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暇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忽视老年人的闲暇生活需求,或者视之为一种纯粹的时间消磨,或者为老年人闲暇生活提供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都是老年人闲暇生活缺失伦理关怀的表现.充满伦理关怀的老年人闲暇方式旨在寻求老年生命的意义和与社会的融合.所以,建构伦理关怀型老年人闲暇生活方式势在必行,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社区构建和谐环境,老年人接受闲暇教育,以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男性闲暇生活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代男性闲暇生活变迁的观察与思考叶南客“消遣时间是一种自由的时间,但在这个时间里,人们能掌握作为人和作为社会的有意义的成员的价值”。──摘自《消遣宪章》1970年版。一、走向“闲暇社会”的男人随着科技、信息在生产力中份额的不断增大,随着各国用工时数...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闲暇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闲暇时间以及在闲暇时间的文化活动,是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闲暇时间,一般指除了正规学习和正规活动的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以外的可供自由支配的其他时间。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重视闲暇时间利用的价值。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看作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他说:“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成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源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926-927页) 时, 他是在指: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 劳动会成为自由的对立面。另一方面, 成为劳动的对立面的, 还有一个闲暇领域。这就引出了“劳动”、“自由”、“闲暇”之间关系的问题。一、劳动与闲暇“劳动”二字, 对有些人来说, 似乎意味着衣衫褴褛, 无知无识。对劳动的这种歧视性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凡勃伦在其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中分析说, 劳动的歧视性源于“未开化文化”后期对“武力取得”和“劳动取得”这两种方式的…  相似文献   

6.
闲暇道德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彭先桃新工时制实施后,经济学家们讨论了缩短工时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问题,社会学家们探讨了国民闲暇生活方式的问题,教育学家研究了提高国民闲暇生活质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就闲暇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点...  相似文献   

7.
周雨 《世界哲学》2023,(6):103-108
在J.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的平等哲学中,智力平等、政治平等与感性平等共同构成了闲暇(■)平等的预备性分析。闲暇平等意味着:(1)劳动者应当从其遭受的智力偏见、政治偏见与感性偏见中解放出来,恢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凭借自然秩序的任意性而合理剥夺掉的劳动者关于闲暇的权利;(2)劳动者应当从重复的、循环的和盲目的休息时间中解放出来,使自身的言语、行动及生活不再被贬抑为噪声、模仿与平庸;(3)劳动者应当从主体的或实体的个体化中解放出来,在此性的个体化中达到对闲暇的享受。在突破了时间的等级秩序——劳动者拥有的是休息时间,自由人拥有的是闲暇时间——之后,闲暇就拥有了双重的时间性,在此之中,闪耀的是未来的或新世界的人的光辉,或者说,是一种弥赛亚式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驴PK马     
大学校园就是“小社会”,里面是一样的五彩斑斓,丰富多彩。就拿应届毕业生来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是一些求职中大学生的心态;“像猪一样过快乐幸福的生活”,这是个别保研或已定较好职业大学生的状态;“骑驴找马”,这是部分半就业状态(已签约但还在找更好的)大学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你是怎样度过的呢?如一条大河激情奔涌,或似一股细流涓涓流淌?身边的朋友,有的徒步、摄影、唱歌、跳舞、打球、下棋……有的用来安排独属自己的事情,比如学习、看书、做家务,或者晒着太阳放松……闲暇时光,动静皆宜,可能藏着一个人未来的前途。有一种人,闲暇时喜爱做家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乌托邦社会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社会,或者甚至说它显然比其他社会更优越,那么,这种社会一旦建立,是否立即就会有什么弊害危及它呢?有。这就是繁荣!我在《莫尔的〈乌托邦〉和新大陆乌托邦:美好的生活是否就是安乐的生活?》一文中曾指出,那些实际存在的“真正的”新大陆乌托邦村社曾因其成功而受到严重的挑战。例如,十九世纪在伊利诺伊州比晓普山建立的詹森尼特村(1846—1860)在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要并不得不处理产品过剩和生活舒适问题时,就骤然衰落下去了。一旦共同努力和为  相似文献   

11.
谈闲暇道德     
最近看了一个调查材料,说在少数青少年失足或犯罪行为中,有80%以上是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分析他们失足或犯罪的起因,有的是在不良的社会交往中消磨意志,有的是在赌博中糟踏青春,有的是时不健康的书刊小报爱不释手……大都是不能正确度过闲暇时间。 这使我想到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和开放,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方面,分配逐步废除了“大锅饭”,勤奋取代了懒惰,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生产关系上调整了具体结构形式,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电气化逐渐步入家庭,家务劳动社会化,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娱乐、求学、社交成为人们享用闲暇时间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生产者生活方式,狭隘守旧的惯  相似文献   

13.
白理明  安静侠 《天风》2013,(1):11-13
信仰与社会接触产生了基督教社会伦理学。尽管丁光训主教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伦理学专家,不过他的神学思想对该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他在生活中,就是他融入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发展、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他没有闲暇紧闭在大学图书馆中思考生活而成为一名书斋式的思想家。他常常面对各种困难的伦理问题,以“行动主义神学家”来形容他也许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彦林 《美与时代》2013,(11):48-48
领衔时尚〈br〉 时尚是什么?这个词即使是时尚达人,流行潮人,也难以给出准确的回答。在今天这个流行与时尚概念模糊不清的时代,我们有幸采访到南通百悦服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陈志华先生,服装设计界的时尚引领者。对于我们的疑惑,陈志华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简单地说,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即“及时”加“风尚”,就是在极短时间里潮流达人所引领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包括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细织1996年出版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教育“四大支柱”为“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即是“学知(知识)、学做(能力)、学会做人(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与人交往)”.这也就是未来社会学生的四项基本素质或教育的培养规格.它表明,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主流,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如今,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对现实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那么,“网络社会”的道德提出了哪些新课题,具有哪些新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必须跳出“纯”技术的视界,对之作一番认真的探索与思考。一、“网络社会”:新…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唐能赋(西南师范大学)“伦理制度”是指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各种人伦关系与道德活动方式的稳定形式及规定规则。“伦理制度学”就是研究人类道德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与道德活动方式的稳定形式及规定规则的科学。是一门强调“道德立法”,把...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小议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也是最敏感变化得最快的成份。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流行语蹦跳出来,令人眼花缘乱应接不暇,成为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报上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句。流行语言广为流传的微妙,也许就是表达最细微最独特语义的一种方式。流行语既是言语交流更是情绪快递,如“走后门”、“关系户”、“碰钉子”、“扯皮”、“大锅饭”、“小儿科”、“倒爷”、“跳蚤”、“穴头”、“大款”、“老外”。这些流行语或描绘事物的行为动作或陈述性质情景状态,用单纯的比喻把动作行为的具体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通…  相似文献   

19.
现在经常有大学生看仓库、卖肉、当保安、扛沙袋、看厕所、做裁缝的“新闻”,有人认为其昭示着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无奈的选择,在一些大学生宁愿零工资就业的情况下,扫大街、看仓库、买猪肉毕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是浪费了社会资源。所以千万不要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旁上”社会进步“标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以COPE量表为工具,对我国744名大学生的应付活动进行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应付活动主要有四种方式: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2)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付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3)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在应付活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