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复杂多变的字形直接影响了学生认识汉字的质量和效率.学汉字难在汉字的音、形、意上,学生往往因为记不住字形或不理解字义而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有关字族文识字法的实验,利用汉字“声旁表义”的特点进行教学,把汉字的组字部件的意义有机拼合形成字义,切实把握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并把这些规律通过再加工创造,通俗活泼的融入识字教学,变传统的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通过对识字方法的优化,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对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鸿燕  翁旭初 《心理科学》2007,30(1):62-64,44
该研究运用命名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查了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的发展特点。实验一发现,小学7岁、8岁、9岁儿童在汉字阅读中受不同汉字结构类型的影响。在笔画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独体字的阅读比合体字快,而合体字中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类型之间没有差异,而且独体字语音提取的优势从7岁儿童开始就具有了,这种优势稳定地发展下去。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7岁、9岁、11岁儿童汉字形声字阅读中声旁对整字发音的影响,结果发现,声旁与整字发音一致的形声字阅读快于声旁与整字发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阅读,这种汉字阅读中的规则效应从7岁儿童就出现了,而且,稳定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马丽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38-139
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兴盛发展的今天,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作用日渐突出。而众多汉字教学方法中,专门面向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的教学方法研究并不多。本文简单分析了汉字形声字和英语单词的结构特点,找出形声字偏旁与英语单词词根的联系,即,二者都兼具承担整个字或词的主要意义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将二者的联系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对外汉字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汉字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今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风靡全国。本文试探比赛的意义,对我国小学识字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识字教学的相关策略,探究如何将汉字构字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相似文献   

5.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约3500个生字,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700—1800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重点。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我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重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的汉字,因不同的造字规律,决定了应该采取不同的识字策略。笔者结合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提出了“1+N”字理识字教学法。“1”就是溯源古文字字形、字义法,“N”指的是针对汉字不同的构字特点,使用符合此类汉字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循规而教,依理而学,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也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可见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达到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盈倉 《心理学报》1965,10(3):16-23
問題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前提,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儿童的识字是一个反映过程,在字词的刺激成分与学生反映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主客关系。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以字词的言语结构和对象意义为基础,以文字符号为形式而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儿童的识字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统一过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儿童把一定的字形  相似文献   

9.
我国心理学界在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了不少幼儿早期认识汉字的事例:如19个月认字400多;两岁半认字1000多……。这么小的儿童为何能认识这么多汉字?早期大量识字是否只是少数“神童”的天赋?早期大量识字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达些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为此,我对自己女儿李璟琳进行了识字教育心理实验。实验从李璟琳13个月时开始,结果在她满24个月时共识汉字1000多个。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婴儿识字的心理依据和规律;探讨早期识字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它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与儿童认识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识字教学不但对于启蒙教育的幼儿、小学的儿童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及其它能力,使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1.
赵琰 《思维与智慧》2022,(22):56-5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与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那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立足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识什么字”“怎么识字”,真切地落实“双减”政策,增效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张积家  王惠萍 《心理学报》1996,29(4):337-344
采用命名任务探讨了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读音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有重要影响。对于高频字,汉字的读音反应时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不规则形声字,但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只有规则形声字与不规则形声字之间差异显著。但在低频时,规则形声字与会意字、不规则的形声字,象形字与不规则的形声字的读音反应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单音词相比,多音词的反应时间长,多音词的优势反应与非优势反应的读音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高频时,多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不显著,低频时双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显著,从而显示了语境与词频的双重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于表意的汉字而言,正字法深度也是存在的,并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探测单字词句、双字词句和混合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模式。单字词句是完全由单字词组成的句子,双字词句是完全由双字词组成的句子,混合句的所有词由1~4个汉字组成,这些词汇的平均词长为1.5个字。结果发现:(1)老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均是从注视字至其右侧2个汉字;(2)青年读者在各种词长句子上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3个汉字空间。由此可见,年老化促使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变小,变得更加不对称;且句子构成词汇的词长并不调节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年老化。  相似文献   

14.
国外基于拼音文字的众多实证研究发现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可能存在语音记忆方面的缺陷,表现为对文字信息而非视觉空间信息的存储困难。然而,关于普通儿童汉语识字能力方面,虽不少研究探讨到了工作记忆在其中的重要贡献,但目前为止依然对语音与视觉记忆在当中的角色没有一致的定论,也尚未有一篇元分析研究整合过过往的实证文献。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试图澄清两种不同的工作记忆在儿童习得汉字中的不同功能。结果发现,工作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整体相关为0.24;语音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是0.34,而视觉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仅有0.14。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以Wagner和Torgesen为代表的"泛语音论"的推测,也符合Perfetti和Dunlap(2008)的普适性的语音原则的预期,表明汉语阅读中代表着语音加工技能的语音记忆依然是汉字习得的核心驱动器。  相似文献   

15.
速示下再认汉字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人和小学生在速示条件下再认汉字和双字词,结果表明,成人和小学生再认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有共同的规律:结构上属于两边对称的字较易再认,半包围型的字较难再认。成人和小学生在再认过程中抽取汉字的特征也有共同之点:对左右结构型的字往往抽取字的右下角的笔划,对半包围型的字则往往抽取字的左上角的笔划。不同再认的方式(读出和指认)对再认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别。在指认条件下由于有视觉反馈,再认成绩大为提高。本实验的结果对识字教学和机器自动识到汉字装置的设计,可能有某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汉字文化是指书面语使用汉字,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体系。汉字书法、汉字含义解读、汉字历史演变、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都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汉字文化教育,培养传承与保护汉字文化意识,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一线教育者的共同研讨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浅谈汉字文化在龙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现实境况与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简单阅读观理论,以两个样本共计666名大班至四年级的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识字量和词汇知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对重要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阅读学习早期,识字量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高于词汇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重要性降低,而词汇知识的重要性增加。这一发现证实简单阅读观理论也适用于解释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形声字声旁家族大小对整字发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鸿燕  胡伟  翁旭初 《心理学报》2006,38(6):791-797
拼音文字阅读中的“家族效应”是语音通达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然而,汉字语音通达的家族效应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运用快速命名的实验范式,对汉字形声字声旁家族大小对整字语音通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汉字阅读中也存在家族效应,但是与拼音文字正好相反,声旁家族越大,反应时越长,在不规则汉字阅读中表现更为明显,显示了汉语语音通达有别于拼音文字的特殊性。另外,作者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汉字形声字阅读的模型,以期更深入地揭示汉字形声字阅读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朱作仁 《心理学报》1966,11(2):36-41
问 题 作者在上一报告中,曾揭示过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即低年级儿童在当时所设计的教学程序的条件下,即时听写优于即时认读。这个事实似乎与日常人们的经验——认比写易——相矛盾的。本研究对此作进一步验证。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用“识字巩固率”来衡量识字成绩的高低,但“识字巩固率”这个词的使用概念是不确切的。第一,它往往没有标出是用什么指标测定出来的。因为测定指标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的。第二,有的虽把识字成绩区别为听写和认读,  相似文献   

20.
朱作仁 《心理学报》1964,9(3):66-73
识字是小学語文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級儿童在語文課中面临的首要学习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識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識字教学过程中包含的因素是比較复杂的,比如汉字的特点、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以及教学方法的程序、体系等。汉字是由音、形、义統一构成的复合体,其中字形有繁簡,字义有深浅,字音有难易,但这三者的关系如何?它們是怎样制約着識字的心理过程的?过去有人对此曾作过一些研究,本文試图作进一步的探討,为識字教学提供根据。儿童面临着音、形脫节,卽见形而不知其音的方块汉字,是怎样形成联想进行識記的?他們的关于字的意义联系系統的結构又是如何?我們应如何考虑到儿童的这些心理过程及其认識和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来正确安排有效的教学程序,这些就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