着不挣钱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作光作盐     
役夫 《天风》1994,(8):2-3
一、盐的价值和功用 盐,是我们天天都离不了的,我们每天都要用它,因为我们的生命需要它。生命既需要盐,那么,盐就一定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盐的价值在哪里呢?盐有“味”。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味”又是什么呢?“味”  相似文献   

14.
宗山 《佛教文化》1997,(4):21-22
佛教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乐舞呢?佛教徒大都曾听过佛教的梵唱,有的人甚至也学过。坊间也有不少在贩售佛教的梵唱和标榜为佛教乐音的录音带。就佛教的乐曲来说,基本上应是没有问题了。那么,佛教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宗教舞呢?有人认为佛教没宗教舞,因为戒律禁止出家众观乐舞。况且也没有听过或见过佛教的宗教舞。但有人却认为,许多佛教团体在举办活动时,不都安排有乐舞的表演吗?像是由妇女组成的团体,在舞台上模仿著佛菩萨的手势,摇曳、摆动著典雅的舞姿。包括出家人、佛教徒在内的观众们齐起欢乐。再者,许多佛教的壁画,不就存在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中小学校中,有不少的学生存在着心理的偏差,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曾经在报纸上登过这样的一些新闻:一些学生因为考试不合格,或因为和父母,同学有了小矛盾,或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考试成绩和自己预定的目标有距离,然后就选择了自杀.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为那些早逝的花一样的生命而感到痛惜.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注意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呢?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法权》一文中提出的“对凶犯不可说谎”的主张,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哲学“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义务概念的层次性寻求解决的出路。康德对义务首先作了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区分,其中法权义务又被区分为“基于契约的义务”和“作为这些义务之基础的义务”两个层次。“真诚”或“不可说谎”属于后一个层次的义务,它事关公民社会的根基,因而是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利”违背的,即便个体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必须在所不惜。德性义务中的说谎虽然也是对人格中的人性尊严的伤害,但它只涉及我们自己作为“纯然道德存在者”时的义务,而不涉及公民社会的根基问题。从德性义务的角度来看,说谎虽然“不应当”,但毕竟“可以”现实地存在,尽管说谎者为此必然要受到别人或自己的蔑视。然而,说谎在法权上是绝对不被许可的,因为作为公民,任何个体都没有这个权利,即便在面对凶犯时我们也只能说真话。不过,对凶犯说真话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视朋友的生命,因为既然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个体的生命是无足轻重的,那么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朋友,也是我们出于法权义务而应当采取的必然行动。  相似文献   

17.
事小理大     
刚买手机那会儿,总不愿把它挂出来,心里觉得只有装在衣兜里才显得安生、本分、不招眼,尤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性格腼腆在乎别人言语的我更是如此。后来,看人家都挂出来,而且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也那样。我的心告诉我也挂出来吧。可我不知道挂在腰间的哪边好,就问同事,他说:“怎么挂顺劲就怎么挂,哪来那么多的该不该呢?”一句话让我惊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论坛荟萃     
本体论是哲学的核心部分,理由很简单,本体论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而其它部分,例如认识论,其对象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不能象有的同志那样,认为认识论高于本体论,而实践论又高于认识论。就世界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只能说实践在世界中,而不能象有些同志那样,认为世界在实践中。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都夸大了实践的作用,过分抬高实践的地位,使之脱离物质,脱离世界,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是否真理的最后标准,因而它是一切科学的最后的基础。但实践也不是不可言说的无条件者,它毕竟是人的实践,而具体的人总是受一定历史时代条件制约的,具体的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认识指导,离不  相似文献   

19.
主对诺厄说:“你要由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中,各带一对,即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与你一同生活,各种飞鸟,各种牲畜,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皆取一对与你进去,得以保存生命。”(创6:19、20)在洪水到来之前,主为何要诺厄保护动物的生命,要每种公母配对进入,使之继续繁殖,不至灭绝呢?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天主创造的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动物是构成世界自然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动物和人类构成紧密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原始社会,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紧靠人类的一环,人类的衣食基本取之于动物(还有野…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牧灵生活中,常有人询问信仰价值的问题,有人甚至反问我:你为什么要信教?信仰对你而言,占个什么样的位置等?在回答时,为节省时间我只能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可是这的确是一个对我们众人,尤其是对信徒和慕道者都必须经验和明确的人生问题,它也是我们认识信仰、实践的关键。因为,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了信仰的真谛之后,我们才会将生命的色彩活得灿烂,同时,对生活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才会坚持不懈地沿着这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人生之路前进,直到获得永生的幸福——天国。 那么,幸福与信仰有何关联呢?下面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