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步     
正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时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他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名传天下,但智谋韬略却鲜为人知,据记载,王羲之在某地当官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年轻人说,只因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父亲临死前曾向乡绅要一小块荒地,用来埋葬自己,乡绅满口答应,并讲明只要一壶酒的酬谢。不久,老人死了,年轻人很快送去一壶酒以表答谢之情。那想乡绅把脸一翻,大声怒吼,竟说当时讲明是一湖酒。年轻人有口难辩,一湖酒怎还得起呢?无可奈何,于是来到王羲之处告诉,请为他作主评理。听罢年轻人的诉说,王羲之问:“你说的都是实情?”年轻人说:“是。”“你讲的都是真话?”答曰:“不敢有假。”王羲之略作思考,就匆匆打发年轻人回去了。第二天,王羲之若无其事,悠闲地到了乡绅那里。乡绅早就仰慕王羲之的大名,很想求他的墨宝。于是盛情款待。谈话间,乡绅提出求写墨宝的意向,王羲之并不推辞:“那好办”,于是挥笔书写了《乐毅论》。乡绅喜出望外,高兴至极。为了表示对王羲之的谢意,乡绅问应送点什么礼品,王羲之顺口说出:“只要一活鹅”,乡绅暗暗心喜:“那算得了什么?”不久,乡绅就提一活鹅送到官府,王羲之把脸一嗔:“当时说好是一河鹅,现在怎么送来一只鹅?”原来当地“活”“河”同音,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世称“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人不晓,他过人的智慧却鲜为人知。 王羲之出身名门,其家族与谢家并称“王谢”,为六朝财代的望族。他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与王导、王敦同为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王羲之的这两个堂伯父因拥戴晋元帝有功,均为东晋重臣.王导为丞相,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执掌朝政。王敦则因功升任大将军、荆州牧,久握兵权。少年时代的王羲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得这两个堂伯父的喜爱。大将军王敦经常带王羲之到军营中去玩,有时候王…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跟父亲学字,觉得并不比父亲差。有一次,王羲之在墙上题了几行字就出去了。王献之等父亲走后,把那几行字擦掉,自己重新写了同样的字,他想看看父亲的反应。谁知道,王羲之回来一看到那几个字,就说:"我怎么写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书法在王羲之、王献之以后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崇尚自然。在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理念,并且逐步扩展其所指的范围,蕴含着本与末、人品与书品等范畴以及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任自适状态。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宋以后七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在理学影响下,对道统学说的尊崇也影响到了书学体系,时人将王羲之奉为书坛正统,与孔子之于儒家地位一般。纵观明代书论能够发现,明代对于王羲之的推崇比元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大环境下,颜真卿仅仅只为书坛主流的一个分支,是以王羲之为主流的书坛分支派系,因此在关注度及影响上并没有十分突出。除此之外颜真卿与王羲之的书风有较大的差距,在以王羲之书风为主流的明代,颜真卿的不同书风也成为当时一些文人批判的对象。而明末董其昌在道统理念中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将颜真卿的行书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不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楷书具有划时代意义。欧阳询楷书平正险绝,被称为"欧体",当世人称其楷书为唐人第一,也显示出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欧阳询书法饱含着南北书法精华,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巨大,不仅继承了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书法笔意与气息,而且也有六朝与魏碑笔法结构形式的表现。欧阳询不仅继承了魏晋秀骨清相的审美遗风,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尚法与尚意在欧阳询书法作品及书论中,形成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刀 《中国道教》2004,(2):35-36
儿时学背唐诗,记得杜甫《丹青引》“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不过王右军”的诗句。上小学学毛笔书法,老师讲魏书,王羲之学卫夫人史料与知识书体,从“永”字八法学起,因为一个永字,集点、横、竖、勾、撇、捺等汉字的构成要素于一体。王羲之学得入了迷,除用笔纸上写外,还不时用手在身上划,竟把衣服划破。一次与夫人郗坐在一起,还在妻子身上划起来。郗夫人不耐烦地说:“人各有体,你在自己身上划好了,为什么还在别人身上划?”一句话点悟了王羲之:是啊,人各有体,我为什么非摩仿别人而不能有自己的书体呢?从此他奋发努力,学而不仿,师而不泥,终于使自己…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相似文献   

12.
王健 《美与时代》2008,(5):49-5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王羲之书风的书法也不例外.王羲之书法是帖学的始祖,帖学的继承与发展,是无法离开王羲之的.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不仅是因为帝王的推崇,而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中国历史,道教文化与书画艺术密不可分。道教文化把"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注重尊崇人的自然天性,很容易使艺术创作的主体升华到自由无碍、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激发艺术家们在"乘物以游心"中获得极其广阔的艺术想象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与他信奉天师道,书、道合一关系紧密。王羲之书法追求自然秀美、潇洒飘  相似文献   

14.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  相似文献   

15.
《晋书·王羲之传》没有言明王羲之诞生和逝世的年份,只是说“年五十九年”。问题便由此而发生。围绕王羲之究竟生于何年、卒于何时,聚讼纷纭千余载。关于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有以下几种主要说法:  相似文献   

16.
步中有文化     
正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书法被李世民誉为尽善尽美,但古代书论中对其评论却并非一致,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观点和立足的角度不同。文章在书法风格上的革新、骨与肉的比例问题、拟人化的审美品评、创作书体的全面性这四个方面,通过讨论对比正面和反面的评论,来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王羲之书法,并分析其审美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殊殿     
文殊殿是菩萨顶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三进殿宇,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建,占地0.4亩,比第一进天王殿大,比第二进大佛殿还大。它所以有这样大的规模,传说是因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并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文殊菩萨名叫文殊师利,佛经说他久已成佛,只是为利益众生而甘居菩萨地位。五台山是他的演教之区,又是他的居住处。他在五台山上随缘显化,办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年轻人,受其母影响,常到寺庙烧香求佛,求神给他恩赐。有一年元宵节,他到一寺庙烧香求佛,求了一个“上上签”,签语是:“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南北东西无阻碍,任君九霄自在行。”解签的老先生连声  相似文献   

20.
被陶弘景列入《神仙传》的琅琊王氏四世祖王吉,因间隔久远,其对王羲之的影响甚微。而王羲之出生后其父王旷就去世,会稽一地浓郁的隐逸风尚,以及身体较弱等因素都影响了王羲之的道教信仰;但其最终走向泉林,直接导火索却是因同族王述事件。王羲之的信仰也直接传染了子辈,由此而有王羲之一系的信道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